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前秦皇帝符健的荒唐人生

作者:蕭家老大

前秦皇帝符健的荒唐人生

前秦皇帝符健的荒唐人生

有的皇帝早年很聰明,後期很糊塗;有的皇帝早年很振作,後期很頹靡;有的皇帝早年很能幹,後期很荒淫;有的皇帝早年很仁厚,後期很殘暴。相比之下,前秦皇帝苻健的前後變化,則相當另類。年輕時,苻健很會說話;然而,到了晚年,苻健卻變得越來越不會說話,而且,越來越不說人話。在中國曆代皇帝中,因為說了不該說的話,說了不像是人所說的話,而險些招來殺身之禍的,恐怕也隻有苻健了。

苻健,字建業,苻洪第三子,十六國時期的前秦皇帝。關于苻健的身世,有一段傳奇故事:他的母親姜氏嫁給苻洪後,一直不孕。一天夜裡,姜氏做了個夢,夢見一個身材碩大、渾身是毛的人熊來到自己身邊,事後,姜氏發現懷孕,後來便生下了苻健。對此,《晉書·苻鍵列傳》載記,“初,母姜氏夢大罴而孕之”。故事是真是假,苻健是不是大罴投胎,後人一眼望穿;不過,苻健“初名罴”(見《魏書·苻健列傳》)倒是真的。

說到苻健,不能不提到他的父親苻洪。苻健從小随苻洪戎馬偬倥,飽受流離颠沛之苦。後趙延熙元年(公元333年),苻洪被迫歸降後趙,被石虎任命為冠軍将軍。石虎對苻洪非常賞識,先是“委以西方之事”,不久提拔他為龍骧将軍、流人都督。苻洪“多權略,骁武善騎射”,幾年下來,戰功累累,又被封為西平郡公,關内領侯将,成為後趙數一數二的人物。苻洪得勢,讓石虎的養孫冉闵心裡很不痛快,于是,冉闵以“苻洪雄果,其諸子并非常才”(見《晉書·苻洪列傳》)為由,建議石虎秘密除掉他。

石虎性格很複雜,對苻洪既愛又怕,他一面“待之愈厚”(見《晉書·苻洪列傳》),一面又“心實忌之”。為了防患于未然,石虎秘密謀殺了苻洪的幾個兒子,以削其羽翼;不過,石虎揮刀時,偏偏放過了苻健。石虎不殺苻健,是因為苻健有可愛之處,即“好施,善事人”(見《晉書·苻健列傳》),石虎舍不得殺他。花錢讨好人,不足為奇,随便一個人就能辦到;但是,察言觀色,見風使舵,與人周旋,八面玲珑,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可不是一般人能夠辦得到的,苻健在這方面是個高手。

說話,有天賦,更多的是後天形成。苻健自幼飄零,寄人籬下,仰人鼻息,洞悉炎涼,在猛虎邊讨生活,在懸崖上謀生存,嘴巴甜,會來事,是他保住小命的必備條件。苻健送了什麼高帽,拍了什麼馬屁,史官們沒有記錄下來,但是,從他“甚為石季龍(石虎)父子所親愛。季龍……乃陰殺其諸兄,而不害健也”(見《晉書·苻健列傳》),說明苻健嘴巴肯定是抹了油的,顯然是得到了石虎父子的歡心,不然,他很難逃過這一劫。

石虎死後,石遵即位,冉闵掌握了大權,苻洪的好日子算是走到了頭。不久,苻洪因都督一職被免,一氣之下帶着苻健歸降了東晉。後來,苻洪又脫離東晉,自稱大單于、三秦王,在冀州草創了一個相對獨立的政權。東晉永和六年(公元350年),苻洪遇害,苻健掌權,成為新一任秦王。鑒于東晉強大,難以抗衡,出于政策上的考慮,苻健“去秦王之号,稱晉爵,遣使告喪于京師,且聽王命”(見《晉書·苻健列傳》),打出了尊晉的旗号。

為了完成父親遺志,苻健瞅準機會,挺進關中,另派侄子苻菁率偏師攻打河東。用人之際,苻鍵的嘴巴又派上了用場。在盟津分别時,苻健拉着苻菁的手說:“事若不捷,汝死河北,我死河南,不及黃泉,無相見也”(見《晉書·苻健列傳》)。明明是讓苻菁分兵吸引敵軍注意力,卻偏偏說出這番叔侄同命、共同赴死的話來,苻健這話說得驚天地,泣鬼神,有水準,夠歹毒。幸虧苻菁神勇,曆經萬難,才與苻健的先鋒苻雄會攻于長安。

權力,容易暴露人的本性,也容易讓人滋生一些毛病。占據關中,有了穩固的根據地後,苻健說話開始變了味。賈玄碩等人聯名上表,奏請苻健為大單于、秦王。這等好事,換作别人,說不定會恭讓一番;即使不滿意,最起碼要對手下還以微笑。可苻健當即火冒三丈,“怒曰:我官位輕重,非若等所知”(見《晉書·苻健列傳》)!苻健野心很大,覺得當秦王屈才,便把氣撒在了手下頭上,這些可都是些為他流血賣命的人啊!萬裡長征剛邁出第一步,苻健就迫不及待地表現出了言語上的野蠻和霸道。

賈玄碩等人看到這架勢,一時搞不清苻健的真實意圖,索性閉口不言,沉默是金。沒過多久,苻健便有些沉不住氣了,迫切需要衆星捧月。為了保住自己的面子,苻健“潛使諷玄碩等使上尊号”(見《晉書·苻健載記》),暗地裡派人勸賈玄碩等人,你們擁立我為帝王不就完了,這一招果然奏效。東晉永和七年(公元351年),苻健稱天王、大單于,建元皇始,設定百官,國号大秦,大赦境内,當起了“準皇帝”。時間不長,苻健覺得當天王還不稱心,又于皇始二年(公元352年)舉行隆重登基大典,如願以償地正式當上了皇帝。

