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最高齡諾貝爾獎得主誕生!97歲“锂電池之父”傳奇人生再添榮耀

作者:DeepTech深科技

衆望所歸!中原標準時間 10 月 9 日下午 5 點 50 分左右,2019 諾貝爾化學學獎評選結果揭曉——諾貝爾委員會宣布,将此獎項頒發給約翰·B·古迪納夫、M·斯坦利·威廷漢和吉野彰,以表彰他們在電池領域的重要創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幾年的化學獎頒布期間,有一位科學家受到了廣泛的關注,他就是現已97歲的“锂電池之父”——John B. Goodenough。

最高齡諾貝爾獎得主誕生!97歲“锂電池之父”傳奇人生再添榮耀

許多人都期待這位在推動電池發展上有着重要貢獻且年事已高的科學家能夠得到諾獎的青睐,如若Goodenough成為獲獎者,他也将打破現有的曆史記錄,成為最高齡的一屆得主。該記錄由去年的諾貝爾實體學獎得主阿瑟·阿什金保持,約翰·B·古迪納夫在去年獲獎時已經96歲。現在,他終于得到了諾獎的認可!

最高齡諾貝爾獎得主誕生!97歲“锂電池之父”傳奇人生再添榮耀

John B. Goodenough

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

主要貢獻:因其開發的锂離子可充電電池以及發現古迪納夫-金森法則用于确定超交換(superexchange)材料磁性符号而受到廣泛關注。主要生平:著名固體實體學家,钴酸锂、錳酸锂和磷酸鐵锂正極材料的發明人,锂離子電池的創始者之一,通過研究化學、結構以及固體電子/離子性質之間的關系來設計新材料解決材料科學問題。

他在 1922 年 7 月 25 日出生于德國,1944 年在耶魯大學獲得數學學士學位,在二戰後完成博士學位,1952 年畢業于芝加哥大學。

他早期在曾麻省理工學院林肯實驗室進行随機存取存儲器(RAM)開發研究。20 世紀 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初擔任牛津大學無機化學實驗室主任,并開發出锂離子可充電電池的首選陰極材料钴酸锂。自 1986 年以來,Goodenough 一直擔任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機械工程和機電工程教授,并繼續研究離子導電固體和電化學裝置。

重大榮譽:Goodenough 教授是美國國家工程院、美國國家科學院、法國科學院和西班牙皇家學會的院士成員。Goodenough 還是 2009 年恩裡科·費米獎(Enrico Fermi Award)的共同獲得者。在 2010 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外籍院士。在 2013 年,Goodenough 獲得美國國家科學獎章。

97歲“锂電池之父”的傳奇人生,一手締造便攜能源帝國

如果不是相關領域的人,科學家的名字往往沒那麼好記住,但是 John B. Goodenough 是個例外:他的姓氏 Goodenough 好見但直白,這就是一個把自己的人生和人類的命運都弄得足夠好的人。

Goodenough 是公認的“锂電池之父”,正是他所上司的創新使锂電池邁向體積更小、容積更大、使用方式更穩定的商業化過程,同時開啟了電子裝置便攜化的革命。

锂電池作為最主要的便攜式能量源,影響着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沒有锂電池,就不會有如今的便攜式穿戴裝置。锂電池産業已經接近年産幾十億美元,為人類的日常活動提供動力。锂電池還曾和半導體一起被視作電子工業中最偉大的發明,而半導體的發明人巴丁已經榮獲諾貝爾獎。

索尼在 1991 年采用 Goodenough 理論後,制作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商用锂電池,從此手機、照相機、手持錄影機乃至電動汽車等領域各自步入了便攜式新能源時代。

早期的锂電池用金屬锂作為電極材料,在電池使用過程中極易發生燃燒和爆炸,是以無法被廣泛使用。為解決這一問題,Goodenough 提出锂離子嵌入、脫出的工作機制,以钴酸锂、錳酸锂和磷酸鐵锂替代金屬锂作為穩定的電極材料,既解決了電池的安全性問題,又降低了電池的制造成本,實作了锂離子電池技術的革命性突破,極大地推動了這一技術其他領域的廣泛應用。

