天天看點

看了三遍《肖申克的救贖》後,明白了這三句話,希望你也能懂得

文|拾書

一個理性的文字治愈師,希望你能夠在我的文字裡,找到一點對于生活的慰藉。

看了三遍《肖申克的救贖》後,明白了這三句話,希望你也能懂得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劇照

如果要說一部令人看過之後感觸很深的電影,我想《肖申克的救贖》必定是榜上有名的。

這部電影,我總計看過三遍,第一遍是高中時期,那時候想要緩解學習上的壓力,于是有人推薦我去看《肖申克的救贖》。當時那個人和我說:你如果看懂了,必然是會喜歡上這部電影的。很可惜,那時候的我并沒有看懂全部的含義,可能就隻是看到了最表層的勵志,讓人不由得佩服主角安迪杜弗蘭。

第二遍則是在讀大學的時候,因為時間比較充裕,是以便騰出時間将豆瓣上評分比較高的一些電影看了一遍,其中就包括《阿甘正傳》、《肖申克的救贖》、《綠皮書》、《時空戀旅人》等等,而第二遍觀看帶給我的感受則更深了,我被安迪的冷靜、睿智所打動,不得不承認安迪是一個在黑暗中一直追求光明的人。

看了三遍《肖申克的救贖》後,明白了這三句話,希望你也能懂得

而第三遍觀看,也就是在最近,我開始更深層次地看待這部電影,認真的去思考安迪杜弗蘭、瑞德、老布,不再将注意力放在安迪一個人身上,我才發現原來自己先前忽視了那麼多的内容。

看了三遍《肖申克的救贖》後,明白了這三句話。

在電影中,安迪杜弗蘭原本是一家銀行的副經理,可以說是一位相當成功的人士。

一天,他發現自己的妻子背叛了自己,一時間無法接受這一事實的他,想要讓他們永遠地離開這個世界,于是喝了酒給自己壯膽,想要将他們殺害,但是最終還是沒能真正的動手。

第二天醒來時,他卻突然被告知妻子以及她的情夫已經遇害,并且他是最大的嫌疑人,加之律師的陷害,最終他入了肖申克監獄,并且在監獄裡一呆就是20年。

看了三遍《肖申克的救贖》後,明白了這三句話,希望你也能懂得

在來到肖申克監獄的頭一個月,安迪不與任何人說話,并且拒絕與他人接觸。

當時我在想,為什麼會有這一幕?後來才慢慢地明白,安迪其實是在給自己時間緩沖,讓他能夠冷靜下來去認真的思考這些事情,而他有一點可以明确,那就是自己根本沒有動手殺害妻子,自己是被冤枉的。

這件事情的發生,讓一個原本生活在高頂的人,一下子便跌落了低谷,并且重重地摔傷。

安迪用來将近兩年的時間才真正的接受了這一事實,适應了監獄的生活,這期間,他還得被“三姐妹”騷擾,這無疑又是另一種痛苦。

看了三遍《肖申克的救贖》後,明白了這三句話,希望你也能懂得

但好在,他最終還是憑借着自己頑強的毅力活了下來,就好像安迪杜弗蘭在影片中所說的:

要麼忙着活,要麼忙着死。

在生活裡,有太多的事情可能會發生,明天與意外永遠不知道哪個會先來,是以真正重要的是我們要能夠把握好當下的每一天。

說真的,是否來到這個世界不是我們能夠選擇的,因為我們已然來到。

但是要以一種怎樣的姿态去活,這是我們能夠選擇的,就好像餘華《活着》一書中所寫的,活着,本身就是一種幸福。

看了三遍《肖申克的救贖》後,明白了這三句話,希望你也能懂得

安迪杜弗蘭最初在監獄的生活,可以說是無比的糟糕,但是他還是得找來一些事情做,以此來打發和消磨時光。

他主動認識瑞德,因為他是監獄裡能夠拿到外界的大多數東西,并且請求他幫自己帶一把小錘子進來,瑞德懷着擔憂還是答應了他。

但是當瑞德看到錘子的大小時,他心中的疑慮全部打消了,因為錘子實在太小了,在瑞德看來,如果想要通過這個錘子來挖出道地逃走,這至少需要六百年的時間,荒唐可笑。

而安迪卻讓他大吃一驚,因為他隻用了十九年的時間便将道地打通了,并且成功的越獄。

這個過程中,是什麼支援着安迪呢?就是希望。

看了三遍《肖申克的救贖》後,明白了這三句話,希望你也能懂得

安迪曾與瑞德讨論過關于希望的話題,在瑞德看來,希望是虛無缥缈的東西,夢想也顯得觸不可及,但是安迪卻從不這樣認為,在安迪看來希望是這個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任何事物都不能讓其消失,就好像電影中所說的:

“萬物之中,希望最美;最美之物,永不凋零”。

這就是安迪與肖申克監獄中其他人的最大不同之處。

大部分的人都因為在這所監獄的時間長了,他們甚至已經忘記了自由的感覺,不知道究竟何為希望,而安迪卻從踏入肖申克的那刻開始,希望就是他的信念,支撐着他走過那些艱難且黑暗的時光。

或許,生活并沒有我們想得那麼好,甚至在一些時候還會讓我們覺得很糟糕,但是隻要我們還心懷希望,我們就仍然有選擇的機會,有勇氣去面對與接受。

看了三遍《肖申克的救贖》後,明白了這三句話,希望你也能懂得

在瑞德出獄後,他按照安迪的訓示找到了那封被埋藏在石頭底下的信,信中依舊有這樣一句:

是以,不論發生什麼,都不要輕易地就感到失望,要讓希望的種子在心中生根發芽,一切都會在變好的途中。

在電影中,有一位人物也同樣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老布。

老布是一個老人,他在肖申克監獄中已經有五十年的時間,因為讀過些書,是以一直負責派送圖書的工作,但他被告知自己即将出獄時,他卻突然好似變了一個人,甚至不惜傷害獄友。

看了三遍《肖申克的救贖》後,明白了這三句話,希望你也能懂得

原因是他不願意離開肖申克監獄。

開始時,安迪杜弗蘭還感到疑惑,為什麼出獄明明是一件高興的事情,但是老布這個生性溫和的人卻不願意離開。

瑞德告訴了他答案,并且提出了一個詞是“體制化”,當他們在這個呆的時間長了,便會被這裡的制度所影響,失去自己的想法的觀點,可以說,老布的身體雖然自由了,但是他的心靈卻從未得到解放。

是以出獄後,老布看着來來往往的車輛他都不知所措,坐在公共汽車上眼神呆滞,裡面充斥了彷徨,他在監獄裡還有一點用處,但是他出來後便成了一無是處,早已将監獄當成了“舒适區”。

看了三遍《肖申克的救贖》後,明白了這三句話,希望你也能懂得

對比杜弗蘭則不一樣了,他的自由是在心中的,就好像音樂,會透過高牆傳遞到外界。正是因為心中的自由,是以讓他看上去也一直像極了一個自由人。

一如電影中的那句台詞:

老布的經曆無疑是讓人感到同情的,但是在他的背後其實也能夠看到我們自己的影子,在很多的時候,我們也是不願意離開舒适區、不願意去進行改變,結果便是讓自己與時代脫節。

而這個時代早已今時不同往日,每天都會有新的事物新的事情發生,不願意去改變,就隻能被時代所淘汰,想要一直待在舒适區已然成為了一種不切實際的想法。

看了三遍《肖申克的救贖》後,明白了這三句話,希望你也能懂得

願你我都能夠有改變的勇氣,讓鮮花長滿内心,讓雜草無處生長,真正的自由,應當在心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