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有一種修養,叫不說

作者:一藻讀書
有一種修養,叫不說

文\一藻

“如果愛必須用言語表達,那麼啞巴如何相愛?”

曾幾何時,我們癡迷于那些優美華麗的辭藻。到後來才發現,原來大愛是無言的,真愛是無聲的。

世界上最美麗的風景,不一定在遠方,也許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

有一種修養,叫不說

李榮浩在歌曲《不說》裡唱到這樣兩句:“我不是不傷不痛不難過,我隻是不美不好都不說。”

過去的人與事,無論好壞,皆是風景。

不說, 不是沒有痛過。而是懂得,這也是人生的一部分。

沒有痛,就沒有成長。

不說,是因為懂得,更是因為慈悲。

一次采訪,記者追問郎平為什麼和前夫白帆離婚。

面對記者的詢問,郎平心平氣和地說道:“這個事我不能說。兩個人離婚,難免會有個人情緒在裡面,我會經常面對鏡頭和媒體,但是白帆卻沒有這種機會。如果我說婚姻裡的事,那有可能是我的一面之詞,會對他産生不良的影響。他是我孩子的爸爸,他承擔了許多東西,将女兒教育得非常好,非常值得我敬佩,我不想做傷害他的事。”

相愛的時候,彼此說着溫柔的情話,這固然讓人沉醉;分手了,仍然為對方着想,這更加令人敬佩。

好的品格就像珍珠一樣,即使在惡劣的條件下依然閃耀奪目。

郎平的不言,不僅保護了昔日的夫妻,更襯托出她的善良。

我愛你,愛了整整一個曾經。現在,我閉口不言,保護着曾經相愛的時光和那個人。

有一種修養,叫不說

一次,季羨林到一家理發店理發。進門後,就看到了老舍。

季羨林上前就和老舍打招呼,可當時的老舍下巴上塗抹着白色的肥皂泡沫,季羨林一想這時說話,恐怕不是時候,于是簡單寒暄幾句,就離開了。

輪到季羨林理發的時候,他無意中通過鏡子看到,老舍刮完胡子準備離開。老舍先是和季羨林揮揮手打了招呼,接着走到了收銀台結賬,然後走出理發店。

理完發的季羨林準備結賬的時候,店員告訴他賬單已經結了。季羨林估計是老舍付的帳,于是和店員核對,店員證明了他的想法。

季羨林非常感動。

多年前,季羨林陪同學吃飯,結識了老舍。此時,老舍和季羨林的關系僅僅是萍水相逢,沒想到他還記得自己。

多年後,季羨林回憶當初的場景,仍然感動不已。

他對老舍的兒子舒乙說道:“你父親離開時哪樣話都沒有說,他默默不語地付款的細節,留在我的心靈深處,給予我很大的溫暖,我永遠無法忘記。”

“你帶來歡樂,我有幸得到;你帶來陽光,我恰好被照耀。”

有一種溫暖,是不言中的默默付出;有一種魅力,是在靜默中揮手微笑。

願意做這樣一個人,不張揚,不矯情,知分寸,卻溫暖。

有一種修養,叫不說

“和朋友最舒服的相處模式不是無話不說,而是可以不說話。”

真正的朋友,不一定會說甜言蜜語,他隻會用實際行動證明你們的友誼。

一年冬天,作家馮骥才要在上海開畫展。結果他租的卡車,因為司機打盹,紮進道邊的水溝裡。

卡車裡裝滿的一車畫框,也因為這起事故,受到了部分損害。

當時蘇州作家陸文夫聽到消息後,立即找人用拖車把車拉出溝,并将損壞的玻璃全部配齊。

三天後,畫展順利舉辦。

這一切,馮骥才并不知道。後來,當馮骥才知道後,特地打電話給陸文夫表示感謝。陸文夫隻是擺擺手,笑了笑,什麼也沒說。

正如馮骥才所說:“有人為你做了一點點事就邀功請賞,但是有人為你付出了很多卻一言不發。”

真正的朋友,不需天天聯系,一有事,他不請自來。

有一種修養,叫不說

有人問禅師:“什麼是朋友?”

禅師說:“朋友分為四種:一種像花一樣,鮮豔的時候靠近你,枯萎的時候遠離你;一種像秤,給他好處他就仰視你,沒有好處,他就鄙視你;一種像山,你可以攀登上去,看到更遠的風景;最後一種,則像地一樣,你隻付出一點,卻可以收獲滿滿。”

真正的朋友,無需多言,隻要你有困難,他就會默默支援你。真正的朋友,就像廣博的大地,用他深厚的情義,承載着那份責任與擔當。

正如那句話:真正的朋友,始于志趣,合于三觀,敬于人品,久于歲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