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莫泊桑《項鍊》:如果你沒讀懂瑪蒂爾德的不幸,說明你還年輕

作者:紫陌讀書
有些女子,天生麗質,妩媚嬌柔,偏偏由于命運的陰差陽錯,竟降生在清寒的工薪家庭,他便是此中的一人。---《項鍊》莫泊桑

《項鍊》是法國現實主義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說。講述了女主人公瑪蒂爾德,弄丢了朋友的假項鍊,用十年時間,還清債務的故事。

小時候讀《項鍊》,猶記得“這是一個諷刺女主人公虛榮心,和追求享樂”的悲劇故事。魯迅先生說,“悲劇将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撕破給人看”。可虛榮心,無論如何也算不上有價值的東西。那麼,故事中有價值的東西,是什麼呢?

《項鍊》的故事背景,是19世紀虛榮浮誇、奢靡堕落的法國。莫泊桑想撕破的,是瑪蒂爾德面對貧窮和困境的誠實,以及不安于現狀,努力生活的勇氣。

莫泊桑《項鍊》:如果你沒讀懂瑪蒂爾德的不幸,說明你還年輕

瑪蒂爾德出生在底層的工薪家庭,空有一副令人豔羨的皮囊,卻無緣身披绮羅、頭佩珠玉。你的社交圈子,決定了你能遇到的人。瑪蒂爾德根本進不了上流社會的圈子,是以,隻能心不甘情不願地嫁給教育部職員。

瑪蒂爾德雖然天生麗質,但自卑總讓她在貴婦面前擡不起頭。于是,她每天陷入幻想,幻想自己也有漂亮的衣裳、珍奇的首飾;且寬敞明亮、金碧輝煌的住所。

丈夫不想妻子每天悶在家裡郁郁寡歡,就帶她去參加了教育部的晚宴,并花了400法郎,給瑪蒂爾德購置了一條新裙子。

晚宴上,瑪蒂爾德穿着新裙子、戴着借來的“項鍊”,壓豔全場。這個短暫的夜晚,讓她受到了從未有過的尊重和贊美。

但“城堡”終究還是不歡迎灰姑娘,晚宴過後,瑪蒂爾德發現自己弄丢了朋友的項鍊。她找遍所有地方,終無所獲,最後不得不買了一條相似的真項鍊,償還給朋友。

一條真項鍊需要36,000法郎,連本帶利需要十年時間,才能勉強還清。有人說,瑪蒂爾德自作自受,如果她不虛榮,就不會去參加晚宴、也不會去借項鍊、更不會丢。

有因必有果,如果她不借項鍊,确實不會弄丢。但紫陌卻并不認為瑪蒂爾德虛榮。因為虛榮的人,一定會利用晚宴的機會,攀附上流社會的人;或是逼丈夫借錢給自己買一條珠寶。

莫泊桑《項鍊》:如果你沒讀懂瑪蒂爾德的不幸,說明你還年輕

瑪蒂爾德并沒有這麼做,因為她是誠實的。而故事的悲劇性,正是源于她的誠實。她從沒懷疑過項鍊的真假,她相信朋會借給她一條真項鍊,也相信自己可以還清債務。

她雖然自卑,卻有強烈的自尊心。自尊心讓她想要得到别人的尊重;但自卑卻并沒有帶她逃離現實。項鍊丢後,她傾家蕩産,背上巨額債務、搬到逼仄的閣樓、辭去女傭、承包了所有的家務活。

