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東陽智鬥閹黨劉謹

作者:晨株洲

□ 張人傑

明朝弘治、正德年間,劉謹為首的八個宦官因受皇上寵信,貪贓枉法,迫害忠良,肆意妄為。顧命大臣左柱國劉健、太子太傅謝遷和李東陽謀劃鏟除閹黨失敗。劉健、謝遷被迫辭職回鄉,而李東陽多次請求辭職未被皇帝準許。李東陽深感孤獨無奈,他知道與狼共舞的日子險象環生,憋屈窩囊。既然無法躲避,隻能勇敢面對。

湖南茶陵人李東陽是“楚地三英”之一,18歲中進士,弘治年間進位大學士,茶陵詩派核心人物,文壇領袖,滿腹經綸,深得孝宗皇帝喜愛。孝宗死時受托孤之命,又有武帝信任,别人可以離去,他不可以。劉謹表面上尊重李東陽,背地裡不斷找岔子下絆子。李東陽一方面要格外謹慎小心,使對手無隙可乘,另一方面要以一己之力來保護忠良,為朝廷儲存一點希望。

正德三年六月,某天退朝時,不知是誰在禦道上放了一封匿名信,曆數劉謹等閹黨的罪狀。劉謹獲知後惱羞成怒,将幾百官員罰跪于奉天門下。一直跪到傍晚時分,欲将三百餘人送鎮撫司問罪。李東陽力争:“匿名文字出于一人,一人之外皆無罪之人,今并置缧绁,互相驚疑。天時炎熱,獄氣熏蒸,惹拘攣數日,人将不自保矣。”要求先将衆官員釋放,再來破案。劉謹見李東陽态度強硬,不敢得罪人太多,隻得作罷。

劉謹對退休回鄉的劉健、謝遷等人仍不放過,于正德四年二月羅織罪名将他們抓捕。李東陽極為憤怒,立即出馬斡旋,才使他們轉危為安。

李東陽深知,劉謹不除,禍亂不止,必須想方設法除掉。正德五年,甯夏藩王朱寘鐇以誅劉謹之名起兵叛亂,很快打到了陝西。武宗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亂了方寸,急召李東陽研究對策。李東陽趁機舉薦楊一清提督軍務,并派張永為監軍。

楊一清也是湖南人,“楚地三傑”之一,視李東陽為恩人。張永雖是閹黨,但素與劉謹不和。李東陽與楊密議,要他與張齊心協力,聯手平定叛亂之後再除掉劉謹一夥。楊一清平叛大軍所向披靡,很快将叛亂平定。張永回朝複命,趁機向武宗面奏劉謹閹黨妄圖篡位的罪行。武宗終于醒悟,派人抄了劉謹的家,果真抄出了龍袍、玉玺等罪證。

對于罪該當誅的劉謹,武宗卻動了恻隐之心,令其“谪居鳳陽”。李東陽得知消息後十分焦急,擔心劉謹東山再起,必須痛打“落水狗”,立即通知科道官員揭發劉謹的種種罪行。武宗才下決心将劉謹淩遲處死,閹黨被一網打盡。

李東陽立朝50年,上救亂政,下援善良,兩袖清風。他死後家無餘錢,竟靠門生故吏捐助方能入土為安。如此清廉的高官,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堪稱鳳毛麟角。

【來源:株洲晚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緻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