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訊(記者 鄭玮)“在兩棵果樹中央挖一個深60厘米、長80厘米、寬80厘米的方坑,準備一根打孔的塑膠管,在坑内墊一層厚10厘米的稭稈或有機肥踏實,把塑膠管放置在坑的中央,四周填入一層稭稈一層有機肥,直至将坑子填滿,并踏實、踩平......”在寶塔區的山地果園裡,從業人員正在給果農講授坑施肥水的操作規範。

近年來,寶塔區蘋果産業正處于高品質轉型發展和提質增效關鍵期。培育優勢特色産業,創新研發新技術、新模式和優化科技人才隊伍尤為重要,寶塔區針對延安北部旱地、山地果業發展實際,借助科技成果項目,推廣實施了山地果園坑施肥水一體化技術。
坑施肥水是一項高效、省力、省時、友善的新技術,取材容易,投資少,見效快,節約用水,廣泛适用于幹旱缺水、少肥的果園,在生産中表現優點:一是吸收土壤養分和水分能力強;二是果園保水和生長發育效果好;三是微量營養元素易分解、易吸收。寶塔區果業局局長王浩介紹說,“近幾年,坑施肥水技術在全區推廣面積達3萬畝,輻射帶動全市推廣面積達10萬餘畝,為全市果業高品質發展起到了示範引領和典型帶動作用”。
據了解,坑施肥水項目實施後,一是經濟效益。從勞力上分析每畝節約達200元,從水肥源使用率上分析每畝減少成本300元左右,從蘋果增産增收上分析,每畝增産200多斤,增收達500元左右。經濟效益十分可觀。二是社會效益。可輻射帶動項目區及周邊鄉鎮的果業管理水準穩步提升,既提高了自身科學務果、管果能力,又增加了經濟收入。三是生态效益。實施坑施肥水是生态農業模式建設,主要以綠色、環保為主題,整個項目建成不但不會産生環節污染,而且還可以減少水土流失、培肥土壤,提高土地的利用價值,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促進果業持續健康發展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編輯:李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