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失意人生與思想巨擘:明末清初黃宗羲的政治思想

作者:江南蓑翁

導語:黃宗羲,字太沖,号南雷,人稱梨洲先生,明神宗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出生于浙江餘姚,他的一生波瀾壯闊,曾指斥過魏忠賢閹黨,并聲讨過奸臣,在明亡之後,堅持組織義兵,進行抗清活動,晚年抗清失敗後,隐居不仕,發憤著書,代表作有《明夷待訪錄》、《明儒學案》等,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黃宗羲去世,他的一生思想極其豐富,本文嘗試從政治思想方面分析他的思想主張。

1.黃宗羲政治思想形成的背景

黃宗羲出生于普通的讀書人家庭,他的父親黃尊素于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考中進士,次年被任命為甯國府推官。明朝末年,政治比較腐敗,以顧憲成和高攀龍為首的知識分子在江蘇無錫的東林書院講學,逐漸形成了東林黨,東林黨人批評朝政,議論時局,成為政治上的反對派。黃尊素一向為人正直,受東林黨人影響,也加入了東林黨。自黃尊素在天啟三年(1623年)來到京城以後,他與東林黨友人時常聚在一起,對時局發表自己的看法,他們反對執政者閉塞言路,對老百姓竭澤而漁,要求改革弊政,減輕賦稅,以緩和社會沖突。

失意人生與思想巨擘:明末清初黃宗羲的政治思想

黃宗羲

天啟年間,以魏忠賢為首的宦官掌握了朝政大權,形成了閹黨集團,黃尊素作為東林黨的領袖之一,多次上書皇帝,揭露魏忠賢集團的醜惡事迹,是以遭到閹黨的迫害,天啟五年(1625年),黃尊素被削職回到原籍。次年三月,魏忠賢又構罪于黃尊素,黃尊素随即被逮捕入京,當年六月,黃尊素在獄中死去。父親參加的東林黨給了黃宗羲很深的影響,使他從小就具備了憂國憂民的意識,并有強烈的的社會責任感和正義感,他的一些政治思想也深受東林黨人的影響。

失意人生與思想巨擘:明末清初黃宗羲的政治思想

魏忠賢

黃宗羲從小在家裡博覽群書,但是并不喜歡看八股文,而是廣泛閱讀天文、曆法、六經、音樂、數學、佛教等方面的書籍,對此他的父親并不幹涉,而且鼓勵他涉獵更多種類的書籍,這為他豐富的學識打下了牢固的基礎。此外他特地到山陰(今浙江紹興)跟随著名學者劉宗周學習,在老師的教誨下,黃宗羲成長的很快,他的思想也深受老師劉宗周的影響。在讀書期間,目睹明末時局的敗壞,他同他父親一樣,于崇祯三年(1630年)選擇加入了文人組織複社,黃宗羲在複社結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知識分子,對當時的政局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他在參加複社期間,參與了反對阮大铖的鬥争。

失意人生與思想巨擘:明末清初黃宗羲的政治思想

東林書院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大軍攻破北京城,明朝滅亡。雄踞關外的滿清軍隊随即入關,打敗李自成軍隊,并迅速南下,開始建立起對全國的統治。黃宗羲面對清朝入關,在家鄉浙東組織義軍抗擊清軍,并參加了魯王政權,順治三年(1646年),魯王政權被清軍消滅,黃宗羲在朋友的幫助下,幸運的躲過了清軍的追捕。他在目睹明朝滅亡的慘狀後,痛定思痛,開始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政治思想。

失意人生與思想巨擘:明末清初黃宗羲的政治思想

李自成

2.黃宗羲在政治上的思想主張

他主張“天下為主,君為客”,這直接來源于孟子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思想,民本思想認為一個政權要想長久下去,必須要以民為本,深得民心。黃宗羲認為君民關系,君臣關系都應做一個重新的定義,作為君主,不能以一己之利害而左右天下之利害,君主要作為天下人的公仆而服務,以人民為主,不能使天下從屬于君主。作為大臣,他們與君主一樣,都是為天下服務,為萬民服務,而不是為君主服務,這就否定了君臣之間隸屬與被隸屬的關系。