皇帝是一國之君,一字一句都要注意影響。按理說,苻健當了皇帝,應該有個當皇帝的樣子,但恰恰相反,苻健即位後,權力大了,位子高了,說話也變得相當随便,甚至出口傷人,張嘴辱人。在這方面,張遇就是個例子。張遇曾為東晉鎮西将軍,後因受到謝尚的歧視和排擠,迫不得已投靠苻健。張遇父母早亡,繼母韓氏尚在,随張遇生活在許昌軍營之中。張遇歸秦後,韓氏也一同來到長安。韓氏雖然徐娘半老,但風韻猶存,苻健垂涎美色,便将其納入後宮,封為昭儀。不久,張遇也是以被封為司空,位列三公。

繼母也是娘。苻鍵霸占繼母,張遇心裡很痛苦,很窩火,但他寄人籬下,隻能含垢忍恥。然而,苻健得了便宜賣乖,偏偏要一次次往張遇傷口上撒鹽,生怕他忘了這茬。《晉書·苻健列傳》稱,苻健“每于衆中謂遇曰:卿,吾子也”;《資治通鑒》稱“秦主健納張遇繼母韓氏為昭儀,數于衆中謂遇曰:卿,吾假子也”。不管是“子”,還是“假子”,但凡有血性、有骨氣的男人,甯肯扔帽子,甯可掉腦袋,也斷然不給外人當兒子,被别人喊兒子,何況對方還是一個如此素質的胡人。

張遇是漢人,非常注重禮義、道德和人倫,自尊心也很強。張遇雖然位列三公,但因為繼母改嫁一事,在人前一直擡不起頭來,一天到晚默默做事;可苻鍵故意在大庭廣衆喊他為兒子,張遇哪裡能受得了這份窩囊,這一奇恥大辱。個人仇恨,民族隔閡,使張遇對苻健日益生恨,決心重新回歸正統天朝,并暗中聯絡關中豪傑,想把苻健首級和雍州作為見面禮獻給東晉。前秦皇始三年(公元353年)七月,張遇與劉晃密謀夜襲苻健,由劉晃開門接應。不料,劉晃當天被派了外出差事,張遇不知此事,導緻事情敗露,張遇被殺,苻健逃過此劫。 當時,苻雄等悍将在外征戰,朝中空虛。若不是張遇計劃不周,苻健那句有辱人格的話,很有可能就讓他腦袋搬家。

苻健類似的遭遇還有一例。皇始五年(公元355年),苻健身染重病,卧床不起,侄子苻菁趁機搶班奪權。苻健稱帝後,先立苻苌為太子,苻苌死後,又立苻生為太子,這件事讓苻菁很窩火。在苻菁看來,苻健甯可傳位獨眼龍兒子,也不會想起他這個侄子。想起苻健當年把他往死路上推,想起“汝死河北,我死河南”的花言巧語,苻菁氣得咬牙切齒,于是,謊稱苻健已死,煽動将士殺進皇宮。苻健聞聽有變,從病榻上艱難地爬起。叛兵見到苻健,“皆舍杖逃散”(見《晉書·苻健列傳》),苻菁被殺。當年的一句話,又差點要了苻健的命。

能躲過暗殺,能躲過政變,苻健卻躲不過生老病死。苻菁叛亂,苻健連病帶吓,沒過幾天就奄奄一息,于是,急召苻生入宮,囑以後事。苻健知道苻生是個“兇暴嗜酒”的主兒,擔心他不能保全家業,拼盡全力,留下最後遺言:“酋師、大臣若不從汝命,可漸除之”(見《晉書·苻生列傳》)。人之将死,往往回歸“性本善”,是以,其言也善。曆代皇帝臨終前幾乎都要告誡太子積德行善,廣樹恩信,而苻健卻讓苻生“磨刀霍霍向群臣”。不久,苻健去世,享年三十九歲,廟号高祖。苻健死後,苻生即位。

在曆代皇帝中,苻生絕對稱得上是一個怪胎。苻生隻有一隻眼,而且是“生無一目”,從娘胎裡爬出來就是獨眼龍。生理上的缺陷,讓苻生早年飽受嘲弄,因而心理變态,生性殘忍。苻健的臨終勸導,最終讓苻生堂而皇之地成為一個嗜殺成性的殺人狂。不論該殺,還是不該殺,但凡不順眼的,一律格殺勿論,殺人成了苻生即位後的主要工作。會見大臣時,苻生常常是弓箭拉緊,佩刀出鞘,各種工具一字排開,“常彎弓露刃以見朝臣,錘、鉗、鋸、鑿備置左右”(見《晉書·苻生列傳》)。因為苻健一句話,死在苻生手裡的将帥大臣不可勝數。

除了殘暴,苻生比苻健說話還要難聽,可謂青出于藍。如,苻生在诏書中說:“朕受皇天之命,……殺不過千,而謂刑虐。行者比肩,未足為稀”,我即位來,殺了不過千八百人,這算什麼暴虐,大街上仍有并肩走路的,人沒見少啊。又如,境内虎狼吃人,群臣求苻生想辦法,苻生說:“野獸饑則食人,飽當自止,終不能累年為患也”(見《晉書·苻生列傳》),虎狼餓了才吃人,吃飽了自然會停下,總不會長年累月吃個不停吧。你看看,這是人話嗎?這樣的皇帝能做長久嗎?苻生在位不足兩年,因衆叛親離,被堂弟苻堅殺死。

(本篇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