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别了“白楊M”飛彈,一代傳奇即将謝幕,俄羅斯曾經的“霸王槍”

作者:皇家橡樹1972
别了“白楊M”飛彈,一代傳奇即将謝幕,俄羅斯曾經的“霸王槍”

塔斯社8月6日報道,RT-2PM/SS-27“白楊M”機動型固體推進三級洲際彈道飛彈系統,将于2024年從俄羅斯聯邦武裝部隊全部退役。

别了“白楊M”飛彈,一代傳奇即将謝幕,俄羅斯曾經的“霸王槍”

對于軍迷來說“白楊M”洲際飛彈可是如雷貫耳的武器,筆者小的時候在專業軍事雜志上就看見過上面這張圖檔,從發射筒内攜帶火焰噴射而出的洲際飛彈,确實讓人很震撼。

“白楊M”洲際飛彈是俄羅斯在1995年開始裝備的當時世界上最新型洲際飛彈,特别是巨大的多軸TEL車(運輸、起豎、發射三用車),從外觀上看就非常的威武!

到了1999年随着《美俄段削減戰略核武器條約》實施後,舊式的SS-19、SS-24(鐵路機動)SS-20(中程)彈道飛彈的銷毀,俄羅斯快速給10個戰略飛彈師裝備了360輛白楊M飛彈發射車(可能含SS-25“白楊“飛彈發射車),使之成為了俄羅斯陸基洲際飛彈的中堅。

别了“白楊M”飛彈,一代傳奇即将謝幕,俄羅斯曾經的“霸王槍”

SS-25“白楊”洲際飛彈,是蘇聯第一代真正具備全國範圍内發射的機動式洲際飛彈,使用大型的7軸TEL發射車,具有一定涉水、松軟路面通過能力,該飛彈采用有依托發射,就是行軍路線上預設多個野外發射場地,地面需要硬化處理(上面要覆寫僞裝草皮、灌木),還需在預設陣地周圍架設幾個通訊塔,當飛彈在行進間接到發射指令後迅速進入到最近的發射陣地,裝備展開、飛彈進行調試後就可以起豎發射了。

别了“白楊M”飛彈,一代傳奇即将謝幕,俄羅斯曾經的“霸王槍”

圖檔裡就是預設陣地,發射前TEL車的四個大型液壓千斤頂要把車體升起,否則飛彈發射筒不能垂直90°角。

冷戰期間美蘇都不遺餘力地發展先進的核彈頭及其載具,從“三位一體”核力量的技術水準來說,仍然是美國占據優勢,海基洲際飛彈好戰略轟炸機不論品質還是數量都處于領先地位,蘇聯由于國土遼闊,橫跨歐亞大陸,洲際飛彈甚至可以在國土内做到全程飛行,打擊歐美國家目标隐蔽性更好,是以蘇聯大力發展陸基洲際飛彈,才能達到與美國的戰略平衡。

别了“白楊M”飛彈,一代傳奇即将謝幕,俄羅斯曾經的“霸王槍”

機動式的“白楊M”平時隐蔽在茂密森林當中,隻要有塊空地兒,臨時鋪上些防止發射車陷車的闆子,發射車開上去就能發射了,不需要再像SS-25那樣要預設陣地,這種更快速的發射方式叫做:無依托發射,這也是“白楊M”比它的前型“白楊”先進之處。

“白楊M”是固體燃料飛彈。與之前蘇聯戰略飛彈部隊主要使用地下井發射的液體飛彈不同,固體燃料是在工廠内制造完成後直接裝入飛彈的燃料箱内的,不再需要給飛彈進行加注燃料,這使得飛彈操作更簡單、更安全,更不會出現液體燃料在加注時可能造成燃料洩漏,導緻造成人員傷亡的事故。

另外,固體燃料裝入飛彈後是長期性的,幾乎做到了飛彈服役期内不需要更換,并可随時發射,而目前的液體燃料在飛彈燃料箱内最多可以儲存8年,就要抽液否則就會腐蝕燃料箱。

别了“白楊M”飛彈,一代傳奇即将謝幕,俄羅斯曾經的“霸王槍”

“白楊M”飛彈服役之後,确實給俄羅斯帶來了長時間的國家整體安全性,由于其機動範圍廣還采用無依托發射,以2000年代之前的偵察技術手段沒法确定它具體位置,而美國也沒有機動式洲際飛彈,是以俄羅斯在陸基洲際飛彈方面占有全面優勢。

但“白楊M”飛彈也有缺點,原因就是固體燃料産生的推力要比液體燃料底,在相同飛彈自重和射程相同時,固體發動機的飛彈彈有效載比液體發動機荷小,比如說:固/液飛彈發射重量都在40噸、射程都在1萬公裡,最大載荷方面液彈要比固彈多30%左右…正由于載荷低,是以俄羅斯非常青睐液體燃料的洲際飛彈,在《美俄削減戰略進攻性核武器條約》簽訂式,一直堅持不削減SS-18重型洲際飛彈。

别了“白楊M”飛彈,一代傳奇即将謝幕,俄羅斯曾經的“霸王槍”

“白楊M”屬于中型彈,各種《條約》核彈頭數量限制,它隻能攜帶個50-80萬噸當量的核彈頭

而SS-18“撒旦”飛彈可攜帶的15個中型或10個重型核彈頭的數量不變,可見俄羅斯陸基洲際飛彈仍然是以液體為主,固體為輔。

“白楊M”比它的前型“白楊”要大一些,“白楊M 的整流罩長度為22.7米,而“白楊”為21.5米、“白楊M”彈徑為1.95米,白楊為1.80米,雖然尺寸增加不多,但發射重量45.1噸增加到47.2噸、最大載荷也從1噸增加到更新型的1.2噸,射程沒變都是10,000公裡。

“白楊M”研制成功也使得俄羅斯徹底突破了固體助推器的技術瓶頸,并且将技術用于第一型固體助推器的“布拉瓦”海基洲際飛彈上,海基洲際飛彈沒能使用固體助推器一直都是俄羅斯的頭痛技術問題,海基洲際飛彈不同于陸基洲際,需要更加的安全,從儲存開始除必要的檢查和測試之外最好不要在動了,這樣可以在短時間内吊運進潛艇的飛彈發射筒内,而以前蘇聯(俄羅斯)戰略核潛艇出海前,都要對液體燃料飛彈進去全面檢查,處處小心,耽擱了大量時間,而“布拉瓦”飛彈使用固體助推器情況好多了,這也是“白楊”系列飛彈的貢獻。

别了“白楊M”飛彈,一代傳奇即将謝幕,俄羅斯曾經的“霸王槍”

“亞爾斯”飛彈TEL車更大,是8軸的,2015年以後部分“白楊M”也使用8軸車。

而SS-29“亞爾斯”機動式洲際彈道飛彈的一二級直接使用的“白楊M”的固體發動機,制導系統更新和彈頭打擊精度也更高,它是在2010年代初開始服役的,将全面替換“白楊M”,而俄羅斯地下發射的陸基洲際飛彈也由最新一代的“薩爾馬特”重型液體洲際飛彈替換“撒旦”,繼續擔當主力。

總之,“白楊M”在俄羅斯最困難的時候擔當了國家核戰略基石,它的技術也被發揚光大,雖然是進入到暮年,但一代傳奇武器的榮耀永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