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看完這篇文章,你還會要求你的孩子“聽話”嗎?

作者:JUJU成長筆記

現在回憶起童年生活,我媽對我說得最多的話就是:你要聽話,或者:看看隔壁家的誰誰誰多聽話,你要多向他學習。連那時最流行的一首歌,都叫《聽媽媽的話》。

在你的成長環境中,“聽話”是不是養育者對你的最高要求?

一味要求孩子“聽話”,是為了自己省事,還是真心為孩子好呢?

現階段的心理學研究證明,“聽話”的孩子,會有3個方面的性格問題。

看完這篇文章,你還會要求你的孩子“聽話”嗎?

一:順從

當養育者的話變成了唯一的行事标準,順着養育者的話,就是聽話,是好孩子,逆着養育者的話,就是不聽話,壞孩子。

順從是“聽話”的孩子唯一的選擇,長此以往,就算有自己的想法,也不敢堅持;明知道是别人不對,卻不敢指出來;明明有表現自己的機會,卻不敢那麼不做;明明有自己的渴望,卻不敢追求;完全沒有指令和要求别人的能力。同時,他想做什麼卻做不到,想享受一下同樣 辦不到,這也是源于他以别人為中心生活而産生的郁悶。

看完這篇文章,你還會要求你的孩子“聽話”嗎?

二:讨好

用别人的看法來看待自己,在别人的誇獎中找自尊。在長期的“聽話”教育中,他已經形成了自己的邏輯模式:越是有人誇他,越是喜歡他,他的自尊感就越強,反過來,别人越是罵他,越是讨厭他,他就越受傷,甚至是一種毀滅性的打擊。

是以,對于那些批評他的人,拒絕他的人或是背叛他的人,他會竭盡全力去重新獲得他們的尊重。說得更嚴重一點,在被别人在一邊臉上打了耳光之後,他的内心發出的唯一指令就是把另一邊的臉湊過去讓别人接着打,他會完全按照内心的指令執行。

看完這篇文章,你還會要求你的孩子“聽話”嗎?

三:依賴

妄想通過依賴别人,來解決自己的問題。

無論順從還是讨好,都是依賴着他人建立的感受,長此以往,他可能會産生這樣的想法,不管是一頓飯、一場演出、一段音樂或者一處風景,反正隻要有體驗,必須有别人參與,才是有意義的。就這樣,他将自己的快樂進行了嚴苛的限制,這使得他越來越依賴别人,他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沒意思。

這一點在愛情方面展現得尤為明顯。

他會想:一個人待着時,我覺得自己就像被絕望和焦躁的情緒所包圍一樣,更何況,如果某個東西我不能和别人分享,我是不會産生任何興趣的,隻要我找到了夫妻,就不用再忍受這種煎熬,到時候,準備早餐,工作,看日落等現在看來非常無聊的事情,都将會變得很有趣。

他還會想:我一點都不自信,覺得自己在魅力、能力和天賦上都比不過别人。我這種沒有任何優點的人,也有可能讓别人高看我一眼,那就是遇到愛情,找到一個真正喜歡我的人。

就是這樣的原因,愛情才會像海市蜃樓一樣吸引人,幻想通過愛情,依賴别人來改變生活的現狀,而不是從内在改變自己。

他抱着尋找天堂的想法,在人間尋找愛情,可以預測,這樣的愛情注定沖突重重。

看完這篇文章,你還會要求你的孩子“聽話”嗎?

從小就被要求“聽話”的 孩子,在人格的形成上,就會面臨着順從、讨好、依賴的風險,這樣的人格特征,對孩子以後的工作,生活,都會帶來很大的困擾。如果你現在也正在養育着小孩,請放棄對“聽話”教育方式的執着,去了解面對孩子性格中的各種特點,幫助培養統一,健全的人格。

當然,如果你從小就被要求“聽話”,現在已經長大成人,且确實有着上面我們提到的三種性格特點,也不要灰心。現在就拿出勇氣,直面自己性格沖突,找到真實的自己,抛掉糾結,着手将自己的人格整合統一,任何時候開始都不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