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海蒂和爺爺》:有一種素質,能把人生的一手爛牌打出王炸

作者:媽咪讀呀

01

“小小的身體強大的内心,尤其是遇到挫折時自我調整心态适應環境,是現在孩子們最缺乏的力量,一定要帶孩子看這部影片。”

大多人對于《海蒂和爺爺》這部電影的評價一緻的高贊。

《海蒂和爺爺》:有一種素質,能把人生的一手爛牌打出王炸

這部貓眼評分9.5的電影,由瑞士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約翰娜·斯比麗的小說《海蒂》改編,問世100多年以來多次被搬上銀幕,堪稱兒童文學史上的經典。

整部片子打動人的地方很多,但最打動人的是海蒂在面對逆境時的承受能力。作為一個父母雙亡的孤兒,不止被姨媽抛棄,還被爺爺嫌棄。他們把小海蒂當做皮球一樣踢來踢去,如果是一般的孩子,一定會有巨大的心理陰影吧?

但海蒂在爺爺這裡,沒有哭鬧,沒有自怨自艾,更沒有自暴自棄。困了就想辦法自己找地方睡,進不了屋子就進羊圈抱着一隻小羊睡了一覺。

第二天起來照樣開心地和爺爺打招呼,然後跑去找泉水洗臉,喝羊奶。即便如此,爺爺依舊不打算收留海蒂,于是想托牧師把海蒂送到孤兒院。牧師要求爺爺先好好照顧海蒂,他需要時間去尋找願意收留海蒂的人家。

知道爺爺不喜歡自己,海蒂自己學會了給爺爺放羊。白天放羊,晚上就蜷縮在閣樓裡的幹草堆裡睡覺。

幾天之後,爺爺被海蒂的行為打動。當看到爺爺新做了一把椅子暗示自己可以留下來的時候,海蒂飛奔到爺爺懷裡,緊緊抱着爺爺,内心充滿了感激。

巴頓将軍曾經說過:衡量一個人成功的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頂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谷底的反彈力。

這種反彈力,也就是逆商。

什麼是逆商呢?它是美國職業教育訓練大師保羅·斯托茨提出的概念,它的英文全稱是Adversity Quotient ,簡稱AQ,主要是指一個人面對逆境時的挫折承受能力與反逆境的能力。

《海蒂和爺爺》:有一種素質,能把人生的一手爛牌打出王炸

逆商的培養成為了越來越多家長關注的對象,因為逆商的高低關乎着孩子未來的人生走向。

一個孩子可以沒有特長,但一定要具有一定程度的逆商。

02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雙城記》中的這句話,用來形容我們當下所處的這個社會,似乎再确切不過了。

在滿是不确定的社會裡,挫折與打擊似乎變得很常見。

沒有經曆風雨不會出現彩虹,沒有一個人不經曆磨煉就成功。

但現在的孩子在面對困境時的反應情況并不樂觀。

曾有一個朋友談起,他女兒總是哭着鬧着不想去上學。按道理對于上三年級的孩子來說,應該早該适應學校的生活,而且平常上學都挺順利的。

經過一番耐心詢問之後,朋友發現,原來女兒不想去上學的原因,竟然是因為老師的一句批評。

朋友不禁感慨,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女兒的心這麼脆弱,像玻璃一樣易碎。

其實不止朋友的女兒,如今越來越多的孩子都有着一顆“玻璃心”,既敏感又容易受傷。

網上的報道不勝枚舉:因為家長不讓玩兒手機,暑假作業沒有完成,受到了家長和老師的批評,因而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

《海蒂和爺爺》:有一種素質,能把人生的一手爛牌打出王炸

有個國小生因為上學以來都是班長,上六年級的時候競選班長落選,内心接受不了。不僅不願意去學校,甚至絕食。最後不得已選擇休學一年,接受專業系統的心理治療。

我們用盡一切可能教孩子如何成功,但卻忘了教他們如何面對失敗。

智商情商固然重要,但逆商同樣不可忽視。

龍應台曾說過這麼一段話:我們拼命地學習如何成功沖刺一百米,但是沒有人教過我們:你跌倒時,怎麼跌得有尊嚴;你的膝蓋破得血肉模糊時,怎麼清洗傷口、怎麼包紮;你痛得無法忍受時,用什麼樣的表情去面對别人;你一頭栽下時,怎麼治療内心淌血的創痛,怎麼獲得心靈深層的平靜;心像玻璃一樣碎了一地時,怎麼收拾?

提升逆商,學會接受挫折,是每一個孩子成長路上的必修課。

03

那怎樣培養孩子的逆商呢?

