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立嫡不立賢的犧牲者——李恪

作者:齊魯壹點
立嫡不立賢的犧牲者——李恪

聶遠飾演的李恪 作為一代英主,唐太宗李世民子嗣旺盛,似乎也預示着一代大唐盛世的延續。除長孫皇後所生長子李承乾、四子李泰、九子李治,其他嫔妃分别為他誕下了十幾個皇子。

在太宗衆多皇子中,唯蜀王李恪有大才。然而,因其非皇後嫡出,最終也未能登上帝位。作為後來者,我常常感歎,若李恪榮登大寶,肯定沒有後來武則天稱帝,建立武周代替大唐國号。但是世事難料,曆史無常,非料想可及也。

李恪武力超群。在電視劇《貞觀長歌》中,李恪出使突厥遭遇敵将執失思力刁難。恰逢一隻大雕翺翺于營帳上方。李恪縱箭射之,突厥人無不大驚,不住叫好。大概,突厥部都未料到大唐有皇子神勇如此。在該劇中,李恪是個重情之人。突厥突利可汗有一愛女,叫做阿史那雲,仰慕李恪風度,二人一見傾心。阿史那雲也堪稱一代奇女子,知道李恪胸有大志,不忍李恪為之喪志,在太宗為其定親時,悄然離去。李恪悲痛不已,誓要找到阿史那雲。一人單騎,欲穿大唐邊界。但是這在當時看來,絕對死罪。多虧獨孤謀及時趕到,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才将李恪勸回。李恪又是個至孝之人。為打敗颉利,太宗冒死深入突厥,欲與突利、夷男結盟。不幸被困于馬邑。李恪得知後,當即說衆皇子臣工,請奏表發兵想把父皇救回來。果敢之舉溢于言表。在電視劇中,此舉雖然違背聖意,但是救父心切,值得稱贊。

當然電視劇中的很多場景,在于編劇所創,不可全信。但是曆史上,李恪深受太宗寵愛,甚至在李承乾被廢後,一度想立李恪為太子。卻遭到長孫無忌的阻止。太宗甚至生氣地說,“你不想讓他當太子,不就因為李恪不是你的外甥麼!”可見,李恪的才華得到父親的高度認可,一度稱其“英果類我”。但是因為李恪身上隋炀帝的外孫的身份,必然遭到太宗重臣的阻撓。未登上帝位,想必也是命。再加上不是皇後所生的嫡子,李恪注定與皇位無緣。

沿襲古制,長幼嫡庶有序,有利于皇族團結穩定,也杜絕了一些人的非分之想,利于王朝皇位延續的穩定,大有裨益。但是用來治國,有時成為悲劇。嫡子如果聰慧,善于治國,國家興盛有望。但是如果愚鈍不堪,則成為國家的大害。晉武帝太子自幼愚癡,一度想廢之而另立他子。皇後不同意,說:“自古長幼有序,嫡庶有别,此古制也,不可廢。”此事最終擱置。等到武帝去世,太子即位,是為惠帝。佞臣作亂,終緻八王之亂。晉惠帝為衆王輾轉挾持,成為傀儡。最終天下大亂,身死國滅。

太宗不立賢者而立軟弱的李治,和晉武帝有什麼差別?為保住自己心愛的皇子們,才立晉王李治。因李治仁孝,必定兄友弟恭。最終,李治登上帝位,是為唐高宗。但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國之不存,衆子何存?高宗懦弱,武則天趁勢專權,逼殺長孫無忌、罷黜褚遂良,手攬大權。高宗死後,進位皇帝。武則天最後大殺李唐宗室,導緻太宗的皇子或被殺,或遭流放。太宗活着的時候,想竭力保住皇子,但是最後子嗣境遇悲慘,幾乎被武則天屠戮殆盡。

故而,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清朝更為人欣賞。終康雍乾三代,未有嫡出,卻造就康乾盛世。這不正是摒棄嫡庶有序而獲得的好處焉?君主既在乎德,亦在于智慧,不在乎長幼。德智雙全,君臣同心同德,國家大治。長幼有序,小人容易得勢,導緻國家大亂。治國者,在于心,關乎智,亦在于勤。不在于嫡庶。縱觀曆史,勤政愛民之君,皆國家興旺,百姓安康。

是故我悲太宗之子,更悲太宗。愛子心切,然衆子皆境遇悲慘。倘若立李恪為帝,肯定也會有人被殺。但是被誅殺之人,畢竟少數。更不像武則天稱帝以後,大肆屠殺李唐宗室。國家亦不會為他人掌控,形似滅亡。一代偉人毛澤東曾說:“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聽長孫無忌之言,可謂聰明一世,懵懂一時。”此真一針見血之言。但是,人們對于很多道理,往往知道的多,但是奉行的少。太宗将一無能太子硬扶上皇位,不僅骨肉相殘,更使神器更替。太宗泉下有知,估計棺材闆要蓋不住了。

看完長篇曆史史詩巨制《貞觀長歌》,結合自己觀史體會,雜亂胡謅一番,卻有酣暢淋漓之感。

本文内容由壹點号作者釋出,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下傳“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