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種鳥在北京其實很常見 特别是谷雨時節

作者:Beiqing.com

新京報訊(記者 耿子葉)農村俗語:“清明斷雪,谷雨斷霜。”谷雨節氣的到來意味着,寒冷天氣基本結束,雨水增多,有利于谷物生長。而在谷雨時節到來之際,有兩種鳥經常出現在田間和樹上,一是布谷鳥催耕,二是戴勝催織。

谷雨三候為“戴勝降于桑”,每年谷雨時節,戴勝鳥頻繁往返于樹間,在合适的樹洞裡搭建巢窩,繁衍生息。

這種鳥在北京其實很常見 特别是谷雨時節

戴勝鳥。受訪者供圖

說到戴勝,無論是鄉村還是城市,戴勝鳥都不難見到。《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吳海峰向記者介紹,戴勝鳥是北京的留鳥種類之一,在北京的公園、小區、樹林等環境相對穩定的區域,都能尋到一些戴勝鳥的蹤迹。

吳海峰表示,“戴勝鳥的适應性相當強,無論是生态環境良好的頤和園、圓明園、奧林匹克森林公園,還是普通的辦公園區、居民小院,都能見到戴勝的身影,環境越穩定越适合戴勝鳥生存。”

有許多人會把戴勝鳥認作啄木鳥,二者确有幾分相似之處,小巧的身形,長長的嘴巴,不同的是,啄木鳥的嘴巴是直的,而戴勝鳥的嘴巴是細長而下彎的。吳海峰解析,這與兩種鳥類的捕食方式有關系,戴勝鳥主要覓食地表看得到的蟲子,以及土質比較松軟的地下蟲子;而啄木鳥是覓食樹幹中的蟲子,樹幹硬度較大,故而嘴巴是直的,利于覓食。

“星點花冠道士衣,紫陽宮女化身飛。”唐代詩人賈島曾作詩形容戴勝鳥,可以看出戴勝鳥自古顔值頗高。頭頂羽冠呈扇形,棕色羽毛帶黑端,身上和羽翼呈現黑白條紋相間,戴勝鳥最引人注目的應屬頭頂羽冠。

戴勝鳥羽冠與孔雀屏有異曲同工之妙,具備防禦與求偶的功能,吳海峰常年觀察鳥類,在他多次與戴勝鳥相遇中,曾見到一隻戴勝鳥受驚,首先的應激反應就是羽冠打開,其次是飛走。又因戴勝的羽冠很像古代女性頭飾“勝”,故此得名“戴勝”,據了解,“勝這種裝飾,在西王母頭上也能找到。”

谷雨時,綠柳拂岸,鳥弄桐花。對于戴勝來說,每年這個時候就要開始尋找樹洞、築巢打窩、産卵孵化、投喂雛鳥,4-5月份正是最忙的時候。在戴勝鳥頻繁出入的時段,便有許多攝影愛好者在頤和園等地架起“長槍短炮”拍攝戴勝鳥。

通常在樹洞或樹縫中,就能發現戴勝鳥的身影。這些樹洞有的是啄木鳥或蛀蟲的傑作,有的則是大樹發育而成的。戴勝鳥擇一窩後便開始準備繁殖,别看戴勝穿着栗、黑、白色的羽衣,就像一隻花蝴蝶,但它們的卵是純白色的。

吳海峰曾專門為戴勝鳥寫過一篇科普文章,其中提到,戴勝鳥的巢奇臭無比,一是因為巢中的糞便從不清理,二是因為雌鳥繁殖季時尾脂腺會分泌油狀物質散發臭氣。“這樣其實可以有效地驅趕天敵、保護雛鳥,再加上戴勝的叫聲為咕咕-咕咕,是以也被稱作‘臭咕咕’。”

雖然戴勝鳥自身有許多特别的防禦,但仍需要人類給予足夠的生存空間。吳海峰表示,在繁殖期,每對戴勝鳥大約能産5枚蛋,對于雌雄戴勝鳥來說養殖壓力很大。戴勝鳥一旦受到驚吓,很可能會放棄這次覓食,嚴重的很可能放棄整塊覓食區域。是以,吳海峰也特别呼籲人們,在這個時間段需要更加注意保護戴勝鳥,别過分接近,别驚吓驅趕,給它們留出更多的生存空間。

新京報記者 耿子葉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劉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