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機器人定義及發展史-2

1968年,美國斯坦福研究所公布他們研發成功的機器人Shakey。它帶有視覺傳感器,能根據人的指令發現并抓取積木,不過控制它的計算機有一個房間那麼大。Shakey可以算是世界第一台智能移動機器人,拉開了第三代機器人研發的序幕。

機器人定義及發展史-2

1969年,日本早稻田大學加藤一郎實驗室研發出第一台以雙腳走路的機器人。加藤一郎長期緻力于研究仿人機器人,被譽為“仿人機器人之父”。日本專家一向以研發仿人機器人和娛樂機器人的技術見長,後來更進一步,催生出本田公司的ASIMO和索尼公司的QRIO。

機器人定義及發展史-2

1973年,世界上第一次機器人和小型計算機攜手合作,就誕生了美國Cincinnati Milacron公司的機器人T3。

1978年,美國Unimation公司推出通用工業機器人PUMA,這标志着工業機器人技術已經完全成熟。PUMA至今仍然工作在工廠第一線。

機器人定義及發展史-2

1984年,恩格爾伯格再推機器人Helpmate,這種機器人能在醫院裡為病人送飯、送藥、送郵件。同年,他還預言:“我要讓機器人擦地闆,做飯,出去幫我洗車,檢查安全”。

機器人定義及發展史-2

1998年,丹麥樂高公司推出機器人(Mind-storms)套件,讓機器人制造變得跟搭積木一樣,相對簡單又能任意拼裝,使機器人開始走入個人世界。

機器人定義及發展史-2

1999年,日本索尼公司推出犬型機器人愛寶(AIBO),當即銷售一空,從此娛樂機器人成為目前機器人邁進普通家庭的途徑之一。

機器人定義及發展史-2

2002年,丹麥iRobot公司推出了吸塵器機器人Roomba,它能避開障礙,自動設計行進路線,還能在電量不足時,自動駛向充電座。Roomba是目前世界上銷量最大、最商業化的家用機器人。

機器人定義及發展史-2

2006年6月,微軟公司推出Microsoft Robotics Studio,機器人子產品化、平台統一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比爾·蓋茨預言,家用機器人很快将席卷全球。

機器人定義及發展史-2

2012年,機器宇航員,“發現号”航天飛機的最後一項太空任務是将首台人形機器人送入國際空間站。這位機器宇航員被命名為“R2”,它的活動範圍接近于人類,并可以執行那些對人類宇航員來說太過危險的任務。美國宇航局表示,“随着我們超越低地球軌道,這些機器人對美國宇航局的未來至關重要。”

機器人定義及發展史-2

2014年,人們首次通過了圖靈測試,英國的計算機科學之父阿蘭圖靈在1950年提出了著名的“圖靈測試”理論,能夠通過測試的就是人工智能機器人,之後雖然無數的機器人在測試中失敗,但是在2014年6月7日阿蘭圖靈逝世60周年紀念日那天,在英國皇家學會舉行的“2014圖靈測試”大會上,聊天程式“尤金古斯特曼”首次通過了圖靈測試。

機器人定義及發展史-2

2014年5月29日,微軟小冰正式推出第一代産品,以對話式聊天機器人形式迅速積累訓練資料。2019年5月,小冰從中央美術學院研究所學生畢業,随後在央美美術館舉辦個展。 2020年6月,小冰從上海音樂學院畢業。 随後,小冰創作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主題曲《智聯家園》,并受邀為Burberry創作新系列推廣單曲 。同年8月,小冰聯合唱作歌手、電子音樂制作人朱婧汐共同創作了上海大劇院主題曲《HOPE》 。

機器人定義及發展史-2

2014年,中國第116屆廣交會會展中心,機器人“旺寶”(BENEBOT)能夠熱情招呼訪客,而這款出自科沃斯(ECOVACS)的導購機器人,可以與人類進行視訊或音頻對話,使消費者迅速了解商品資訊。

機器人定義及發展史-2

2016年3月9日,谷歌AlphaGo在與人類圍棋代表南韓隊高手李世石的“人機大戰”五番棋對抗中先拔頭籌,人工智能在圍棋上所表現出來的驚人實力與神速進步讓全世界的職業與業餘棋界人士目瞪口呆,徹底颠覆了之前人們認為電腦圍棋目前絕不可能對抗圍棋高手的認知,人類曆史上有關人工智能的突破也是以翻開了新的一頁。

機器人定義及發展史-2

2021年6月23日,機器人“華智冰”入學清華,作為中國首個原創虛拟學生,“華智冰”将師從清華大學計算機系長聘教授唐傑,即日起開啟在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的學習生涯,代表我國人工智能機器人正崛起。

機器人定義及發展史-2

聲明:部分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