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立嫡不立贤的牺牲者——李恪

作者:齐鲁壹点
立嫡不立贤的牺牲者——李恪

聂远饰演的李恪 作为一代英主,唐太宗李世民子嗣旺盛,似乎也预示着一代大唐盛世的延续。除长孙皇后所生长子李承乾、四子李泰、九子李治,其他嫔妃分别为他诞下了十几个皇子。

在太宗众多皇子中,唯蜀王李恪有大才。然而,因其非皇后嫡出,最终也未能登上帝位。作为后来者,我常常感叹,若李恪荣登大宝,肯定没有后来武则天称帝,建立武周代替大唐国号。但是世事难料,历史无常,非料想可及也。

李恪武力超群。在电视剧《贞观长歌》中,李恪出使突厥遭遇敌将执失思力刁难。恰逢一只大雕翱翱于营帐上方。李恪纵箭射之,突厥人无不大惊,不住叫好。大概,突厥部都未料到大唐有皇子神勇如此。在该剧中,李恪是个重情之人。突厥突利可汗有一爱女,叫做阿史那云,仰慕李恪风度,二人一见倾心。阿史那云也堪称一代奇女子,知道李恪胸有大志,不忍李恪为之丧志,在太宗为其定亲时,悄然离去。李恪悲痛不已,誓要找到阿史那云。一人单骑,欲穿大唐边界。但是这在当时看来,绝对死罪。多亏独孤谋及时赶到,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才将李恪劝回。李恪又是个至孝之人。为打败颉利,太宗冒死深入突厥,欲与突利、夷男结盟。不幸被困于马邑。李恪得知后,当即说众皇子臣工,请奏表发兵想把父皇救回来。果敢之举溢于言表。在电视剧中,此举虽然违背圣意,但是救父心切,值得称赞。

当然电视剧中的很多场景,在于编剧所创,不可全信。但是历史上,李恪深受太宗宠爱,甚至在李承乾被废后,一度想立李恪为太子。却遭到长孙无忌的阻止。太宗甚至生气地说,“你不想让他当太子,不就因为李恪不是你的外甥么!”可见,李恪的才华得到父亲的高度认可,一度称其“英果类我”。但是因为李恪身上隋炀帝的外孙的身份,必然遭到太宗重臣的阻挠。未登上帝位,想必也是命。再加上不是皇后所生的嫡子,李恪注定与皇位无缘。

沿袭古制,长幼嫡庶有序,有利于皇族团结稳定,也杜绝了一些人的非分之想,利于王朝皇位延续的稳定,大有裨益。但是用来治国,有时成为悲剧。嫡子如果聪慧,善于治国,国家兴盛有望。但是如果愚钝不堪,则成为国家的大害。晋武帝太子自幼愚痴,一度想废之而另立他子。皇后不同意,说:“自古长幼有序,嫡庶有别,此古制也,不可废。”此事最终搁置。等到武帝去世,太子即位,是为惠帝。佞臣作乱,终致八王之乱。晋惠帝为众王辗转挟持,成为傀儡。最终天下大乱,身死国灭。

太宗不立贤者而立软弱的李治,和晋武帝有什么区别?为保住自己心爱的皇子们,才立晋王李治。因李治仁孝,必定兄友弟恭。最终,李治登上帝位,是为唐高宗。但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国之不存,众子何存?高宗懦弱,武则天趁势专权,逼杀长孙无忌、罢黜褚遂良,手揽大权。高宗死后,进位皇帝。武则天最后大杀李唐宗室,导致太宗的皇子或被杀,或遭流放。太宗活着的时候,想竭力保住皇子,但是最后子嗣境遇悲惨,几乎被武则天屠戮殆尽。

故而,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清朝更为人欣赏。终康雍乾三代,未有嫡出,却造就康乾盛世。这不正是摒弃嫡庶有序而获得的好处焉?君主既在乎德,亦在于智慧,不在乎长幼。德智双全,君臣同心同德,国家大治。长幼有序,小人容易得势,导致国家大乱。治国者,在于心,关乎智,亦在于勤。不在于嫡庶。纵观历史,勤政爱民之君,皆国家兴旺,百姓安康。

是故我悲太宗之子,更悲太宗。爱子心切,然众子皆境遇悲惨。倘若立李恪为帝,肯定也会有人被杀。但是被诛杀之人,毕竟少数。更不像武则天称帝以后,大肆屠杀李唐宗室。国家亦不会为他人掌控,形似灭亡。一代伟人毛泽东曾说:“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听长孙无忌之言,可谓聪明一世,懵懂一时。”此真一针见血之言。但是,人们对于很多道理,往往知道的多,但是奉行的少。太宗将一无能太子硬扶上皇位,不仅骨肉相残,更使神器更替。太宗泉下有知,估计棺材板要盖不住了。

看完长篇历史史诗巨制《贞观长歌》,结合自己观史体会,杂乱胡诌一番,却有酣畅淋漓之感。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