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死守衡陽47天,殲敵2萬,最終向日軍投降的他,到底是不是漢奸?

1944年8月7日,國民革命軍陸軍第十軍方先覺,召集4個師長商讨對策:“我們已經在衡陽守了整整47天。目前我們的狀況大家也看到了,糧食也吃完了,子彈和炮彈都已經沒有了。城裡還有那麼多兄弟受傷,沒有得到救治。”

他看着4個師長,無奈地說:“我已經多次發電報請求重慶軍事委員會援助,可是遲遲沒有看到援軍和糧彈。我覺得重慶把我們抛棄了,我決定我們的軍隊向日軍請求立即停止戰争。”

一個師長立刻站出來反對:“軍長,那不是投降嗎?我們都堅持了47天,不能這麼做,這樣會被人認為我們是漢奸的。”

方先覺進一步解釋說:“我們不是無條件地投降,而是要求他們答應不殺害俘虜,救治受傷的官兵。如果我們不這麼做,我們的軍隊還是會被日軍殲滅的,投降還能保住兄弟的性命,不投降隻能全軍覆沒。”

方先覺的一番話讓大家陷入了沉思,到底是降還是不降。

死守衡陽47天,殲敵2萬,最終向日軍投降的他,到底是不是漢奸?

另外一名師長說道:“我同意軍長的建議,不投降大家都得死,投降了大家也許還有條活路。”另外兩名師長說:“我同意軍長的決定。”持反對意見的師長看着大家都同意了,他說“行,既然大家都這麼決定了。我也同意了。”

方先覺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他到底是不是漢奸呢?這還得從他開始進入黃埔軍校說起。

方先覺,1905年出生,江蘇省徐州府蕭縣人,出身于鄉紳世家,家裡有5個兄弟,他排行老三,自幼在私塾讀書。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他從小就有遠大的志向,立志成為一名律師。

1924年9月,方先覺如願考入了上海法政大學的法律系專業,在學校裡接觸到了孫中山提出的三民主義(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開始萌發了革命思想。

1925年黃埔軍校的一期畢業生王仲廉到上海為軍校秘密招生,滿懷着愛國熱情的方先覺得知這個消息,決定放棄自己原本喜歡的律師職業,主動報考黃埔軍校,通過層層選拔,成為了黃埔軍校三期的入伍生。

經過半年的艱苦訓練,方先覺正式成為一名軍校學生。在受訓期間,有一天,方先覺和同學們發現學校的夥食突然變差了。他難以了解,作為一個培養讨伐北洋軍閥的學校,理應善待軍校的學生,這些學生畢竟是将來的棟梁之材。

他就去偷偷地問一個和自己平時關系好的夥夫,原來不是因為夥夫燒菜的水準問題,而是每天運送到倉庫的食材突然變少了,一點肉都沒有。

夥夫懷疑可能是軍需官A錢了,夥食費減少了,食材自然也變少了。方先覺聽到這個事,勃然大怒,心想着自己和同學們本來是來這裡學習作戰技能,報效國家,沒想到被這樣的好利之徒從中謀利,心裡很不是滋味。

他馬上回去把這件事情告訴了同學們,有人高喊:“我們去教訓那個可惡的軍需官吧。”其他同學也跟着表示同意,方先覺挑了幾個最要好的同學,帶頭去找軍需官讨個公道。

方先覺一見到軍需官,二話不說,就直接沖上去,一記拳頭就打在了他的腦門上,同學們見狀,也跟着沖上去,你一拳,我一腳地把軍需官打趴下了,軍需官被打得鼻青臉腫,在地上直打滾。

巡視的衛兵看見這個情況,趕忙把同學們拉開,軍需官躺在地上,抱着自己的頭,發出痛苦的慘叫。可學校高層不過問事件的起因,直接将方先覺開除了。而此時,他距離畢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啊!

死守衡陽47天,殲敵2萬,最終向日軍投降的他,到底是不是漢奸?

