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元四年(263年),執掌曹魏大權的司馬昭,制定先滅蜀再順江滅吳的的計劃,任命司隸校尉鐘會為鎮西将軍前往關中整軍備戰。景元四年(263年)八月,魏軍兵分三路伐蜀:征西将軍鄧艾率兵三萬餘人,由狄道(今甘肅臨洮)進軍,以牽制蜀大将軍姜維駐守沓中(今甘肅舟曲西北)的主力;雍州刺史諸葛緒率三萬餘人,進攻武都(今甘肅成縣西北),以切斷姜維退路;鐘會率主力十餘萬人,欲乘虛取漢中,然後直趨成都。以廷尉衛瓘為鎮西軍司馬,以此成為曹魏滅蜀大軍的監軍。

景元四年(263年)十月,鄧艾趁姜維被鐘會牽制在劍閣,率軍自陰平沿景谷道東向南轉進,南出劍閣兩百多裡,鐘會也派部将田章等跟進。鄧艾率軍攀登小道,鑿山開路,修棧架橋,魚貫而進,越過七百餘裡無人煙的險域。綿竹陷落後,蜀軍全線崩潰。鄧艾乘勝進擊,一鼓作氣攻陷雒縣(今四川廣漢北),逼近成都。蜀漢後主劉禅驚慌失措,派人送上皇帝的印绶,并寫信到鄧艾那裡請降。鄧艾率軍入成都,蜀漢滅亡。不過,在蜀國滅亡後,鄧艾卻遭到了冤殺的結局。那麼,問題來了,蜀漢滅亡後,鄧艾作為第一功臣,為何會被冤殺呢?
一
首先,在筆者看來,蜀國滅亡後,鄧艾作為最大功臣,之是以會被冤殺,原因自然多方面,這裡面不僅有鐘會等人的嫉妒,司馬昭的猜忌,當然也有鄧艾自身的問題。換而言之,鄧艾也在蜀漢滅亡後有所膨脹,乃至于留下了被人攻擊的把柄。
陳壽在《三國志》中記載:“(鄧)艾至成都,(劉)禅率太子諸王及群臣六十馀人面縛輿榇詣軍門,艾執節解縛焚榇,受而宥之。檢禦将士,無所虜略,綏納降附,使複舊業,蜀人稱焉。”
鄧艾兵臨蜀漢都城成都後,劉禅率領太子、諸王、群臣六十多人綁住自己、擡棺至軍營拜見。鄧艾手執符節,解開綁縛,焚燒棺材,接受投降,并寬恕了他們。值得注意的是,鄧艾限制部衆,進城後,沒有發生搶掠。他安撫投降的人員,使他們複任舊業,受到蜀人的擁護。
對此,在筆者看來,鄧艾限制部下,沒有在蜀漢都城胡作非凡,是值得稱贊的行為。但是,這可能會引起司馬昭的猜疑。秦朝滅亡後,劉邦進入到秦朝都城鹹陽後,約法三章,赢得了關中百姓的支援。在此基礎上,雖然項羽沒有将關中之地冊封給劉邦,但是,因為之前的行為獲得了好評,是以,劉邦還是成功攻占了關中之地,為楚漢之争的勝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
現在,對于鄧艾來說,同樣獲得了蜀地百姓和官吏的擁護。盡管鄧艾沒有造反的打算,不過,這依然可能讓司馬昭心生不滿。當然,僅僅是這一件事情,還不足以讓司馬昭徹底懷疑鄧艾。但是,鄧艾之後的行為,無疑加重了司馬昭的疑慮。
陳壽在《三國志》中記載:“辄依鄧禹故事,承制拜禅行骠騎将軍,太子奉車、諸王驸馬都尉。蜀群司各随高下拜為王官,或領艾官屬。以師纂領益州刺史,隴西太守牽弘等領蜀中諸郡。使于綿竹築台以為京觀,用彰戰功。士卒死事者,皆與蜀兵同共埋藏。”
