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搖滾青年的堅守——行走在舞台與講台間的“90後”

作者:美食家的小眼睛

新華社廣州6月4日電(記者胡拿雲)一把吉他、一隻小号,節奏鮮明的樂器前奏後,一段熱情洋溢的客家話方言演唱,瞬間引爆舞台。這是中國搖滾樂隊九連真人的演出現場。

獨特的曲風讓這支來自廣東連平縣的樂隊,收獲很多年輕人的喜愛。然而,他們在面對前往大城市發展的機會時,團隊中兩名“90後”成員,做了一個很特别的選擇:回到縣城,繼續教師之路。

九連真人成立于2018年。樂隊成立前,主唱兼吉他手歐陽浩鵬(阿龍)是廣東連平縣一名國小美術老師,副主唱兼小号手麥海鵬(阿麥)是鎮裡的一名中學音樂老師,貝斯手葉萬裡(萬裡)則在縣城做音響租賃生意。

他們都有着各自的事業,音樂将他們聚在一起。樂隊取名為“九連真人”,“九連”是地名,指代他們生活了二十多年的九連山脈,“真人”則代表樂隊的态度——做真實的自己。

九連真人樂隊在創作中融入了地方方言,使得音樂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凝聚了他們濃厚的家鄉情結。

去年夏天,在一檔以樂隊為主題的綜藝節目中,更多人認識了這個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樂隊。他們在《凡人歌》《莫欺少年窮》等歌曲中使用了客家話作為創作語言。萬裡說,用客家話創作搖滾樂的比較少,他們覺得可以嘗試下,也有助于繼承和傳播家鄉文化。

伴随着樂隊的走紅,緊接而來的是不斷的演出和采訪。期間,很多人勸他們前往大城市發展,做專職音樂人。

但兩個“90後”年輕人做了一個很冷靜的選擇:回到縣城,繼續教書。“我出生在連平,我的家人也都在連平。每次回想起孩子們在課堂上渴望的眼神,我不忍心放棄教書這份工作。”阿麥說。

“阿媽阿媽,阿爸幾時回。一天過一天,又過了一年。娃娃想爸爸拉手蕩秋千。”這段原創歌曲《落水天》的歌詞,其創作靈感來源于阿麥的親身經曆。“我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外出工作不在家。我會想,為什麼我不能和爸爸媽媽一起生活。”阿麥說,他将自己作為“90後”獨生子女對家庭、對社會的一些了解和思考寫進歌裡。

位于廣東省北部的河源市連平縣四面環山,九連山脈如同長長的手臂,将這個人口41萬人的縣城攬在懷中。如同許多小縣城一樣,連平縣的許多年輕人湧入大城市務工,留下自己的孩子在家。

阿麥說,選擇留下,是因為自己有親身經曆,他不想離開這些孩子,“我明白孩子們缺少什麼、渴望什麼,希望多留時間陪陪孩子,陪伴他們健康成長。”

在吉他與粉筆、舞台與講台之間,樂隊做了一個折中的決定——每周一至周五他們留在學校正常上課,放學後進行排練和創作,隻留周末和節假日進行演出。疫情期間,他們也堅持給孩子們上網課。

老師火了,班上的學生也成了樂隊的小粉絲。阿麥說,“孩子們喜歡這些歌曲,我覺得自己身上的責任更重了。希望通過歌曲,帶着孩子們往更好的方向發展。”

在阿龍看來,搖滾的本質是真誠、美、獨特。他說,孩子們學會對美的感覺很重要。好的審美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有很多獨特性。他希望孩子們的審美能力不斷提高。

台上熱血激昂,台下冷靜質樸。無論在大城市做樂手,還是回到小縣城做老師,對于阿麥和阿龍來說,這些都如他們樂隊名字中的“真人”一樣,做真實的自己。

來源:新華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