作出這樣的貢獻,他的一生也是一部傳奇。他畢生都在為讓人類擺脫化石燃料而奮鬥,但在取得了這些改變了人類程序的“足夠好”的研究成果之前,他自己的人生并不夠好。

1946 年,23 歲的退伍士兵 Goodenough 帶着科研夢想進入了芝加哥大學,但是在那裡一位教授告訴他,他的年齡太大了,很難在這一行取得成功。這位教授說的其實沒錯,因為 7 年後 Goodenough 博士畢業,初入科研時已經 30 歲了,而 30-40 歲應當是一個正常學者的科研巅峰時期,他至少落後了 3 年。但是年輕氣盛的 Goodenough 并沒有聽從這位教授的建議。

制作電池需要選擇合适的電極材料和電解質材料,以提高電池容量和充放電速度,60 年來不可充電的鋅碳電池一直占據着消費電池的主要市場。1976 年,53 歲的Goodenough 進入牛津大學教授化學,同年英國化學家 Stan Whittingham 宣布了他在锂電池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Whittingham 的發現雖然是電池産業的一次飛躍,但是他的锂電池卻在過充的時候極易發生爆炸,依然不可商用。Goodenough 認為自己可以改善這個缺點。

1980 年,Goodenough 抵達牛津四年後,他終于采用钴酸锂獲得突破。新電池擁有更小的體積,更大的容量和更加穩定的使用方式。

如今,Goodenough 已經 97 歲高齡,還依然每天往返于實驗室,奮鬥在科研第一線。90 多歲的高齡時,他周一到周五每天早上七點都會在辦公室開始工作,周六周日再在家工作一天半。去年他和他的團隊還在固态電池上取得了新的重要進展。他認為,他還需要最後一個重大發明才能無愧于自己——制造出可以使電動汽車代替汽油車的高容量電池。

這些年來,讓人多少有些惋惜的是,他年年都是諾貝爾化學獎的“陪跑者”。

Goodenough 的傳奇人生似乎并沒有影響到諾貝爾委員會的評價。每年Goodenough 都是諾貝爾化學獎的熱門候選人,但是他依舊年年陪跑,堪稱化學界的“村上春樹”。甚至在 2017 年,一封名為“Open Letter:John Goodenough Deserves A Nobel Prize”公開在 CleanTechnica 網站上,希望諾貝爾委員會能夠授予 Goodenough 諾貝爾化學獎。這項很多人參與的請願運動不出意外地沒有回音。

而锂電池領域距離上一次突破,已經 20 多年了。這期間無數研究人員奮力研發着新電池,他認為自己隻是這個隊伍中的普通一員。

正如 Goodenough 在其 92 歲的時候曾說,我才 92 歲,我的人生長着呢!

最高齡諾貝爾獎得主誕生!97歲“锂電池之父”傳奇人生再添榮耀

圖丨2013年,古迪納夫獲得美國國家科學獎章(圖檔來源:Alcalde)

最高齡諾貝爾獎得主誕生!97歲“锂電池之父”傳奇人生再添榮耀

M. Stanley Whittingham

賓漢頓大學(Binghamton Universit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主要貢獻:被稱為可充電锂離子電池的創始之父,是锂離子電池發展史上關鍵人物。

主要生平:Whittingham出生于英國,在牛津大學獲得學士,碩士和化學博士學位。完成學業後至1972年,Whittingham擔任斯坦福大學博士後職位。1972至1984年在克森研究與工程公司工作,之後在斯倫貝謝工作了4年,之後成為了賓漢頓大學的教授。目前是賓漢頓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傑出教授,擔任材料研究所和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主任。

重大榮譽:1971 年獲美國電化學學會的青年作者獎( Young Author Award ),2004年獲美國電化學學會的電池研究獎,并在2006年成為美國電化學學會。2010年,他被 GreentechMedia 列為推動綠色技術發展的前40名創新者。2013年當選為材料研究學會會員。2015 年獲湯森路透化學引文桂冠獎。2018 年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最高齡諾貝爾獎得主誕生!97歲“锂電池之父”傳奇人生再添榮耀

