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繼水門事件之後美國又一大醜聞:1986年“伊朗門”事件

繼水門事件之後美國又一大醜聞:1986年“伊朗門”事件

《逃離德黑蘭》劇照

1986年爆發的“伊朗門”事件,是繼“水門事件”之後,美國政壇出現的又一大醜聞,轟動全球。

01

1986年10月27日,2名伊朗人悄悄來到位于黎巴嫩貝魯特的《帆船》周刊雜志社,向主編薩蔔利透露了一個驚天的消息:美國前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麥克法蘭和4名助手,曾于1986年5月秘密通路過德黑蘭,并與伊朗外交部、議會的官員舉行會談。事隔不久,4架C-130運輸機從菲律賓的一個軍事基地起飛,為伊朗運來了武器。

為了讓薩蔔利相信這條消息的真實性,這2個伊朗人還表示要把薩蔔利介紹給知情人士,以進一步搞清内幕。

繼水門事件之後美國又一大醜聞:1986年“伊朗門”事件

伊朗街頭反美宣傳畫

出于新聞人的職業敏感性,薩蔔利意識到了這個消息可能牽扯到伊朗内部權力鬥争,卷進去會非常危險。他的妻子和同僚們都勸他,不要接這個燙手山芋。

然而,薩蔔利舍不得這條爆炸性新聞的價值,因為一旦報道出去,這将是他新聞生涯中的得意之筆,足夠他驕傲一輩子。他決定冒一下險。

1986年11月4日,正值德黑蘭人質危機事件七周年紀念日,《帆船》周刊刊登了這條新聞,為了避免把事情搞大,薩蔔利沒有把這條新聞放在頭條,而是以談話的形式将其放到了一個不重要的版面。

即使這樣,《帆船》周刊還是賣脫了,每周2.5萬份很快就售罄了。

繼水門事件之後美國又一大醜聞:1986年“伊朗門”事件

拉夫桑賈尼(左)與霍梅尼

《帆船》周刊刊出消息的這天晚上,伊朗議長拉夫桑賈尼出席了慶祝德黑蘭學生占領美國使館7周年集會,爆出了更勁爆的新聞。

拉夫桑賈尼證明,麥克法蘭确實來過伊朗,帶了4名助手,持的是愛爾蘭護照,他們扮做機組人員,一下飛機他們就說自己是美國人,帶來了裡根總統的信件和禮物。

所謂信件,其實是一本裡根親筆簽名的聖經,禮物是一支手槍和一個鑰匙形狀的蛋糕。

這些東西都有象征意義,裡根簽名的聖經的那一頁,有各種不同宗教的信徒和睦相處的内容,意味着兩國應當摒棄宗教成見,手槍意味着美國可以向伊朗出售武器,鑰匙形狀的蛋糕則意味着打開美伊關系大門的鑰匙。

繼水門事件之後美國又一大醜聞:1986年“伊朗門”事件

《戰争之王》劇照

拉夫桑賈尼還說,美國人來了之後,伊朗上司層召開緊急會議,開了3個半小時,無法達成一緻,于是派人請示霍梅尼,霍梅尼訓示不要上美國人的當,不要理美國人,也不要接受禮物,将他們驅逐出境。

《帆船》周刊的報道,和拉夫桑賈尼的講話,猶如平地起驚雷,瞬間炸裂了全球輿論。

誰都知道,自1979年德黑蘭人質危機以來,美國不僅多次訓令駐外機構嚴格執行對伊朗的武器禁運政策,還竭力阻止西方世界向伊朗出口武器。

裡根上台後,又一再宣稱美國決不同恐怖組織做交易,決不同伊朗、利比亞之類的“邪惡國家”談判。

顯然,如果麥克法蘭伊朗之行是真的,那裡根政府顯然是自己打自己的臉。

繼水門事件之後美國又一大醜聞:1986年“伊朗門”事件

伊朗人質危機

02

全球各大媒體争相報道此事,美國媒體更是唯恐天下不亂,恨不得搞出更大的新聞,各大電視台、廣播、報刊的記者們聞風而動,四處出動,各顯神通,打探内情,爆出了大量獨家新聞。

輿論持續發酵,對裡根政府形成了強大的壓力。

為了弄清事情真相,美國參衆兩院聯合組成了特别調查委員會,他們舉行了多次聽證會,偵詢了許多參與此事的人員,甚至裡根總統也兩次接受委員會的調查,但由于關鍵人物始終不松口,調查進展不大。