失意人生與思想巨擘:明末清初黃宗羲的政治思想

孟子

黃宗羲還認為天下的治亂不在于一姓的興亡,而在于“萬民之憂樂”。作為大臣,要輔佐君主,共同為天下興利除害,以達到萬民之樂的目的。對于無道的君主,大臣不應該盡愚忠,而是應該勇敢的同他們作鬥争。但在君主高度專制的情況下,君臣關系被颠倒,成為“以謂臣為君而設者也。君分吾以天下而後治之,君授吾以人民而後牧之,視天下人民為人君囊中之私物。”要實作萬民之憂樂,則必須從私人的利欲出發,從天下群眾的生存出發,施行仁政和德政。“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寬松刑罰。

失意人生與思想巨擘:明末清初黃宗羲的政治思想

《明夷待訪錄》

黃宗羲在著作中對帝王進行了嚴厲的批判,他認為現在的君主颠倒了主客關系,把天下當做自己的産業,“以我之大私為天下之大公”,為滿足一己之私利,“屠毒天下之肝腦,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産業”,“敲剝天下之骨髓,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樂”,他尖銳指出專制君主制度下的的法律是“一家之法,非天下之法”,是以是非法之法,最後黃宗羲認為“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他對明太祖的嚴刑酷法,濫殺功臣也表達了強烈的不滿,并認為朱元璋廢除宰相制是重大的失誤。

3.民本思想在民生上的延伸

黃宗羲認為民生問題關系到社稷的生死存亡,明王朝的滅亡與民生凋敝有着重大的關系。在改善民生的問題上,他認為首先是改革稅費制度。黃宗羲援引以往各朝的經驗,認為盛世的出現均與輕徭薄賦有關,這些稅制的改革有力的減輕了農民的負擔。明末以來,朝廷不斷加重農民的稅負負擔,征收各種苛捐雜稅,比如說加派“三饷”,緻使老百姓無力承擔沉重的賦稅,進而紛紛铤而走險,走上與朝廷對抗的道路。

失意人生與思想巨擘:明末清初黃宗羲的政治思想

複社

黃宗羲指出了曆朝的土地和賦稅制度存在的問題,概括為“三害”,即“積累莫返之害”、“所稅非所出 之害”和“田土無等第之害”。為解決“三害”,他提出了黃宗羲定律,即是“反積累以前而為之制”;對“上授之田”與“自有之田”征 收不同稅率;“任士作貢”,即按當地所産征收實物,反 對田賦征銀;“下下為則”,以最差田地的産量作為确定田賦的标準和準則。

失意人生與思想巨擘:明末清初黃宗羲的政治思想

《明儒學案》

另一方面,黃宗羲批判了“農為本,工商為末”的觀念和重農抑商的政策,他認為工商皆本,工商的地位與農業的地位同等重要,并提出了一系列利于工商業發展的建議,黃宗羲重視工商業發展的觀念與重商的浙東學派息息相關。

4.蓑翁說

黃宗羲力圖從春秋戰國的民本思想中找到力量來對抗君主專制制度,但總體并沒有跳出儒家的民本思想的架構,沒有發展出現代的民主思想,沒有從制度上來限制君權,仍然具有極大的局限性。清朝建立以後,為了籠絡漢族知識分子和控制中國,大力宣揚儒家的忠君思想,大搞文字獄,緻使黃宗羲的思想被埋沒兩百年之久,直至清末,革命黨人重新發掘出了黃宗羲思想中的民主思想,進而轉變成了反對清王朝統治的思想武器。

圖檔來自網絡,侵權删除。

參考文獻:

1.(明)黃宗羲:《明夷待訪錄》

2.謝國桢:《黃梨洲學譜》

3.王政堯:《黃宗羲》

4.張師偉:《民本的極限—黃宗羲政治思想新論》

5.樂承耀:《黃宗羲民本思想及其啟示》

6.允春喜:《黃宗羲民本思想理論淵源》

本文由江南蓑翁團隊創作,版權歸江南蓑翁團隊所有,如有抄襲等侵權行為,本賬号保留訴諸法律權利。

失意人生與思想巨擘:明末清初黃宗羲的政治思想

歡迎關注頭條号/微信公衆号/網易号:江南蓑翁

合作與轉載,請聯系:[email protecte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