Akira Yoshino

旭化成集團研究員、名城大學教授

主要貢獻:1983年,吉野運用钴酸锂陰極和聚乙炔陽極制出世界第一個可充電锂離子電池的原型。1985年克服諸多技術問題,徹底消除金屬锂,确立了可充電含锂堿性锂離子電池(LIB)的基本概念。這就是現代锂離子電池的誕生。

主要生平:1948年1月30日出生于日本大阪,1970年在京都大學工學部石油化學科畢業,1972年獲京都大學工學碩士學位,2005年獲大阪大學工學博士學位。1972年進入旭化成集團,2005年至今擔任旭化成(株)吉野研究室室長。

重大榮譽:1999年獲電化學學會電池技術獎(Battery Division Technology Award)。2012年獲美國IEEE環境與安全技術獎章、2013年獲全球能源獎、2014年獲查爾斯·斯塔克·德拉普爾獎(Charles Stark Draper Prize)。

1901 年-2018 年最受歡迎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最高齡諾貝爾獎得主誕生!97歲“锂電池之父”傳奇人生再添榮耀

歐内斯特·盧瑟福

(Ernest Rutherford)

生于:1871 年 8 月 30 日,紐西蘭納爾遜

卒于:1937 年 10 月 19 日,英國劍橋

獲獎時所在機關:英國曼徹斯特,維多利亞大學

獲獎原因:“表彰他在元素衰變和放射性物質的化學性質的研究上做出的貢獻”

領域:核化學

獲獎情況:單人獲獎

成就:1908 年諾貝爾化學獎:1896 年放射現象的發現引發了一系列更深入的研究。1899 年,歐内斯特·盧瑟福證明至少有兩種顯著類型的輻射:Alpha 粒子和 Beta 粒子輻射。他發現放射現象産生時有氣體生成。他和助手弗雷德裡克·索迪共同提出了放射性物質可以産生氦氣的假設。1902 年,他們陳述了一個革命性的理論:元素通過衰變形成其他的元素。

最高齡諾貝爾獎得主誕生!97歲“锂電池之父”傳奇人生再添榮耀

瑪麗·居裡

(Marie Curie, née Sklodowska)

生于:1867 年 12 月 7 日,波蘭華沙

卒于:1934 年 7 月 4 日,法國上薩瓦省

獲獎時所在機關:法國巴黎,索邦大學

獲獎原因:“表彰她在鐳和钋元素的發現,鐳的分離,以及對鐳的性質和鐳的化合物的研究上做出的貢獻,這些研究推動了化學的進步。”

生平:瑪麗·斯卡洛多斯卡出生于波蘭王國華沙市一個中學教師的家庭,她的父母深信教育的力量。後來,她搬到巴黎繼續深造,遇到了皮埃爾·居裡。皮埃爾·居裡後來成為了她的丈夫以及在放射領域的同僚。1903 年居裡夫婦共同獲得諾貝爾實體學獎。1906 年,皮埃爾去世,居裡夫人繼續他們的研究,并在 1911 年成為首位兩度獲得諾貝爾獎的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居裡夫人組織了移動的 X 射線小組救護傷員。居裡夫人的女兒伊雷娜和她的丈夫弗雷德裡克·約裡奧後來也共同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成就:1903 年諾貝爾實體學獎:亨利·貝克勒爾在 1896 年發現了放射現象,這激發了居裡夫婦對此進行進一步的探索。他們檢測了很多的物質和礦物質來追蹤放射的迹象,發現瀝青鈾礦比鈾具有更強的放射性,是以推斷出瀝青鈾礦中必定含有其他的放射性物質。最終他們從中成功提取出兩種當時未知的元素,钋和鐳,它們都比鈾的放射性要強。

1911 年諾貝爾化學獎:居裡夫婦在首次發現钋和鐳元素之後,瑪麗繼續研究它們的性能。1910 年瑪麗成功地提取出金屬單質鐳,确定了鐳的存在無疑。另外,她還證明并記錄了放射性元素以及它們的化合物的性能。放射性化合物無論在科學研究還是在醫學領域(主要用于治療惡性良性腫瘤),都已經成為了重要的輻射源。

最高齡諾貝爾獎得主誕生!97歲“锂電池之父”傳奇人生再添榮耀

馬裡奧·莫利納

(Mario J. Molina)

