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白鶴鎮白蛇廟的舊貌今生

作者:浙江新聞台州

2018-07-24 11:37 | 天台白鶴鎮

白鶴鎮白蛇廟的舊貌今生

民間信仰曆史悠久,是鄉土社會的傳統文化,也是中國文化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弘揚"和合"文化,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引導民間信仰與社會和諧共存。

地理位置

白蛇廟位于白鶴鎮小田樓村下50米地方,距離老縣城10公裡左右,由老104國道入村約200米,地處平原,交通便利。白蛇廟2017年被準許為“浙江省民間信仰活動場所”。

白鶴鎮白蛇廟的舊貌今生

曆史考證

白蛇廟(又稱白蛇殿)建于清雍正與乾隆期間,建廟距今約有280多年,由于年代久遠,曆經滄桑,準确時間沒有記載。因故變遷、多次修繕,大躍進破四舊間而殿宇毀于一旦。廟中磚瓦用于修建村國小,至公元1993年,經村善男信女募捐資金、材料及助工,廟宇終于重建。後經二次擴建。殿宇恢複曆史原貌。由于曆史原因,白蛇殿建成時間和命名沒有準确記載,查“天台褚氏宗譜”在乾隆十年六修譜時(1745年)記載,靜安公下祀産有……“一民田一畝一丘,坐白蛇殿麥租四升五,谷租一石五鬥官”“水孔一口,座白蛇殿前計稅一分”。子孫置祀田作為祭祀費用,屬于當時族裡普遍做法。說明1745年前就有“白蛇殿”,修譜時距今273年。推算建白蛇殿時約有280年曆史。至于殿廟為什麼叫“白蛇廟”有一說法是“祖先請相士看村裡風水,”村裡造屋地形西高東低,相士看後因村東有一似蛇形水溝繞村大半圈至村下塘,溝裡水清白淨,說為了要保村裡風水,在圈内溝旁建了廟宇才能保住水口,後祖先就把廟宇稱“白蛇殿”。後傳下來有“白蛇殿前”、“白蛇殿塘”的稱呼,留傳至今。

白鶴鎮白蛇廟的舊貌今生

白蛇廟舊貌

至解放初,白蛇廟已有大殿三間,兩廂抱屋各三間,并有建有大門一處。占地面積約約200平方米左右。内供有明皇夫婦,土地公、土地婆,财神爺夫婦等神像,陰間判官、捕師神像立在左右。平時村民外出、問讨兇、吉,都要來殿裡燒香拜佛,請“明皇棣”保佑管顧。據老年人傳下來殿裡所供佛像是明朝朱棣皇帝,因為在明朝朱棣皇帝管理國家中有“永樂盛世”繁榮景象,對元朝異族政治制度不滿,成為祖先偶像。也是祖先對社會複興懷念所供奉的原因。廟中神像也引來鄰近村善男信女為求家庭平安、社會安定、禱福和禮拜,每逢農曆十二月十一老爺壽日,善男信女獻上等祭品,并請做道場,以至慶典。祭典結束并散祭物品。場景熱鬧非凡,為村民幸福,社會安定中起到一定作用。

白鶴鎮白蛇廟的舊貌今生

白蛇廟今生

白蛇殿在大躍進時期被拆除後,至1972年後村民将神明奉于第三生産隊的集體屋内東間,至1983年三隊集體屋轉買後又遷至大隊集體屋内。這期間有信仰善男信女村民還是經常去禮拜,至1993年,根據村民要求,自己籌集資金和材料出工助力重建白蛇殿大殿一間。2009年,村民善男信女認為殿宇較小,滿足不了民間信仰活動要求,一緻要求擴充殿宇為原先規模,經村民助力改造,大殿擴為三間和兩廂抱屋,并重塑佛像。2018年因當時先用材料和施工品質問題,造成大殿漏雨,今更換了屋頂材料木檩、衍條,瓦片等,并在屋面做了防漏材料,更換了已損大殿柱。使古廟煥發新生。

白鶴鎮白蛇廟的舊貌今生

規範管理

白蛇廟内擺放着整齊的消防器材,宣傳視窗張貼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每月有專人會上門檢查服務,由村老人協會負責管理場所,規範消防管理。未來,管理人員将繼續秉持“和合”理念,不斷推動管理規範化、制度化,使民間信仰場所真成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和合"文化的福地。引導民間信仰場所與社會其他方面和諧共存、團結共進,實作了社會和諧、文化融合的新格局。

白鶴鎮白蛇廟的舊貌今生

(原标題:《【一廟一故事】白鶴鎮白蛇廟》 編輯:許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