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福印記:崇山村畫
崇山、俊陵、牛羊、村。多麼風景如畫的畫面...
十多年前,在桂林博物館參觀了"李氏八代畫展",為李的世代畫,尤其是李繼壽的梅花畫栩栩如生,梅梅獨樹一幟,被譽為"梅花聖手"。
如今親身體驗過崇山村,更能感受到這種文化氣息在這個小山村盛行。
崇山村,是永福縣羅津鎮的一個村莊,位于永福縣東北20公裡處,曆經數百年,文化底蘊深厚,人才濟濟。全村分為莫、李兩姓,其中李的祖籍湖北省荊州,清初逃洪南遷到這裡。李的第一個長期工作,繼第一個李書橋之後,到1902年李增華,連續,五代共14人,共5人。其中,李繼壽的六子李繼壽是五口之家的父子,是以李家有"父子五鄧克,二合一"的美譽。
李家一代畫畫中,有林書豪等畫筆,在廣西繪畫中占有重要地位。當青乾隆、李希軒在桂林學習繪畫時,老師和周圍有名人都,擅長水,既學花、名著等。經過李繼壽6個兒子8歲的曦畫、玉山畫梅,其園内種有72種菊花、21種梅花,緻力于畫菊花,創作李的畫《梅風》,李家有李錫軒、李繼壽、李冠、李亦壽、李維年、李漢華等畫集, 男人和女人受到攻擊,世代相傳,代代相傳。其中,李熙洙和李繼壽是其中的衣架。
李希軒,字星門,東屏,廣西永福人。道光十六年恩貢。周刊。景觀處于得法的位置,在以後的生活中進出黃色,雄偉厚實,秋秋深。在素描之間,筆的意義是極好的。書法,并能夠走到它的一邊的弊病。精品鑒别,收藏的法律書籍、名畫都非常好。性是輕盈的,晚藏在崇山,以詩、畫自娛,并教兒子,是以李某一個,畫筆如林,在時代叫盛。享年八歲,享年九十歲。專輯《千裡河圖》是李熙雄的傳記。道光17歲,時任李希璇57歲,應山西邀請為大官李孔玄的弟弟,從桂林乘船北上,穿過湘江下的淩運河,穿過洞庭湖出嶺,沿長江而下,到紅牆到武昌, 沿途他一共創作了35幅山水畫,并詩一首,長江、珠江兩大水系岸邊著名景點用詩句、繪畫向世人展示,被譽為清代的"千裡江圖",又稱永福版的《清明河圖》。
李繼壽,字子星,沒有。著名畫家金農弟子李熙雄的長子。陶光做男人已經二十三年了。作品寫墨眉,石金農。品嘗數百種李子素描。無論是作品山水,古作品逼真。晚年,房子是熔爐,樹木、花鳥、蟲蟲,人物都很精緻。書法優美,尤其是八分,薄硬直跟韓偉。草也有一定程度的法律。他在八十二歲時去世。
崇山村的老李家住宅雖然稍有破損,年久失修但基本儲存完好,由于遠離繁華民俗風簡約的甯靜自然,七座老房子兩旁分道,每座單門高院,大多是青中建築,已有近300年的曆史。李家大院可容納100多人,周圍有五棟主屋和四合院牆,還有正門樓。在大門大樓和正殿之間,有一條藍石鋪成的道路,路上有兩套石雕圖案,左邊是江山,右邊是月亮的陽光。正堂古色古香高開,兩邊山牆綠磚白縫,飛亭從屋檐裡飛出,從馬頭高高的牆上升起。前屋有三前後,中間的庭院和回廊相連,是永福縣儲存最完好的古民居。
2011年,崇山村被授予廣西壯族自治區首批曆史文化村,彰顯崇山村的曆史文化遺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