政府可以糊弄特别調查委員會,但糊弄不了輿論和民意,不管怎樣,裡根肯定是有責任的,他必須出面解釋這個事情。

繼水門事件之後美國又一大醜聞:1986年“伊朗門”事件

裡根

11月13日晚,裡根發表了全國電視廣播講話,一向談笑風生的他,失去了往日的風采,可見他被這個事搞得很囧。裡根承認美國和伊朗之間有秘密外交接觸,他确實派麥克法蘭秘密通路了伊朗,并授權他向伊朗提供武器。

裡根還解釋說,美國政府這麼做有4個目的:一是同伊朗恢複關系;二是促進兩伊戰争結束;三是消除中東恐怖主義;四是救出被扣押在黎巴嫩的美國人質。他還強調,這麼做是符合美國根本利益的。

裡根的講話沒有平息公衆的憤怒,他越解釋,記者越質疑他刻意隐瞞事實——出爾反爾,你說的話還有多大公信力?民主黨控制的國會窮追不舍,不斷舉行聽證會進行調查,竭力深挖,大有要把裡根總統及共和黨政府拉下馬之勢。

繼水門事件之後美國又一大醜聞:1986年“伊朗門”事件

裡根(中)

伊朗門事件連同之後的援助尼加拉瓜反政府事件曝光後,裡根的支援率從67%陡降至46%,政府的信任危機愈演愈烈,裡根眼看就要步尼克松的後塵了。

11月26日,裡根指名前參議員約翰・托爾組成了3人特别小組(托爾委員會),要求他們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不管是誰,要一查到底。與此同時,參衆兩院的特别調查委員會、司法部、聯邦調查局也在持續跟進。

在3個多月的調查過程中,托爾委員會對包括裡根在内的50多名政府進階官員,進行了調查詢問,最終形成了一份長達282頁的調查報告,基本弄清楚了這個事情的來龍去脈。

繼水門事件之後美國又一大醜聞:1986年“伊朗門”事件

調查質證

03

巴列維王朝時代,伊朗和美國關系很好,從美國進口了大量先進武器。

伊朗革命後,巴列維王朝垮台,取而代之的是霍梅尼政權,霍梅尼政權是極端反美的, 1979年11月4日,伊朗學生包圍美國駐德黑蘭使館,綁架了60名美國人質,美伊關系急轉直下,美國開始對伊朗實施武器禁運。

緊接着,兩伊戰争爆發,伊朗經過同伊拉克幾年的戰争消耗,軍備供應出現了問題,先進武器難以補充,伊朗軍火商在中東、歐洲到處求購武器,但由于美國的禁運政策,所獲甚少。

伊朗空軍的主力戰機,是幾十架美制F-4“鬼怪”戰機和F-14“雄貓”戰機,由于缺乏零配件,這些飛機基本上都趴窩了,制空權隻能拱手讓給伊拉克。

繼水門事件之後美國又一大醜聞:1986年“伊朗門”事件

兩伊戰争中的伊朗飛行員和戰機

事實上,伊朗缺的不僅僅是戰機零配件,雷達裝置、坦克、直升機等所有美制武器或者說高端武器,基本都缺零配件。

是以,伊朗雖然反美,但它又非常想和美國人做軍火交易。

美國本來是不想理伊朗的,但1985年黎巴嫩人質危機,改變了美國的态度。

1984年至1985年上半年,西方國家駐黎巴嫩的外交人員、記者、教師等多人遭遇黎巴嫩真主黨綁架,其中有7名美國人,包括中央情報局站長巴克利,美聯社駐黎巴嫩記者安德森等。

美國為了救出人質,不得不通過中間人叙利亞與真主黨談判,對方要求美國釋放關押在以色列、法國和科威特等地的全部黎巴嫩戰俘,這個條件美國難以接受。

繼水門事件之後美國又一大醜聞:1986年“伊朗門”事件

美國記者兼美聯社貝魯特分社社長特裡·安德森

真主黨揚言,如果美國不答應,他們就把人質一個一個處決,1985年他們真的處決了巴克利。美國對叙利亞很失望,開始尋找别的管道營救人質。

不久,美國情報部門發現,黎巴嫩真主黨的真正控制者其實是伊朗。

人質問題久拖不決,裡根政府受到了各方指責,承受了很大的壓力。

為此,美國冒險委托中間人去伊朗,試探霍梅尼的态度,霍梅尼表示,如果美國願意改變之前的政策,伊朗可以同美國接觸。這實際上是一個很明确的資訊——這事有戲。

裡根得知這一消息後,召集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麥克法蘭、國防部長溫伯格、國務卿舒爾茨、中情局局長凱西等人開會,商量對策。