生于:1943 年 3 月 19 日,墨西哥城

獲獎時所在機關:美國馬薩諸塞州劍橋,麻省理工學院

獲獎原因:“表彰他們在大氣化學領域做出的貢獻,尤其是在臭氧的形成與分解相關方向”

領域:大氣與環境化學

獲獎情況:與其他兩人共同獲獎

生平:馬裡奧·莫利納出生在墨西哥城,從小夢想成為化學家。考慮到對一個化學家來說了解德語很重要,他 11 歲就去了瑞士寄宿中學讀書。随後,他回到墨西哥國立大學學習化學工程,其後又去了歐洲和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繼續開展他的工作。他在伯克利大學的工作令人鼓舞,在那裡他發現了氟利昂是如何破壞臭氧層的。馬裡奧·莫利納現在在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工作。他在 2006 年與第二任妻子瓜達盧佩·阿爾瓦雷斯結婚,與前妻路易薩·譚·莫利納育有一子。

成就: 1995 年諾貝爾化學獎:地球周圍的大氣層中含有少量的臭氧,臭氧分子是由三個氧原子組成的,它在吸收陽光中的紫外線方面起了重大的作用。如果沒有臭氧,太陽将會對地球上的生命造成負面影響。1974 年,馬裡奧·莫利納和舍伍德·羅蘭證明了 CFC 氣體(也就是氟利昂)對大氣層中的臭氧有破壞效應。而氟利昂有很多用處,包括冰箱的制冷劑和壓縮噴霧器的噴霧劑等。控制氟利昂的使用可以減緩臭氧層的破壞。

最高齡諾貝爾獎得主誕生!97歲“锂電池之父”傳奇人生再添榮耀

萊納斯·卡爾·鮑林

(Linus Carl Pauling)

生于:1901 年 2 月 28 日,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

卒于:1994 年 8 月 19 日,美國加州大蘇爾

獲獎時所在機關:美國加州帕薩迪納市,加州理工學院

獲獎原因:“表彰他在化學鍵的本質的研究,以及将研究結果應用于複雜物質的結構的闡述上做出的貢獻”

領域:化學鍵、理論化學

生平:萊納斯·鮑林出生在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他的家族來自普魯士農民一脈,他的父親是一名藥劑師兼藥品推銷員。他在位于科瓦利斯的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獲得學士學位之後,繼而在位于帕薩迪納市的加州理工學院獲得了博士學位,在他以後的職業生涯中一直與加州理工學院保持着聯系。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萊納斯·鮑林卷入到反核運動中,是以被貼上了可疑共黨分子的标簽,這使得他的護照不時地被吊銷。萊納斯和艾娃·海倫·鮑林一共育有四個孩子。

成就:1954 年諾貝爾化學獎:20 世紀 20 年代量子力學的發展不僅對實體界産生了巨大的影響,化學界也同樣受到了沖擊。20 世紀 30 年代萊納斯·鮑林在用量子力學了解和描述化學鍵(原子組成分子的方式)方面走在了時代前沿。萊納斯·鮑林在化學領域内的研究興趣非常廣泛,比如,他緻力于生物領域重要的大分子的化學結構的解析,1951 年他發表了 a 螺旋的化學結構,a 螺旋是蛋白中常見的結構組成成分。

1962 年諾貝爾和平獎:原子彈在廣島和長崎的爆炸成為了萊納斯·鮑林事業的轉折點,他和其他科學家一起,通過演講和寫作抗議核武器戰争。萊納斯·鮑林是帕格沃什運動中的一股驅動力,帕格沃什運動的目的是削弱核武器在國際政治中的作用,發起此運動的個人群組織在 1995 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在 1959 年,萊納斯·鮑林起草了著名的“廣島呼籲”,這篇總結性聲明在禁止原子彈與氫彈的第五次世界會議之後釋出。萊納斯·鮑林在核大國(包括美國,前蘇聯和英國)簽訂“禁止核試驗條約”上也是主要的推動者,該條約在 1963 年 10 月 10 日生效。在該條約生效的同一天,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宣布萊納斯·鮑林獲得 1962 年推遲頒發的諾貝爾和平獎。