方先覺離開學校後參了軍,他喜歡沖在前頭、替人打抱不平的行為一直都沒有改變。雖然他的這種沖動的性格曾經讓他吃了虧,但是他在打仗的時候總是一個勁地往前沖,反而慢慢就打出點名聲來了。

一路從連長、營長升到了軍長。方先覺在軍隊裡威望很高,為什麼大家都願意為他賣命打仗呢?他很愛惜自己的士兵。有一次,他在長沙戰役中巡視他的部隊,士兵們按規矩是坐在地上吃飯的,他們看到方先覺軍長來了,立刻扔下飯碗,站了起來,向他行軍禮。

方先覺認為這樣會打擾到士兵吃飯,就把這個規矩改了,以後不管什麼軍官來巡視,士兵吃飯時間都不需要站起來敬禮。他說道:“當兵這麼苦,連頓飽飯都不能吃好,怎麼行?”

當時的士兵犯了錯誤是要打屁股的,方先覺就對負責打屁股的人說:“用扁擔打到屁股上聲音不夠響,你們以後就把扁擔打到地上吧,這樣就會響一點。”其實他不舍得打士兵,就用這種方式來減免士兵的懲罰。

方先覺從北伐戰争開始,到台兒莊戰役、長沙戰役,在這幾次抗日戰争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可是衡陽的保衛戰讓方先覺從一名“抗日愛國英雄”成為了“投敵漢奸”。這場戰争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1944年日軍在太平洋戰争中失利,為了扭轉局勢,他們把魔爪指向了中國,意圖打通我國東北部到越南的交通路線,召集了50萬兵力,實施“1号作戰”計劃,開始了侵華以來的最大規模的進攻,主要火力集中在河南、湖南和廣西三個省。

1944年4月,日軍占領了鄭州,5月許昌、洛陽連續失守,6月18日湖南省長沙相繼淪陷,6月23日日軍開始把目标直指衡陽。

衡陽号稱是西南的門戶和軍事咽喉,占據着重要的戰略地位,是粵漢鐵路和湘桂黔鐵路的交叉點。日軍為了得到這塊肥肉,不惜調集了其中10多萬的兵力瘋狂進攻衡陽。

1944年5月,蔣介石讓方先覺擔任第十軍軍長,讓他堅守10天,給他的兵力隻有17000人,指令他不要進入衡陽,在衡陽城外守着,并且答應有援軍支援。結果這一守就守了整整47天。他是怎麼做到的呢?

為了不浪費一顆子彈,方先覺向全軍發出“三不打”的指令,看不見的不要打,瞄不準的不要打,打不準的不要打,讓每一顆子彈都要了鬼子的命!

方先覺帶領幾個進階将領到前方的坡地上視察情況。結果對面不遠處的日本人看到了他們,立即把炮彈直接向他們投來。

死守衡陽47天,殲敵2萬,最終向日軍投降的他,到底是不是漢奸?

看到這個炮彈過來,大家都吓壞了,急忙跑到坡下面趴下。方先覺不僅沒有躲閃,反而直挺挺地站在坡地上,眼睛一眨不眨,他覺得他自己是主将,一個炮彈掉下來就要跑,不像話。他的副官見狀,立刻強行把他拽到坡下面。

炮彈落在了離他們不遠的地方,結果久久沒有聽到任何聲響,原來這是顆啞彈,虛驚一場。方先覺作為一名将領,面對生死,臨危不懼。

方先覺把守衛的陣地建立在衡陽城外的制高點,周圍都是由小山陵和小山包構成。根據這一地理形勢,方先覺把斜坡面的山坡削斷,變成直角90度的斷崖,斷崖下面深挖15米深、15米寬的壕溝,這個壕溝被稱為“方先覺壕”,用來抵禦外敵守衛衡陽。

在這個過程中,方先覺的第十軍的手榴彈如雨點般地投向壕溝,日軍在壕溝裡四處亂竄,無處可逃。因為是垂直的懸崖,日軍沒有任何角度對準方先覺的部隊開槍,隻能瘋狂地向空中開槍。

即使他們要回撤,也要從15米高的壕溝中用雲梯爬出來才行,猶如籠中之鳥,插翅難飛。方先覺的這個壕延長了日軍的沖鋒的時間,日軍損失慘重。

日軍當然也不能坐以待斃,他們想出了很多其他的辦法,曾用炮彈将西南的虎形巢陣地炸成斜坡,壕溝瞬間坍塌而失守。

在張家山和五桂嶺陣地,日軍使用放毒氣的方法,結果這個陣地也失守了。在衡陽保衛戰中,日軍釋放了大量的毒氣,方先覺的部隊隻能戴着防毒面具或者用濕毛巾捂着口鼻。即使日軍想出了架雲梯、炮彈炸斷崖、放毒氣的三種方法,但還是死傷慘重。

死守衡陽47天,殲敵2萬,最終向日軍投降的他,到底是不是漢奸?