有人贊成同伊朗接觸,也有人反對。

繼水門事件之後美國又一大醜聞:1986年“伊朗門”事件

裡根召集頭頭腦腦開會

贊成的理由是:此舉不僅可以救出美國人質,還可以打開與伊朗關系的大門,更好地維護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利益。

反對者認為,這麼做違背美國《武器出口控制法》,違背美國在兩伊戰争中“保持中立”的承諾,一旦曝光,後果不堪設想。而且,向恐怖分子妥協,一定會助長恐怖分子的氣焰,類似的綁架案将會更多。

裡根沒有拍闆,但信奉實用主義的他,還是将此事交給了麥克法蘭。

這件事幹系重大, 直接影響美國人質的安全和美國在中東的整體利益,是以必須在嚴格保密下進行。

繼水門事件之後美國又一大醜聞:1986年“伊朗門”事件

04

在以色列穿針引線下,美國與伊朗達成了武器換人質的交易。

以色列在兩伊戰争中支援伊朗,與伊朗說得上話,它不斷遊說美國向伊朗秘密出售武器,在這次武器交易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以色列向美國保證:一旦美國傳遞一架飛機的美制武器,24小時就會有一名美國人質獲釋。

1985年9月,以色列飛行員駕駛一架滿載反坦克飛彈、戰機零件和彈藥的運輸機飛抵德黑蘭,伊朗果然釋放了美國人質本傑明·韋爾。

1986年7月,又一筆同樣的交易達成,美國人質勞倫斯·詹克獲釋。

繼水門事件之後美國又一大醜聞:1986年“伊朗門”事件

美國人質

1986年10月,丹麥貨輪“莫爾索”号,在以色列裝載了26個集裝箱的美制坦克和火炮零部件,然後開往伊朗阿巴斯港。不久,美國人質雅各布森獲釋。

在這些軍火交易中,伊朗一共支付了約3000萬美元,獲得了美制戰機、坦克、火炮、雷達等武器的零部件,還獲得了2008枚“陶”式反坦克飛彈,235枚 “隼”式地空飛彈。

美國将出售武器的1200萬美元的餘款,打到了尼加拉瓜反政府軍的賬戶上。

原來,1979年尼加拉瓜爆發革命,桑地諾民族解放陣線,推翻了親美的索摩查政權,将美國勢力趕出了尼加拉瓜,之後積極發展與蘇聯、古巴的關系。

在非此即彼的冷戰時代,美國認為尼加拉瓜是古巴第二,是蘇聯的馬前卒,嚴重威脅到了中美洲甚至整個西半球的穩定,因而決心搞掉它。方法就是搞颠覆,提供資金支援尼加拉瓜反政府軍。

繼水門事件之後美國又一大醜聞:1986年“伊朗門”事件

尼加拉瓜内戰

然而,民主黨控制的國會,并不贊成裡根政府颠覆尼加拉瓜。1984年,國會通過了法案,禁止中情局、國防部或者任何機構,用經費支援尼加拉瓜的軍事行動。

裡根也無奈了,他隻能通過私人外交關系或秘密外交,尋求第三國的援助。

顯然,和伊朗進行武器交易,既可以救回人質,又能搞到錢支援尼加拉瓜反政府軍,一舉兩得。這也是裡根政府铤而走險的另一大原因。

05

托爾報告發表後,在美國國内和世界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把“伊朗門”事件又推向了一個高潮,美國公衆普遍表示疑惑不解和詫異。

繼水門事件之後美國又一大醜聞:1986年“伊朗門”事件

報告顯示,裡根為了救出人質,聽信了手下人的馊主意,同意向伊朗出口武器,他沒有過問具體執行情況,任由手下人亂來。至于把出售武器的款項轉給尼加拉瓜反政府軍這件事,沒有證據證明裡根知曉此事。

前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麥克法蘭,以及現任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是直接責任人。

前中央情報局局長凱西是知情的,并向伊朗門事件提供了情報支援。

國務卿舒爾茨和國防部長溫伯格也是知情的,但他們持反對意見,沒有參與進來。

白宮辦公廳主任裡甘,積極參與國家安全決策,出席幾乎所有有關處理美伊武器交易的會議,也有責任。

在伊朗門事件中,還有一個關鍵性人物——諾思中校,他是波因德克斯特的進階助理,親自參加了同伊朗的武器交易,把出售武器所得的款項存入瑞士銀行,并 9次指揮在尼加拉瓜境内空投補給,支援反政府軍。