很多家長也許并不是沒有意識到培養逆商的重要性,隻是覺得束手無策。很多大人還會困惑:“現在的孩子,偶然的一次挫折都會讓他們備受打擊,如果刻意讓他們面對困難,增加挫折次數,那不是更增加了危險麼?”

是以這裡就有幾點需要大家注意的:

1、不要為了培養而“培養”

過年的時候拜訪高中時候的班主任,他提到了一點說,雖然上學期間優秀的學生,除了個别發揮失常的,其他的都去了相對好的大學。

但十年之後發現,當年一些學習好的并不如學習中間甚至學習差等的。甚至一些優等生剛進大學就表現出了極度的不适應。因為以前在當地範圍内相比,他可能名列前茅,但進入大學以後,比較範圍一下子擴大為全國,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這樣一比就很容易受挫,極大的打擊了長期以來作為優等生的自尊。如果心理狀态不好,就會很容易一蹶不振。

反觀學習不好的學生,他們早已意識到别人可能會比自己優秀,進而遇到挫折的時候不會覺得太過于慌張。

兩者遇到挫折的時候,就像第一次跳到水裡和經常跳水的。

《海蒂和爺爺》:有一種素質,能把人生的一手爛牌打出王炸

這裡倒不是說要孩子故意學習不好,或者是本來孩子學習很好,非要制造些幹擾影響學習。這就有些過猶不及的嫌疑了。因為我們完全沒有必要為了培養而培養。

我們需要意識到的是個體差異,一味地去鍛煉孩子“強大”的内心,要麼孩子根本不需要,要麼加重孩子的不被認同感,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這時候不如真正去剖析孩子的性格特點,可以在業餘時間讓孩子嘗試他不太擅長的項目,定一個需要一定程度的努力才能實作的目标。過程中可能會失敗,但大家一起解決,讓孩子明白,遇到自己感覺困難的事情很正常,但隻要肯去想盡辦法解決,就沒什麼好怕的。

給孩子體驗失敗的機會,但不為了培養而培養。

2、讓孩子學會從自身找原因

有一隻狐狸,在翻越籬笆的時候差點摔倒,幸虧抓住了一株薔薇。不過雖然避免了鼻青臉腫,但手卻被薔薇的刺紮傷了。

狐狸埋怨薔薇:“你這是怎麼幫人的?我尋求你的幫助,但你怎麼能傷害我呢?”

薔薇道:“你錯了,我本來就帶刺啊,是你自己伸手抓的我,才被刺到的啊。”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狐狸”,他們在遇到事情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從别人身上找過錯,卻不曾想想真正的原因。

其實,真正該做的,不是指責,而是感謝。

需要讓孩子明白,我們無法讓薔薇不長刺,卻可以自己走路的時候更加小心。

我們今天所說的逆商,就是需要孩子學會從自身原因出發,勇敢面對挫敗,一起發掘出問題的本質。在無法改變外界的情況下,把自身做好。

當孩子有負面情緒出現的時候,不要試圖否定和抵抗,不要想當然地覺得這樣的情緒還不好,要趕緊把它甩掉。

嘗試去了解,接受現實,要知道洪水治理最好的方法是疏導。

是以想要提升逆商,就要學會從自身出發,利用可以利用的價值,進而實作“逆轉”。

《海蒂和爺爺》:有一種素質,能把人生的一手爛牌打出王炸

3、讓孩子養成樂觀的心态

哈佛大學校長勞倫斯·巴科在2019年畢業演講時表示,樂觀的人生态度,比什麼都重要。

回顧國内外名人大賢,無一不是樂觀的人生活的更為長久和精彩。

王陽明是一個樂觀的人,同是也是逆商很高的人。

1496年,王陽明在會試中再度名落孫山。有人在發榜現場未見到自己的名字而嚎啕大哭,王陽明卻無動于衷。大家以為他是傷心過度,于是都來安慰他。

王陽明臉上略過一絲滄桑的笑,說:“你們都以落第為恥,我卻以落第動心為恥。”

随後,二十八歲的他以二甲第七名的成績觀政工部,并于弘治十七年(1504年),起用授兵部武選司主事。

我所了解的樂觀,不是盲目的瞎樂觀,而是時刻保持良好的心态。

黎明前的夜最黑暗,如果想要提高逆商,熬過苦難,一定離不開樂觀這顆啟明星,指引前進的路。

尼采說:“那些不能殺死你的,必能使你更堅強。”

培養孩子的逆商,我們一直在路上。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