日軍對“方先覺壕”贊歎道:“這種偉大的防禦工事,第一次在戰争中見到,是中國軍隊多年以來和我軍作戰的智慧與努力的結晶。”

方先覺的第十軍拼死守衛衡陽,擊斃了大量的敵軍,同時迫切等待援軍的到來,他多次給重慶發電報,要求增援,可是援軍遲遲沒有到來,連支援的武器彈藥也不見蹤影。

方先覺和他的第十軍垂死掙紮在衡陽整整47天,共擊斃了敵軍約2萬人,打傷敵軍近6萬人,最後糧盡彈絕,隻剩下1200名守軍,他發現他和他的第十軍已經成為棄子,處于孤立無援的境地,而大量的傷病員還在城中未得以及時救治。

1944年8月7日,也就是方先覺投降前的一天,他把軍部解散之後,向當時的重慶軍事委員會蔣介石發了電報,聲稱這恐怕是他的最後一電,并代表第十軍的所有師長寫了“來生再見”這4個大字。

方先覺想起了這47天奮戰在前線,舍生忘死地苦苦保衛的衡陽最終還是要失去,心灰意冷地拔出了右腰後面的手槍,對着太陽穴扣動了扳機,打算結束自己的生命。這時他身邊的副官王澤洪發現了這一幕,立即箭步上前使勁地去抓他的手臂,子彈砰地一聲穿透了屋頂,方先覺沒有想到自己的部下會救下他,心中不免感到很失落。

他此時想到了還有受傷的戰士還在水深火熱之中,需要他的救援,于是他毅然放棄了自殺的想法,派參謀長孫鳴玉、副官處長張廣寬去找日軍指揮官商讨停戰事宜。

他要求敵軍不傷害俘虜,并且救治傷兵,可是敵軍并沒有同意方先覺的條件,而是把第十軍收編重組,要求方先覺繼續擔任軍師,否則要把傷兵全部殺掉,他被迫同意。方先覺要求日軍救治傷兵,遭到了拒絕。後來日軍還是不信任他,把他關在了天主教堂。

期間,他發高燒,拒絕接受日本醫生的醫治。

死守衡陽47天,殲敵2萬,最終向日軍投降的他,到底是不是漢奸?

三個月之後,戴笠等派人把他救出,他輾轉逃回到了重慶。到了重慶,蔣委員長接見了他,并且對他說:“衡陽失守,責任不在你們身上,你們已經盡力了。”蔣同時授予方先覺和他麾下的5名将領青天白日勳章各一枚,慰問金各100萬元。

蔣任命方先覺為第37集團副總司令兼青年軍第207師師長,他的5個屬下也分别獲得兵權。方先覺帶領的衡陽保衛戰是中國抗日戰争以來以少數敵多數、敵軍傷亡人數最多、持續時間最長的正面交戰的城市保衛戰。方先覺和他的戰士們粉碎了日軍妄圖3天拿下衡陽,7天打通西南交通路線的野心。

孫子說,先知迂直之計者勝。戰争并不是向前進攻才能獲得勝利,迂回的作戰方式也是能帶來更大的利益。方先覺利用衡陽的地勢,為衡陽之戰量身定做了“方先覺壕”,讓日軍聞風喪膽,損失了大量的敵軍兵力。

劉伯承評價方先覺“此人狡如兔、猛如虎,乃國軍之悍将也。” 毛主席在延安的《解放日報》上高度評價,堅守衡陽的戰士們是英勇的。

雖然方先覺的投降舉動讓很多人産生了異議,但我們也要以客觀的态度來看待他。他為抗日戰争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在衡陽保衛戰中殲滅了2萬敵軍,擊傷了6萬人,這在抗日戰争以來實屬罕見。

——END——

作者:零露靜好

編輯:随憶随靜

排版:沐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