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部電影講述了一個出身卑微的機器人羅德尼從小鎮到繁華都市“機器人城”去尋找自己偶像的故事,這部電影就是《機器人曆險記》!

在一個機器橫行的世界裡,從機器人、機器寵物,甚至連消防拴、郵箱都是“活動”的,他們就像人類一樣為生計、金錢而疲于奔命。羅德尼就“出生”在這樣一個世界裡,他是由機器人父母花了12小時的時間用零件組裝起來的,他們雖不富有,但卻生活的逍遙自在。
随着一天天長大,羅德尼想當發明家的夢想變得越來越強烈,他希望能有一天成功,并使自己和家人的生活都過的好些。是以,他決定到“機器人城”去拜訪他崇拜的偶像大焊。
影片故事其實講述的也是“夢想”:一個名叫“銅屁屁”(Copper bottom)的少年機器人,到機器城市尋找兒時的偶像“大焊接”(Big weld)先生,希望能像後者一樣成為一個發明家,為機器世界造福。正如同童年的理想未必實作一樣,來到大城市的小銅屁,很快就發現事情不如想象中的順利。編導從這裡開始,在一條簡單的少年曆險的主線上,開始附加一些老美非常熟悉的社會或文化隐喻。例如“公司制”的結構與目的問題。“大焊接”的公司管理,影片雖然沒有正面描寫,估計是比較人性化的,尊重多樣性,堅持“是金屬總會發光”(You can shine no matterwhat you are made of)的經營原則,估計也有很多照顧破爛機器人的福利政策,是以長得象一顆大鋼球一樣的“大焊接”同志,深受機器人民的喜愛;而他的繼任者“齒輪”(Rachet)同學,卻是個“利益至上”主義者,為了利潤,他可以不擇手段,甚至不惜中斷老舊機器人的零件供應或陰謀幹掉“大焊接”。“新我勝自我”(Why be you if you can be new?),是這位野心人士的推銷格言。對比現實世界裡不少科技公司的市場政策,以及某些以“巨硬”公司為首的行業裡的“摸耳”定律,觀衆每每會發出會心的微笑。事實上,與不少人想象的相反,作為鼓吹“公司化”與“全球化”最熱烈的美國,同時也有有強大的反對言論,不少人不希望公司大到像政府一樣主宰人們的生活,也不希望看到公司員工陷入大公司的迷宮而迷失自我。
經典台詞
If I seemto be getting smaller, it's because I'm leaving
如果我似乎變得越來越小,那是因為我正在離去。
如果你有其他喜歡的電影,歡迎留言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