萊納斯·鮑林,一個人獲得了兩次完整的諾貝爾獎。

最高齡諾貝爾獎得主誕生!97歲“锂電池之父”傳奇人生再添榮耀

伊雷娜·約裡奧-居裡

(Irène Joliot-Curie)

生于:1897 年 12 月 12 日,法國巴黎

卒于:1956 年 3 月 17 日,法國巴黎

獲獎時所在機關:法國巴黎,鐳研究所

獲獎原因:“表彰他們在新的放射性元素的合成上做出的貢獻”

獲獎情況:與另一人共同分享

生平:伊雷娜·居裡出生在巴黎,是皮埃爾·居裡和瑪麗·居裡的女兒,瑪麗·居裡是諾貝爾實體學和化學獎得主。伊雷娜·居裡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跟随她的母親在 X 射線救援隊工作,負責提供X射線移動裝置。戰後,她回到巴黎大學繼續學業,随後到她的父母創辦的研究所工作。1926 年,她和弗雷德裡克·約裡奧結婚。在鐳研究所,他們一起開展了後來獲得諾貝爾獎的工作。這對夫婦在政治上也非常活躍,他們緻力于反法西斯主義和納粹主義。他們一生育有兩個孩子。

成就:放射性物質的輻射在研究原子上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工具。1934 年,當伊雷娜·約裡奧-居裡和弗雷德裡克·約裡奧用a粒子(氦原子核)轟擊一張薄的鋁片時,在雲室中發現了一種新的輻射留下的痕迹。這對夫婦發現即使把輻射源移去,鋁片的輻射仍然存在。這是因為經過 a 粒子的轟擊後,鋁原子轉變成了一種磷的放射性同位素。這意味着,曆史上第一次人工創造出了放射性元素。1935 年約裡奧-居裡夫婦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最高齡諾貝爾獎得主誕生!97歲“锂電池之父”傳奇人生再添榮耀

阿齊茲·桑賈爾

(Aziz Sancar)

生于:1946 年 9 月 8 日,土耳其薩武爾

獲獎時所在機關: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

獲獎原因:“表彰他們在 DNA 修複機理的研究上做出的貢獻”

生平:阿齊茲·桑賈爾出生在土耳其東南部薩武爾的一個小康家庭,他的父母沒有受過教育,但是他們很重視孩子的教育。桑賈爾 1969 年在伊斯坦布爾大學獲得醫學學位,1977 年在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獲得生物學博士學位。阿齊茲·桑賈爾現在在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醫學院任教,他的妻子格溫·波爾茨·桑賈爾也同樣是醫學院生物化學與生物實體系的教授。

成就:2015 年諾貝爾化學獎:活細胞中含有攜帶生物體基因資訊的 DNA 分子,生物體的生存和發展依賴于 DNA 的穩定。但 DNA 并不是絕對穩定的,它們會受到損害。1983 年,通過對細菌的研究,阿齊茲·桑賈爾發現并展示了某種酶蛋白修複分子對被紫外線損壞的 DNA 分子的修複過程。這一發現增強了人們對于活細胞運作、癌症起因和細胞衰老等問題的了解。

最高齡諾貝爾獎得主誕生!97歲“锂電池之父”傳奇人生再添榮耀

錢永健

生于:1952 年 2 月 1 日,美國紐約

卒于:2016 年 8 月 24 日,美國俄勒岡州尤金

獲獎時所在機關: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

獲獎原因:“表彰他們在綠色熒光蛋白的發現與研究上做出的貢獻”

領域:生物化學

生平:錢永健 1952 年生于美國紐約,祖籍浙江杭州臨安,是吳越國國王錢镠三十四世孫。1972 年,錢永健獲得哈佛大學化學及實體學最優等學士學位。1977 年,獲得英國劍橋大學生理學博士學位。1977 年-1981 年,擔任劍橋大學研究員。1982 年至 1989 年,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副教授。1989 年開始,任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教授,直至他于 2016 年 8 月 24 日離世。

