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多數的戰争電影,其核心反而是"反戰"。它們用戰役的血腥、戰火間的生離死别、戰亂下的壓迫混亂,表現戰争對人類社會極大的破壞,以及人性之惡被無限放大的一面。
我個人是非常喜歡戰争電影,對于生活在和平時代的我來說,電影中戰争場面的殘酷也的确讓我對戰争有敬而遠之的反感。同時我也在想:除了直接述說戰争的殘酷,還有沒有其他途徑來表達"反戰"的立場,畢竟戰争場景雖有不同,可核心若是千篇一律,看多了真的容易審美疲勞呀。

是以當有人向我推薦"阿基米德大戰"時,我一直對該片充滿期待。
先簡述一下"阿基米德大戰"的劇情大綱吧。
二戰開打前,日本海軍内部分為"戰艦派"和"航母派"。
戰艦派擁抱傳統大艦巨炮主義,認為應該要建造噸位更大、火炮口徑更大的戰列艦(順帶一提,一次世界大戰就是戰列艦的輝煌時代,尤以英國與德國爆發的"日德蘭海戰"最為著名,該戰役,雙方都是動用巨艦火炮向對方開火,在龐大的戰列艦面前,其他噸位較小的巡洋艦及驅逐艦簡直不堪一擊)。
航母派卻認為飛機将會是未來作戰的主力,是以應該多建造能在水面上搭載戰機實施遠端打擊的航空母艦(又順帶一提,二次世界大戰後來的确證明航母的威力,像是美國偷襲日本的"杜立德空襲",就是讓航母搭載轟炸機,在距離日本1200公裡外的海洋上起飛,殺了日本一個措手不及并給予強烈震撼、而二戰的海戰,基本也都是"可視距離外"的海戰,也就是雙方都是派出空軍互掐,之後誰的空軍強,就比較有機會從高空攻擊到敵方船艦,而雙方的海軍其實沒多大機會實際看到對方的船艦)。
雖然我們以事後諸葛的上帝視角來看,當然是要發展航母,但關鍵是……當時大部分人其實不知道這個"可能"的新趨勢(注意我剛剛說的,大艦巨炮主義在一戰中是被驗證成功的,而在二戰開打前,幾乎都沒人使用航母打出關鍵的勝利戰役,換言之,航母在當時人眼中其實是充滿不确定性的産物)。
由于日本國防預算有限,海軍高層決定在"戰艦派"和"航母派"當中擇一優先發展,此時戰艦派端出一個氣勢磅礡的計劃─制造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的超大型戰列艦!(而這個超大型戰列艦,将取一個極為響亮的名稱:大和。)
一心想要發展航母的山本五十六,正苦思要如何阻止超大型戰列艦建造的時候,恰好遇到天才數學家的男主角,于是拜托男主角以數學的方式算出超大型戰列艦超出預算,進而使建造計劃被取消,于是男主角踏上一條以數學阻止戰艦建造,甚至企圖阻止日本更多邁向戰火的反戰之路……
接下來我想談談自己對這部片的分享,像是:後來世界最大的大和艦誕生、日本海軍戰敗,這幾乎都是常識了,是以曆史電影其實一開始就是有固定結局的暴雷狀态。這也成了考驗曆史電影的地方:如何讓觀衆在已知結局的情況下,仍能高度帶入電影。這個關鍵做得好,那通常是韻味十足的經典,做的不及格,就成為讓人想打瞌睡的流水帳。
回頭再來說我為何被本片吸引吧,扣除本片一開始就高能的大和艦戰鬥畫面,本片就沒有任何戰争場景,是以本片大部分時間要在不呈現戰争中講述反戰的理念。
而我觀看本片時,發現本片在反戰思維以及人物描述上都不一般的複雜。
首先主角的反戰角度是比較單純的,也就是"戰争會帶來破壞、戰争建造會阻礙平民社會的發展,是以要反戰",是以主角拼命用絕對正确的數字去證明。
但同樣反戰的山本五十六就非常複雜,他是認為"與強大的美國開戰,幾乎沒有獲勝的希望,是以應該避戰",但若是到了非戰不可的時候,山本卻會無所不用其極的投入戰鬥,增加獲勝的可能性,以至于他後來制定出"偷襲美國海軍"的戰略。換言之,山本不是完全反對戰争,而是反對沒有勝算的戰争。(岔開一句話,是以日本對于攻打國力甚弱的中國通常都沒什麼意見,頂多就是分成"有限戰争"及"全面戰争"的派别。)山本的概念,也是日本右翼較為新潮的主張,也就是他們認為戰争并沒有錯,錯的是國家打了一場勝算不高并且最後輸掉的戰争。
另外,我前面提到大和艦最終還是建造完成,是以主角是輸了嗎?不,這當中可是經曆很多層的反轉,這也是本片的看點之一,直到最後一刻,各種複雜以及颠覆性的思考持續出現,這也道出片中應該是反面的人物,大和艦建造提倡者─平山造船中将的複雜程度。與片中幾位單調的反派人物不同,平山中将造艦的理由非常深層,而他也非常的能言善道,并有着職人精神的堅持,讓我根本不讨厭這個站在主角對立面的角色,而是覺得他深具魅力。
本片越看到最後,真的讓我覺得"人,是非常複雜的"。即便主角打出絕對正确及理性的數字(順帶一提,曾聽有人這麼說過:"數學與其他學科有一個本質上的不同,就是其他學科都有難以解釋的灰色地帶,但隻有數學是絕對的,它隻有對跟錯兩種結果。"),但人們總是有各種不同的理由或表達方式試圖闡述自己的主張,到最後甚至有讓人覺得荒謬的程度。
但這卻是再真實不過的寫照,如同戰争,幾乎大部分人都知道及同意戰争不好,那為何戰争卻在人類曆史上從未停息過?甚至很多時候,人類是樂于投入戰争(比如電影提到的,日本人民很大一部分在富國強兵的提倡下,對于戰争的響應非常狂熱)。
最後一提,我當天去看電影時,其實已經感到頗為疲倦,本來還有點擔心會不會看到一半就睡着。但本片流暢的節奏以及清晰的目标,使我看的過程中非常輕松。個人覺得就算不是曆史的愛好者,本片也具有相當的娛樂吸引到觀衆的目光。
尤其是當我看到大和艦的模型,即便我知道航母才是真正的二戰海軍主力,大和艦更是因過度保護造成戰績乏善可陳,但我還是瞬間感到其中大艦巨炮的美感挑起我的熱血。可同時,對于大和艦搭載的曆史以及誕生背景,那也是充滿感慨及唏噓呀。
願我們終能在過往損失中,記取教訓,并化為當代人的經驗及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