在巨大勝利面前,鄧艾擅自循東漢将軍鄧禹以前作法,以天子的名義,任命大批官吏。他拜劉禅行骠騎将軍、蜀漢太子為奉車都尉、諸王為驸馬都尉;對蜀漢群臣,則根據其地位高低,或任命他們為朝廷官員,或讓他們領受自己屬下的職務。
對此,在筆者看來,鄧禹當初以天子的名義,任命大批官吏,是因為他碰到了漢光武帝劉希這樣的皇帝。對于漢光武帝劉秀來說,不僅善待功臣,而且他自身的威望,也不用擔心鄧禹功高震主。不過,鄧艾所面對的情況,顯然是和鄧禹不同的。
三
公元263年,司馬昭初步擺脫了弑殺皇帝曹髦,所帶來的非議。不過,在沒有徹底取代曹魏之前,司馬昭還需要承受一定的壓力,也擔心會有其他将領威脅到自己的地位。畢竟,司馬昭此時還不是皇帝,在地位上和鄧艾、鐘會等将領之間,沒有嚴格的差別。是以,鄧艾以天子的名義,對原先蜀漢的官吏進行冊封,自然會讓司馬昭十分不滿。換而言之,鄧艾此舉,不僅是僭越的行為,也會讓司馬昭認為鄧艾是想籠絡原先蜀漢的官吏和将士。
進一步來說,一旦獲得了原先蜀地官吏和将士的支援,再加上鄧艾因為消滅蜀漢所獲得的威望,那麼,鄧艾完全具有在巴蜀之地割據的能力。雖然在魏滅蜀之戰中,鐘會也立下了赫赫戰功。但是,在魏滅蜀之戰前,鐘會并沒有直接統率大軍的經驗。與此相對應的是,鄧艾則長期在雍涼一帶領兵作戰,多次擊敗了姜維的進攻。是以,不管是作戰經驗,還是在曹魏将士中的影響力,鐘會都比不上鄧艾。是以,相對于鐘會,鄧艾能夠對司馬昭造成的威脅,自然是更大的。
并且,在蜀漢滅亡後,鄧艾任命師纂兼領益州刺史,任命隴西太守牽弘等人兼領蜀中各郡郡守。派人在綿竹把作戰中死亡的戰士跟蜀兵死者一起埋葬,修築高台作為京觀,用以宣揚自己的武功。對于鄧艾來說,不僅在籠絡原先的蜀漢官吏,還對跟随自己的曹魏将士進行了冊封,甚至還在巴蜀之地宣揚自己的戰功。凡此種種,都在挑戰司馬昭的底線。
四
最後,當然,在沒有确鑿證據之前,司馬昭并沒有發動雷霆一擊。公元263年十二月,司馬昭上表讓魏元帝曹奂下诏書,褒獎鄧艾的功績,封鄧艾為太尉,增加封邑二萬戶。封其兩個兒子為亭侯,各得封邑千戶。鐘會也進位司徒,封縣侯,增邑萬戶,其子二人也都封為亭侯。對此,在筆者看來,到了這個時候,如果鄧艾可以迅速回到曹魏朝廷,主動上交兵權,或許可以避免殺身之禍。但是,鄧艾并沒有滿足,而是向司馬昭表示,應該憑借平定西蜀的聲威,乘勢伐吳。
對此,司馬昭讓監軍衛瓘告誡鄧艾:“此事應上報,不宜馬上實行。”試想一下,如果讓滅蜀功臣鄧艾繼續率軍攻打東吳,然後再一次立下戰功的話,司馬昭又該如何自處呢?是以,司馬昭擱置鄧艾的建議,已經是對他的警告了。
與此同時,鐘會見鄧艾居功自恃,乘隙向司馬昭誣告其謀反,說他作的事情悖逆不道,已經露出叛亂的苗頭。于是,朝廷下诏書派監軍衛瓘逮捕鄧艾父子,用檻車将其送到都城。到了這個時候,鄧艾已經無法決定自己的命運了。景元五年(264年)正月,監軍衛瓘因其參與誣谄鄧艾,遂派護軍田續追殺鄧艾父子于綿竹(今四川德陽)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