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就像一所學校,在那裡比起幸福,不幸才是更好的老師。 ———弗裡奇
說起童星大家都會覺得小小年紀就受萬衆追捧,那她起點這麼高,以後的路一定會比别人容易很多。
童星們在很小的時候就享受着關注和追捧,為父母掙錢,争臉面,但并不是所有的童星都是順風順水的,我們來了解一個飽經風霜備受折磨的童星,她就是紀寶如。
從開始的天才童星到後來的單親媽媽,一度被注射抑制生長針的紀寶如,她的人生究竟過得多難?
1971年出生的紀寶如,由于當時的傳統思想,紀寶如的生母在生下了一對龍鳳胎,把作為女孩的她送到了阿嬷家裡。
阿嬷是個農村人,沒有什麼文化,更是“重男輕女”。是以,紀寶如從小就得不到好的照顧,沒有好吃的,也沒有新衣服穿,很小就開始幹很多家務活。
由于紀寶如大大的眼睛很漂亮,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她被一位導演選中了參演一部電影。雖然她從小就不被重視,她在演戲中卻獨具天賦,能夠把人物的眼神和細節很巧妙地表達出來。而且由于她不幸的童年,她對于哭戲更是拿手。導演一喊開始,她的眼淚就像斷了線的水珠停不下來。
也許在另一個層面上,她需要通過這種方式來發洩生活中自己受到的委屈和痛苦。是以,在那個年代,她演了很多類似這樣缺愛的角色,就算是再難演的戲,她都能夠很好的把握。她的演技自然不做作,而且記憶力也超強,很快就能記住劇本的内容。
紀寶如受到很多導演的喜歡和青睐,在當時她也被稱為“天才童星”,深受很多觀衆的喜愛。
但她接受采訪時卻說,自己演戲并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看見阿嬷開心,為了她對自己好一點。但是阿嬷卻人心沒盡,把紀寶如當成了賺錢的工具,沒日沒夜得讓紀寶如接戲。
當時的紀寶如連去學校的時間都沒有,她不能像别的小孩一樣學習,甚至都沒有睡覺的時間,被阿嬷安排得滿滿的工作。
但童星的路畢竟很短,阿嬷為了這個财富密碼,竟然産生了一個邪惡的念頭。她帶着紀寶如去非法的小診所注射了一種抑制生長的藥物。
她不能讓紀寶如長大長高,并且紀寶如的聲音也停留在了13歲這個年紀,這給紀寶如的心裡深深地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那時候流行夜總會,阿嬷為了賺錢,還安排她去酒吧駐唱,被占便宜也是常事。而且一晚就被安排好幾場演出,唱得她嗓子都啞了也不能休息。紀寶如賺的錢也到不了自己手中,阿嬷就給她一點生活費,還不讓她談戀愛。
但是紀寶如在長時間受阿嬷瘋狂的摧殘和控制之下,終于産生了逆反的想法。這些萌芽積累到了一定程度,遇到一個機會總會爆發的。
一個小女孩在原生家庭備受折磨,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生活,感受不到絲毫的親情,就會寄希望于被男人拯救。終于,紀寶如在17歲時遇到了一個改變她一生的男人,這個人就是餘龍。
她與餘龍火速相愛并且沒多久便懷孕了,被阿嬷和父親知道後要求她打掉孩子,她不聽便與餘龍私奔了,而此時的她還不到18歲。
紀寶如跟了餘龍之後,便與他一起經營起了餐廳。夫妻倆過了幾年一起努力奮鬥的日子,慢慢他們倆開始存錢準備買房。當日子快見好轉的時候,突然有一天,紀寶如發現了餘龍背着她跟另外一個女孩打電話,而那個女孩隻有十六七歲。
不僅如此,她的家庭又經曆了市場動蕩,家裡面賠了不少錢,婆婆還都怪罪在她身上。紀寶如一氣之下離開了餘龍,自己靠着過去的人脈經營着一家KTV。餘龍三番五次找上門來道歉,紀寶如都不願見他。
但是,沒多久一個噩耗傳入了紀寶如耳中,台北撫順街一家KTV被燒了,16人命喪當場,餘龍就身處其中。後來她才知道,餘龍在她走之後整天郁郁寡歡,不去KTV的他也經常去買醉。
紀寶如内疚不已,要不是她餘龍就不會去那家KTV,也就不會發生這樣的悲劇。她後悔自己沒有及時原諒餘龍,成天活在自責裡。但是她有三個孩子,為了養活孩子她做起了媽媽桑。
那段時間的她活得很頹廢,甚至好幾次自殺,但最終都沒成功。她還把自己的怒火全都發洩在孩子身上,她一直想擺脫阿嬷的控制卻最終變成了阿嬷,她痛恨這樣的自己。
就這樣渾渾噩噩過了12年。終于有一天,她的一個朋友成功開解了她,紀寶如頓時清醒了。過去的她一直活在悔恨,痛苦,背叛和折磨當中,完全看不到生活該有的樣子,她的一切負面情緒都是悲慘的童年帶給她的。
她最終把自己的路越走越窄,最後都堵死了。但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她終于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感受到了她該轉變思想。
于是,她重新開始了她的人生。紀寶如加入了優質生命協會,幫助那些患有障礙的老人和小孩,專注于公益事業,還努力與自己曾經厭惡的親人達成和解。
如今的紀寶如,自己從深陷的泥潭中把那個黑暗的自己拽了出來,自己救贖了自己。她看到了真正有意義的事情,她在節目中也分享着她的經曆和教訓,希望能夠幫助到更多在感情和精神中被自己傷害到不能自拔的人當中。
就像她所說,将破碎的生命重新拼湊,就要一點一點的将碎片撿起,一點一點的找回自我的價值。隻有經曆過苦難的人,才能更加清楚地知道如何去更好的抓住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