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兩晉南北朝人物和故事連載(42)-王與馬共天下、王敦之亂

作者:jygzn

王敦與堂弟王導都是東晉的開國功臣,琅邪王司馬睿剛到建康時沒有士族支援,王導與王敦為他建立威望,王導主掌政務,王敦掌握軍事力量,對東晉建立有極大的貢獻,當時的人稱之為“王與馬,共天下”。但東晉建立後,司馬睿希望減弱琅琊王氏的影響力,于是提拔劉隗、刁協等其他士族人士,用以制衡王氏勢力。司馬睿不僅非常忌憚掌握軍事大權的王敦,也疏遠了曾經極力扶持自己的王導,而王敦亦對司馬睿的這些行為也很不滿。王敦之亂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爆發的,這是東晉初年發生的動亂,爆發于公元322年,結束于公元324年。

公元311年開始,王敦利用手中掌握的軍隊,統領甘卓、陶侃等将領,先後收取了江州、湘州、荊州、廣州等地,使得司馬睿的勢力範圍由揚州一地發展到江南全境并最終建立東晉政權。當然随着版圖擴大的還有王敦的野心,掌控長江中上遊的軍隊後,王敦自收貢賦,不臣之心漸顯。司馬睿雖然名義上是皇帝,可是琅琊王氏的勢力把自己完全架空,王導控制朝野,很大一部分官員是王氏的人,王敦控制着長江中遊軍事力量,随時可以威脅健康,于是司馬睿開始重用劉隗、刁協、戴淵這幾個親信,逐漸排擠王導,公元321年司馬睿在刁協的建議下,任命戴淵為征西将軍、都督兖豫幽冀雍并六州軍事,劉隗為鎮北将軍、都督青徐幽平四州軍事,分駐合肥、泗口(江蘇淮陰西南,泗水入淮處)。這些操作直接刺激到了王敦,特别是公元321年豫州刺史祖逖病逝,在軍事上再無人可以威脅王敦了,公元322年,王敦發動叛亂,以誅劉隗為名兵鋒直指梁康,很快王敦便占據了石頭城,司馬睿隻好求和,劉隗、刁協被殺,之後王敦打算廢了太子司馬紹,以免日後阻礙自己專政,但遭到溫峤和王導的大力反對,不久王敦回到武昌遙控指揮朝政。王敦掌握朝政後,重要的朝臣任命由他掌握,任用的也都是他的親信或琅琊王氏的族人,并且任用錢鳳等人,任由這些人胡作非為,大權旁落的司馬睿憂憤成疾病死,由太子司馬紹繼位。

司馬睿死後,王敦謀求篡位,依然是在王導的堅持下未能得逞,之後丹陽尹職位空缺,王敦上表請奏溫峤,意圖借此監視朝廷,然而王敦不知道溫峤是司馬紹埋伏在自己身邊的棋子,溫峤不但向司馬紹報告王敦的圖謀,更與庾亮一同策劃讨伐王敦。公元324年,王敦發病,司馬紹加司徒王導為大都督,領揚州刺史,郗鑒都督從駕諸軍事,召命臨淮太守蘇峻、兖州刺史劉遐、徐州刺史王邃、豫州刺史祖約、廣陵太守陶瞻一同入建康保衛建康并助讨王敦。面對司馬紹的讨伐,病榻上的王敦安排兄長王含與錢鳳等帶領軍隊與朝廷軍隊作戰,王敦在戰事期間病逝,王含戰敗投靠荊州刺史王舒,最終被殺,王敦屍首被起出,焚毀衣服并跪着斬下頭顱示衆,錢鳳被周光殺死,至此王敦之亂正式結束。

王敦之亂期間,東晉集中應付内鬥,對于北方的侵擾都沒有力量去應付,導緻後趙在王敦之亂期間奪取了東晉兖州、徐州和豫州的大片土地。王敦勢力雖被消滅,可司馬氏的權力并未得到加強,東晉依然是主弱臣強,王敦敗亡之後的空白又被其他士族占據,例如蘇峻就是憑借平定王敦之亂有功而獲封賞,為後來蘇峻之亂埋下了禍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