成就:2008 年諾貝爾化學獎:顯色手段在生物學研究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錢永健從 1992 年開始投入綠色熒光蛋白的研究工作,陸續開發出了綠、紅、黃、藍燈熒光,使得科研人員可以将不同顔色的熒光打入蛋白細胞,發現以往難以觀測的生物程式。錢永健是以被譽為“熒光蛋白改造之父”。

最高齡諾貝爾獎得主誕生!97歲“锂電池之父”傳奇人生再添榮耀

多蘿西·克勞福特·霍奇金

(Dorothy Crowfoot Hodgkin)

生于:1910 年 5 月 12 日,埃及開羅

卒于:1994 年 7 月 29 日,英國斯托爾河畔希普斯頓

獲獎時所在機關:英國牛津市,英國牛津大學 &皇家學會

獲獎原因:“表彰其在用X-射線技術确定生物大分子的結構的研究上做出的貢獻”

領域:生物化學、結構化學

獲獎情況:單獨獲獎

生平:多蘿西·克勞福特·霍奇金的研究所學生涯始于童年時她獲得的一本化學課本,這本書裡包含有晶體學相關的實驗。牛津大學畢業後,盡管她學業優秀,霍奇金作為一名女性依然很難找到工作。最終,劍橋大學的約翰·德蒙·伯納爾教授給了她一個機會,當時,伯納爾教授已是現代分子生物學領域的先驅。從劍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之後,多蘿西·克勞福特·霍奇金在 1934 年回到牛津大學工作,并在那裡度過了她之後的職業生涯。多蘿西·克勞福特·霍奇金在分子生物學領域貢獻卓著。

成就:1964 年諾貝爾化學獎:當X射線穿過晶體結構時,會呈現出清晰而準确的衍射峰圖譜,通過這些圖譜可以确定晶體的結構。在 20 世紀 30 年代,科學家們越來越多地用這種方法來确定複雜的大分子的結構,多蘿西·克勞福特·霍奇金通過大量的X射線衍射圖像,大量的計算以及對資料敏銳的分析,在 1946 年成功地确定了青黴素的結構。1956 年,她又分析确定了維生素 B12(所有維生素中結構最為複雜)的結構。

諾貝爾化學獎的那些事兒

(1901-2018)

1895 年 11 月 27 日,阿爾佛雷德·諾貝爾簽署遺囑,将其遺産最大一部分用于頒發各種獎項,其中包括後來的諾貝爾化學獎。正如諾貝爾先生中遺囑中講到,這些财産用于獎勵:“在化學領域做出最重要的發現或突破的人。

◆ 諾貝爾化學獎的數量

從 1901 年至 2018 年,共頒發了 110 屆諾貝爾化學獎。1916 年, 1917 年, 1919 年, 1924 年, 1933 年, 1940 年, 1941 年和 1942 年,八年中諾貝爾化學獎空缺。對于諾貝爾化學獎空缺的原因,諾貝爾基金會解釋道:”諾貝爾化學獎被用來獎勵最偉大的化學突破,如果當年沒有産生相匹的研究的話,諾獎獎金将會被留待第二年,如果第二年仍未産生相應諾獎,這筆錢将會被納入諾貝爾基金會的特殊基金内。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産生的諾貝爾獎相對較少。

◆ 諾貝爾化學獎得獎人數

1901-2018 年期間共有 181 人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由于弗雷德裡克·桑格(Frederick Sanger)曾獲得兩次諾貝爾化學獎,1901 年來共有 180 人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最高齡諾貝爾獎得主誕生!97歲“锂電池之父”傳奇人生再添榮耀

圖丨1958年、198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弗雷德裡克·桑格

◆ 最年輕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迄今,最年輕的諾獎得主為弗雷德裡克·約裡奧-居裡(Frédéric Joliot-Curie),年僅 35 歲的他和妻子伊雷娜·約裡奧-居裡(Irène Joliot-Curie)獲得 1935 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最高齡諾貝爾獎得主誕生!97歲“锂電池之父”傳奇人生再添榮耀

圖丨居裡夫婦

◆ 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女性

在 180 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中,共有 5 名女性。其中瑪麗·居裡,多羅西·克勞宣特·霍奇金兩人獨得諾獎。

1911 年,瑪麗·居裡(Marie Curie 同時也是 1903 年諾貝爾實體獎的得主)