如果她沒有那麼誠實,她可以買條假項鍊還給朋友、或是連夜逃走、或是利用美色,讓晚宴上認識的上流人士,為她解圍。

正因為瑪蒂爾德誠實,才會被虛榮堕落的上流社會作弄,成了不幸的“朋友”。她的遭遇令人同情,但她的誠實,卻值得所有人佩服。

莫泊桑《項鍊》:如果你沒讀懂瑪蒂爾德的不幸,說明你還年輕

莫泊桑以“項鍊”為線索,将誠實,這一最有價值的東西,撕破在讀者面前。從文章的開頭到結尾,瑪蒂爾德靈魂中的誠實因子,始終沒有棄她而去。

事實上,她每天吃晚飯的時候,就在那張小圓桌跟前和她的丈夫對面坐下了,桌上蓋的白布要三天才換一回,丈夫把那隻湯池的蓋子一揭開,就用一種高興的神氣說道:“啊!好香的肉湯!世上沒有比它更好的……”

這一段是瑪蒂爾德的幻想。面對清貧的生活,她也隻能對自己誠實,但是不安現狀的内心,令她每天備受煎熬。是以她甯願在幻想中,尋得一絲快樂。

為了能在生活尋得一絲快樂,找到一絲希望,她雖自知無法改變,但仍不願放棄幻想,因為隻有這樣,她才能對生活重新充滿熱情。

她用一種堅強的忍耐心鎮住了自己的痛苦,擦着自己那副潤濕了的臉蛋兒,一面用一道甯靜的聲音回答:“沒什麼。不過我沒有衣裳,是以我不能去。如果你有一個同僚,他的妻子能打扮得比我好,你就把這送給他。”

這一段是丈夫拿來晚宴邀請函時,瑪蒂爾德的反應。正因為瑪蒂爾德對生活誠實、對自己誠實,才不想寒酸的成為晚宴的笑柄。

她天生麗質,又強烈地想突破現狀,是以才會痛苦。但是,她又不願強迫丈夫為她購置新衣,是以才會在當下拒絕丈夫。

她變成了一個窮人家的婦女,強悍,潑辣而又粗野,頭發不整齊,裙子歪系着,兩手通紅,說話粗聲粗氣,大盆大盆的倒水洗地闆。

這一段出現在小說的最後,當瑪蒂爾德用自己誠實的勞動力,還清了債務後,她也失去了嬌豔的容貌、婀娜的身姿,和優雅的舉止。

隻為了完璧歸“項鍊”的承諾,瑪蒂爾德用了10年的青春,去償還債務。她沒有尋求任何捷徑,而是選擇了一條對得起自己、也對得起丈夫和朋友的辦法。

瑪蒂爾德雖然整個人變了樣、走了型;雖然因為誠實,跌進了上流社會設定的圈套中,但卻是故事中最美的女人。因為歲月的滄桑、社會的浮華,并沒有帶走她的誠實。丢了假項鍊,卻并沒有丢了為人的根本。

莫泊桑《項鍊》:如果你沒讀懂瑪蒂爾德的不幸,說明你還年輕
錢鐘書先生所言:“人生雖然痛苦, 卻并不悲觀, 因為它終抱着快樂的希望。”

瑪蒂爾德之是以痛苦,是因為她不滿現狀。面對現實的窘迫,和理想的差距,她無力左右,卻又難以平衡委屈和痛苦。但是,“不滿現狀”是人類的天性,與虛榮無關。事實上,也正因為人類的“不滿足”才會進步、才不至于成為現實的奴隸。

瑪蒂爾德雖然無力逃出現實的困局,但從她的幻想中,可以看出,她是一個“苦中作樂”且“努力生活”的人。

她将簡陋的餐具菜肴,幻想成精緻銀具、美味佳肴,看上去荒謬,卻飽含了對生活的渴望。這是對現實誠實後的豁達;也是努力生活過的見證。

雖然瑪蒂爾德的追求并不純粹,但她渴望突破、勇于超越的思變心理卻并沒有錯。不同于丈夫的甘于平庸,瑪蒂爾德渴望被尊重。

很多人覺得瑪蒂爾德虛榮,認為她如果安于現狀、“心無雜念”的做好一個妻子,悲劇就不會發生。

社會是由個體組成的,如果每個人都安于現狀,不敢突破、更不想改變,人類會有進步嗎?社會會越來越好嗎?

