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90後”蘭州刺繡藝人劉瑤我的未來不是夢

作者:光明網
“90後”蘭州刺繡藝人劉瑤我的未來不是夢

劉瑤正在進行創作 周言文攝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周言文

近日,一組展現敦煌手姿的刺繡扇面作品在網絡上大火,精美獨特的扇面讓人忍不住想要了解它們背後的故事。是以,這組手繡扇面的作者——蘭州“90後”刺繡藝人劉瑤就成了故事的關鍵。

“敦煌手姿”展現傳統中國文化

“手部看似簡單的線條,實則比較難畫,需要非常紮實的繪畫功底才可以。每創作一幅刺繡作品,需要先簡單描畫出輪廓,再用針線繡出。”

一頭卷發,帶着金邊圓眼鏡,時尚潮流,初見劉瑤的第一印象,就是一個年輕時尚的小女孩。但一說到最近大火的“敦煌手姿”系列作品,劉瑤就立刻變身專業的刺繡藝人。

據劉瑤介紹,本次“敦煌手姿”分為3個系列,每個系列4把扇面,分别為佛手系列、觀音手系列、持花手系列,總共12把扇面,把把都不同。

在劉瑤心中,12把精美的手繡扇面,就是12件獨一無二的藝術品。從2018年12月底,劉瑤才開始正式着手繡成品,雖然完成一把手姿扇子的成品,隻需要2至3天的時間,但是在這之前,劉瑤已經做了大約近兩年的準備,從繡線到扇面、材質、顔色、形狀、大小等等,方方面面進行了各種嘗試。這兩年期間,劉瑤是全身心投入到敦煌手姿的創作上。有了充足的準備之後,劉瑤開始正式動手刺繡。隻用了2個多月的時間,便完成了3個系列共12把“敦煌手姿”的團扇刺繡。

“真的做了很多嘗試和準備。想做敦煌題材已經很久了,也搜集了很多資料和素材,醞釀了很久才決定用手姿來展現。手姿也成了敦煌石窟畫中極具藝術價值得一部分。‘手’可以幫助人們傳遞情感、語言,手勢也是一種資訊交流媒介。敦煌壁畫中的各種手姿,更表達了各自不同的含意與情态。從無到有,每一個細節都反複推敲。”看着手中的扇面,劉瑤感慨地說到。

祖孫三代刺繡世家

“我的外婆和媽媽,也做刺繡。我從小是在刺繡女紅的氛圍中長大的。”在工作室,劉瑤還帶來了外婆和媽媽的刺繡作品。

回憶起小時候,外婆做得最多的就是荷包和窗花。每到節日,鄰裡和親朋都來找外婆做荷包、剪窗花。在劉瑤一周歲的時候,外婆特意做了一個非常大而精美的荷包,寓意平安健康的五毒、生肖、花卉都将外婆對劉瑤的愛,通過一雙巧手,做成了荷包。這個荷包,劉瑤珍藏至今。

在劉瑤的珍藏中,還有一幅炕簾。這是劉瑤媽媽在出嫁時,給自己準備的嫁妝。上面繡着顔色鮮豔、生動活潑的年畫娃娃。“這個炕簾,用的是剁繡的手法,現在看來,不管是繡法、配色、構圖等,一點都不過時,技法也相當精湛。是以我經常感歎,在那個物資匮乏,資訊相對閉塞的年代,我媽媽沒有人指導,隻憑着所見到的和自己想象的,摸索、鑽研,有了這麼高水準的刺繡技藝。”說

道外婆和媽媽,劉瑤一臉自豪。從喜歡到熱愛無悔創業

大學畢業以後,劉瑤放棄了高薪和成熟的發展市場,毅然回到了蘭州,慮規劃了很久,決定把刺繡當做一生的職業,開了工作室,專心刺繡。

2017年8月,楊麗萍在甘肅大劇院進行了一場《孔雀之冬》的演出。劉瑤受邀請,結合舞蹈内容,創作了三把以銀、白兩色,表現孔雀向死而生為内容的純立體圓扇。精美獨特的手工團扇,一下子吸引了楊麗萍,當場就收藏了其中的兩把。有了大咖收藏的肯定和鼓勵,劉瑤便更加堅定了繼續走這條路的決心。

“在創新的時代,不能再拿古代的東西再創作古的東西,而是應該加以創新。用現代的材料和表現方法,用創新與創意,展現中國本土的藝術特色。比如,我會用不同的刺繡方式和材質去表達出來。”

敦煌“飛天”,是劉瑤即将要着手創作的新系列扇面,對于未來,劉瑤表示,希望可以盡自己所能把刺繡帶動大衆,開設一些刺繡興趣課,讓更多的人重新了解中國傳統刺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