1935 年,伊雷娜·約裡奧-居裡(Irène Joliot-Curie 瑪麗·居裡的長女,約裡奧·居裡的妻子)

1964 年,多羅西·克勞宣特·霍奇金(Dorothy Crowfoot Hodgkin)

2009 年,阿達·尤納斯(Ada Yonath)

2018 年,弗朗西斯·阿諾德(Frances H. Arnold)

最高齡諾貝爾獎得主誕生!97歲“锂電池之父”傳奇人生再添榮耀

圖丨1964 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多羅西·克勞宣特·霍奇金

◆ 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家族

居裡家族是最聞名的“諾貝爾獎家族”。1903 年,瑪麗·居裡和皮埃爾·居裡夫婦共同獲得諾貝爾實體獎。瑪麗·居裡還在 1911 年第二次獲得諾貝爾獎。他們的長女,伊雷娜·約裡奧-居裡和她的丈夫約裡奧·居裡獲得 1935 年諾貝爾化學獎。他們的小女兒艾芙·居裡,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工作。她的丈夫亨利·拉波易斯,1965 年代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最高齡諾貝爾獎得主誕生!97歲“锂電池之父”傳奇人生再添榮耀

圖丨居裡一家

其他“諾獎家族”(其中至少有一名成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在化學領域做出最重要的發現或突破的人。

漢斯·馮·奧伊勒-切爾平(Hans von Euler-Chelpin,父),1929 年諾貝爾化學獎;烏爾夫·斯萬特·馮·奧伊勒(Ulf von Euler ,子),1970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最高齡諾貝爾獎得主誕生!97歲“锂電池之父”傳奇人生再添榮耀

圖丨漢斯·馮·奧伊勒-切爾平(左)和烏爾夫·馮·奧伊勒-切爾平(右)

阿瑟·科恩伯格(Arthur Kornberg,父),1959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羅傑·科恩伯格(Roger D. Kornberg,子),2006 年諾貝爾化學獎。

最高齡諾貝爾獎得主誕生!97歲“锂電池之父”傳奇人生再添榮耀

圖丨阿瑟·科恩伯格(左)和羅傑·科恩伯格(右)

◆ 被迫拒絕諾貝爾化學獎的人

有兩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由于當局壓力被迫拒絕諾貝爾化學獎。希特勒禁止德國的科學家接受諾貝爾獎,其中兩名有兩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裡夏德·庫恩(1938年)和阿道夫·布特南特(1939年)。此外,1939 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得主格哈德·多馬克也由于同樣的原因拒絕了諾貝爾獎。後來他們的諾貝爾獎證書和獎牌得到補發,但是沒有相應獎金。

◆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的研究領域

最常見的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研究領域為生物化學,53 名化學獎得主的研究都與生物化學有關。

◆ 上屆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最高齡諾貝爾獎得主誕生!97歲“锂電池之父”傳奇人生再添榮耀

朗西斯·阿諾德

(Frances H. Arnold)

出生:1956 年 7 月 25 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

獲獎時所屬機構:美國加州理工學院

獲獎原因:“使酶進行定向進化。”

獎金份額:1/2

最高齡諾貝爾獎得主誕生!97歲“锂電池之父”傳奇人生再添榮耀

喬治·史密斯

(George P. Smith)

出生:1941 年 3 月 10 日,美國康涅狄格州諾沃克

獲獎時所屬機構:美國密蘇裡大學

獲獎原因:“肽和抗體的噬菌體展示。”

獎金份額:1/4

最高齡諾貝爾獎得主誕生!97歲“锂電池之父”傳奇人生再添榮耀

格雷戈裡·P·溫特爵士

(Sir Gregory P. Winter)

出生:1951 年 4 月 14 日,英國萊斯特

獲獎時所屬機構:英國劍橋MRC分子生物學實驗室

◆ 諾貝爾獎證書

諾貝爾獎證書是一項獨特的藝術品,由最著名的挪威和瑞典藝術家和書法家制作。

最高齡諾貝爾獎得主誕生!97歲“锂電池之父”傳奇人生再添榮耀

圖丨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的獲獎證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