另外,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人類對尊重是有需求的。也就是說,人們需要得到周圍人的尊重和認可。上流社會的貴婦,依靠丈夫的權貴,輕而易舉地獲得了大家的尊重。

瑪蒂爾德天生麗質,卻因貧窮,不得不與“尊重”擦肩而過。她不甘心,并渴望得到尊重,是可以了解的。如果瑪蒂爾德可以像今天的女人一樣,為自己的獨立代言,那麼她或許就不活得那麼痛苦。但可惜的是,當時的她無能為力,也不得不向現實低頭。

盡管如此,瑪蒂爾德卻從來沒想過攀附權貴。

莫泊桑說,“她是舞會上最漂亮的女人,言談得體、姿态優雅、滿面春風。所有男人都打探她的名字,求人引見。”

當她成為萬衆矚目的焦點後,瑪蒂爾德并沒有利用美色,傍上有錢人,脫離苦海。甚至在項鍊丢失後,也未曾想過走“捷徑”。

她隻是想擺脫貧寒的生活,也還未對生活失去熱情。是以,努力生活、誠實可靠的瑪蒂爾德,究竟有什麼錯呢?

如果說一定有錯的話,那就隻能怪當時浮華堕落的法國社會。人們崇尚金錢、貪圖享樂。瑪蒂爾德在這樣的社會中,想法和追求不可能不被影響。遺憾的是,她因“過分誠實”,而無法适應;幸運的是,她因努力生活,變得更美;因誠實可靠變得更令人尊敬。

莫泊桑《項鍊》:如果你沒讀懂瑪蒂爾德的不幸,說明你還年輕

瑪蒂爾德是誠實且努力生活的人,雖然遭遇了不幸,但卻也得到了所有人的尊敬。現實中,誠實且努力生活的人,同樣值得被所有人尊敬。

11歲少年闫一航,就是現實生活中,誠實且努力生活的人。他弟弟患有“繼發性血小闆減少症”,治療費高昂。為了給弟弟治病,家裡已負債累累,闫一航作為哥哥,也希望為家裡出一份力。

但是,他也隻是個孩子,每天還要上學。他不想光靠别人捐贈,希望自己也能努力掙點錢。因為他知道,别人幫得了一時,幫不了一輩子。是以,他必須自己想想辦法。

于是,他每天5點起床,去田裡面摘菜,放到菜市場後,再去上學。弟弟得病需要錢,這是誰也改變不了的事實。

闫一航誠實地面對生活抛來的難題,并沒有被吓到、也沒有藏在小孩子的身份後面,逃避這個難題。而是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靠誠實的雙手,去賣菜賺錢。

弟弟的病,讓他對生命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是以,他比之前更加努力生活、努力學習,為的就是有一天,能真正有能力,擺脫生活的苦難。

莫泊桑《項鍊》:如果你沒讀懂瑪蒂爾德的不幸,說明你還年輕

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誠實地面對、努力地生活。或許是人類天生就具備的“戰鬥力”,而沒有丢掉這股力量的人,本身就值得被人尊重。

高爾基說:“誠實是人生永遠最美好的品格。” 泰戈爾說:“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

現實生活中,當我們深陷困境時,很多人不願意誠實地面對,他們甚至嘗試各種方法去逃避,卻就是忘了可以努力地生活。

誠然,誰都會遇到難處,但是逃避解決不了任何問題。誠實地面對既定的困難,努力擺脫現狀、超越現實,才能逃離不幸,創造奇迹。

人生最大的悲哀,莫過于你丢了寶貴的誠實,自以為迎合了别人,卻成了一具無法好好生活的皮囊。

人生不易,願誠實不失,願你我都能努力地生活着。

莫泊桑《項鍊》:如果你沒讀懂瑪蒂爾德的不幸,說明你還年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