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網聚雲南 相約cop15」洱海:科學治湖的有力實踐

「網聚雲南 相約cop15」洱海:科學治湖的有力實踐
「網聚雲南 相約cop15」洱海:科學治湖的有力實踐

洱海風光 張成 趙家琦 攝

蒼山不墨千秋畫,洱海無弦萬古琴。從空中往下看,洱海宛如一輪新月,湖水清澈見底,是白族人民的“母親湖”。它那秀美的風光,一直以來也讓中外遊客心向往之。

其實早在漢代,洱海就已名載史冊。明代詩人馮時可更是在《滇西記略》中說:洱海之奇在于“日月與星,比别處倍大而更明”。如果在農曆十五,月明之夜泛舟洱海,其月格外的亮、格外的圓,其景令人心醉。

今年3月,生态環境部啟動2021年美麗河湖、美麗海灣優秀案例征集活動。其中,經過遴選,洱海成功入選“美麗河湖”優秀案例。洱海為什麼能入選“美麗河湖”優秀案例呢?

在洱海的治理中,記者注意到,當地政府堅持科學治湖,編制保護治理專項規劃,組建專家咨詢團隊,建成數字洱海監管服務平台,實作監測資料、專家意見與行政決策深度融合,治理成效顯著。

在其中,不乏可以看到科學治湖的有力實踐。

“一定要把洱海保護好!”

洱海,是雲南的第二大高原湖泊。一直以來,洱海具有供水、農灌、發電、調節氣候、漁業、航運、旅遊七大主要功能。

20世紀80年代,洱海水質較好。然而,随着洱海流域經濟的發展、人口的聚集和生産生活方式的變化,對洱海水環境的影響越來越大,洱海經曆了一個由貧營養湖泊向中營養湖泊再到富營養湖泊的演變過程,洱海的保護治理也與此相伴随。

1996年洱海首次全湖性暴發藍藻,水質急劇下降;2003年,洱海再次暴發藍藻。面對嚴峻形勢,當地政府認真總結汲取洱海兩次大規模暴發藍藻的教訓,樹立了“洱海清、大理興”的理念,把洱海保護治理作為滇西中心城市建設的前提和基礎。

同時,全面啟動實施城鎮環境改善及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入湖河流水環境綜合整治、農業農村面源污染控制、生态修複建設、流域水土保持、環境管理及能力建設“六大工程”,實施“百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程”和洱源生态文明試點縣建設,并積極開展清潔家園、清潔水源、清潔田園“三清潔”環境衛生整治。

「網聚雲南 相約cop15」洱海:科學治湖的有力實踐

大理的美,美在洱海;洱海的美,美在清澈。在碧波蕩漾的洱海之濱,有一塊大青石上镌刻着的紅色大字格外醒目:“一定要把洱海保護好”。

時間來到2015年1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親臨大理,并在洱海邊“立此存照”。那一天,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叮囑幹部群衆一定要把洱海保護好,讓“蒼山不墨千秋畫,洱海無弦萬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駐人間。

2020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考察雲南,充分肯定洱海保護治理成效,作出“希望你們守住守好洱海”的諄諄教導。

通過近年來的不懈努力,洱海水質下滑趨勢得到有效遏制,保護治理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十三五”期間,洱海全湖水質實作32個月Ⅱ類,未發生規模化藍藻水華,圓滿完成“十三五”規劃确定的水質目标。2020年,洱海國控斷面水質綜合評價為“優”。

智慧監管,科學治湖有依據

在洱海治理中,科學治湖理念深入實踐。為全方位地監管洱海水質,大理州邀請了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等10多家國内一流科研機關組成洱海保護治理科研團隊和專家咨詢體系,為洱海治理保護提供科學的評價體系和技術支撐,并開發建設了大理洱海監控預警系統。

洱海監控預警平台建構了覆寫洱海全流域的“天空地”一體化智能監測網,初步實作了系統的資料共享、分析預警和決策監管的功能定位。同時,大理州還建立了包括污水處理廠、洱海湖灣等在内的155座24小時自動化監測站,每4個小時監測站會自動取樣并分析上傳相關資料。

「網聚雲南 相約cop15」洱海:科學治湖的有力實踐

洱海監控預警系統 雲南新聞聯播 供圖

通過洱海監控預警平台,可以實時監控洱海的水質、水位、氣象、雨量等資訊,并且對污水和垃圾處理的全過程實施線上的全程監管,為科學治理提供依據。

如今,行走在洱海生态廊道,仿佛置身于一幅幅美麗的畫卷之中。經過多年艱難治理、轉型發展後,這裡的人民守護好綠水青山的決心更加笃定。

九湖清,則雲南興

多年來,雲南一直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始終把九湖治理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嚴守生态保護紅線、環境品質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環境準入負面清單“三線一單”。

曆經長期治理探索,雲南湖泊治理從人進湖退到湖進人退,正在經曆着一場深刻的革命性變革。根據實踐來看,如今雲南的高原湖泊治理,已徹底摒棄原有“環湖造城、環湖布局”的發展模式。并從“一湖之治”上升到“流域之治”,從單純的治污截污轉變到整個生态系統的修複和建設。

「網聚雲南 相約cop15」洱海:科學治湖的有力實踐

撫仙湖《休漁季節》 丁骊潔 攝

“十三五”時期,雲南九大高原湖泊水質目标任務全面完成。九湖中劣V類水體從2015年的4個減少為1個,撫仙湖、泸沽湖保持Ⅰ類水質;洱海、陽宗海、滇池草海水質為Ⅲ類,滇池外海水質提升為Ⅳ類,程海水質穩定保持Ⅳ類(pH值、氟化物除外),實作了水質保護穩中向好的目标;星雲湖、異龍湖、杞麓湖水質為Ⅴ類,湖體富營養化水準有所好轉。

滇池、撫仙湖、洱海及周邊地區變得越來越美,還催生了許許多多飽含生态、文化和經濟價值的生态産品,給水域周邊的居民帶來了“金山銀山”。

看,這裡是雲南!

翻開雲南地圖,你會看到在雲嶺大地上,滇池、洱海、撫仙湖、程海、泸沽湖、杞麓湖、異龍湖、星雲湖、陽宗海9大高原湖泊,猶如鑲嵌在雲貴高原上璀璨明珠,星羅棋布。

「網聚雲南 相約cop15」洱海:科學治湖的有力實踐

撫仙湖 楊峥 攝

「網聚雲南 相約cop15」洱海:科學治湖的有力實踐

滇池開漁節 晉甯區委宣傳部 供圖

這裡的生物多樣性居全國之首,這裡是“動物王國”“植物王國”“世界花園”。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金沙江、瀾滄江、怒江、珠江、紅河、伊洛瓦底江六大水系縱貫全省;南北間距不過900公裡的土地間,同時具有寒、溫、熱(包括亞熱帶)三帶氣候,呈現出“一山分四季,十裡不同天”的立體氣候類型。

這些無不印證了雲南是名副其實的“動植物王國”,反映了雲南良好的自然生态環境和豐富多彩的生物多樣性。

目前,雲南省将抓住COP15在昆明舉辦這一重大契機,以項目實施為支撐,積極探索,通過政府部門、國際組織、科研部門、企業、社群等多方合作,共同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主流化。

展望未來,雲南信心十足!

策劃:李星佺

記者:夏方海

編輯:楊倩

海報設計: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