繼水門事件之後美國又一大醜聞:1986年“伊朗門”事件

諾思在法庭上宣誓

事情曝光後,諾思銷毀了大量有關檔案,并且堅決不肯透露關鍵資訊,隻說他的一切行動都是得到上級授權的,還一口咬定這一切都是為了救回美國人質。

美國憲法有規定,不得迫使任何人在任何刑事案件中提供對本身不利的證據。也就是說,從法律上講,調查人員沒法逼迫諾斯自證其罪,刑訊逼供更是想都不要想。

這種絕密的事,知情人本來很少,關鍵人物不開口,外界還真的很難搞清楚細節。

美國人對伊朗門事件很不滿,但卻對諾思很欣賞,認為他有種,敢作敢當,還救回了人質,是美國英雄,錯的是他的上司和美國政府,社會上甚至掀起了“諾思旋風”,諾思成了紅極一時的偶像。

繼水門事件之後美國又一大醜聞:1986年“伊朗門”事件

諾思在法庭上

為了回應托爾報告和公衆的疑慮,1987年3月4日,裡根再一次發表了電視講話。

他說:“首先,我要說,我應對我本人的行動和我上司下的政府的行動負有全部責任······ 我确實準許過(向伊朗出售武器),我隻是不能說出在什麼時候······盡管事出有因,但也不應對此原諒,這是一個錯誤。”

至于把軍售款項轉交尼加拉瓜反政府軍一事,裡根說:我一無所知,但是作為總統,我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繼水門事件之後美國又一大醜聞:1986年“伊朗門”事件

裡根講話

美國群眾對裡根的“罪己诏”大緻滿意,媒體評論說,自1961年肯尼迪因“豬灣事件”失敗道歉以來,還沒有哪一位美國總統如此公開地承認錯誤。

裡根的支援率稍有回升。

事後,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波因德克斯特和白宮辦公廳主任裡甘辭職,中情局局長凱西在調查中患重病辭職,不久去世,麥克法蘭自殺未遂。

在最後的審訊中,波因德克斯特和諾斯把被查出來的罪都扛了,波因德克斯特承認自作主張,大包大攬,很多事情他沒向裡根報告,至于諾斯,隻是執行波因德克斯特的指令。

繼水門事件之後美國又一大醜聞:1986年“伊朗門”事件

波因德克斯特

更多的指控由于關鍵證據不足,被法院駁回了,是以法院對兩人的判決都不重。

波因德克斯特被判處6個月的監禁,諾斯被判處三年緩期徒刑及15萬美元罰金,并從事1200小時的無報酬公務活動,禁止擔任公職。

裡根同意向伊朗出售武器,因而對“伊朗門”事件負實質性的責任,除此之外,沒有證據證明他還有别的問題。

案情進行到這裡,裡根的總統任期也快到期了,各種原因交織在一起,使他最終躲過了被彈劾的命運。

繼水門事件之後美國又一大醜聞:1986年“伊朗門”事件

裡根答記者問

06

回到本文最初的場景,那2個伊朗人為什麼要向《帆船》周刊爆料此事?

這事牽涉伊朗内部權力鬥争。霍梅尼與他的親密戰友、二把手蒙塔澤裡有沖突,1985年,兩個大佬鬥法到了白熱化程度。

蒙塔澤裡女婿的弟弟邁赫迪·哈什米,是蒙塔澤裡辦公室事務的負責人,就是他派人向《帆船》周刊爆料消息的,這樣可以打擊伊朗總統哈梅内伊,間接打擊霍梅尼,幫助蒙塔澤裡上位。

繼水門事件之後美國又一大醜聞:1986年“伊朗門”事件

蒙澤塔裡

赫迪·哈什米有沒有得到蒙塔澤裡的授意,不得而知,伊朗官方和蒙塔澤裡本人都三緘其口,此事從此再沒有人提過,成了禁區。1987年,赫迪·哈什米被逮捕并處死。

至于拉夫桑賈尼在集會上的講話,很明顯,是紙包不住火了,他隻能承認這個事情,但他說霍梅尼沒有理美國人,而是把他們驅逐出境了,這是顯然是為霍梅尼開脫。

【參考資料】

《伊朗門事件的實質》

《諾斯供出伊朗門事件内幕》

《蒙塔澤裡:人生與國家命運的交叉點》

《伊朗門事件與裡根政府的尼加拉瓜政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