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沉迷複仇 “UFC女王”龍達·魯西敗給了自己的驕傲

作者:酒死了

龍達·魯西與UFC總裁達納·懷特第一次會面時,表達了想讓UFC加入女子賽事。那時的她熱情四射、充滿魅力,對女性能夠加入UFC飽含憧憬,自信能夠在該項目中引領潮流。

“在那次談話中,我一直在感歎。如果我們真的執行此事,就是這個女人來做!”懷特回憶道。

而最近的一次與魯西交流,則是美國當地時間12月30日晚被阿曼達·努涅斯直截了當一輪KO後,整個談話中,魯西近乎完全沉默。“我抱了她快45分鐘,并告訴她,‘我很愛你,無論你之後如何選擇,我都支援你。是你開創了女子UFC,這不能沒有你,你也是我做過的最佳選擇’。”

兩次對話相隔了近五年,可一切都已物是人非——無論是整個世界、這項運動,還是龍達·魯西她自己。

她沒能繼續戰鬥下去,而懷特卻堅持了下來。

在很多方面,魯西已經偏離了拳手的職業軌迹。她公開表示過對結婚、生小孩的渴望,想要在鎂光燈之外展開新的生活;有為她而創作的電影角色,她也在各種項目中擔任過執行制片人;她在UFC上獲得過數千萬美元的收入、極高的行業認可與其他項目支援;她的自傳成為暢銷書籍,她的巨力與野心使他成為女英雄般人物。

這些成就并不表示她無法再成為一名冠軍拳手,但她可能不再需要追逐“第一”的頭銜了。沒有比賽的這大半年中,魯西一直在找堅持的理由——她是在尋求複仇?還是想要赢得尊重呢?

2015年10月,龍達·魯西意外地被霍莉•霍爾姆在第二回合KO後,她是一直在謀劃“複仇”嗎?也許這就是關于精神遺産與自尊心的對決。這個世界上最厲害的女人無法接受一場失利,以至于她必須回來,挽回尊嚴。“我想要賽後能夠驕傲的離開,我不希望‘夠好了’成為我的精神遺産,”魯西賽前曾這樣講過。最終她踏上了這場關于尊嚴與複仇的征途,即使如此,她還是得問一問自己參賽的初衷。

抓住機遇沒有錯,渴求更多也沒有錯。這份渴求正是推動她不斷努力、成長的主要原因,也推動她成為一個引人注目的明星、吸引大批的粉絲。女性往往害怕表露自己的野心,而魯西不但盡力争取,還拒絕遮遮掩掩。也正是因為她以前足夠強大,是以才能說出那些話。

但是,輸給了霍爾姆後,她似乎有點彷徨了,好像無法成為堅不可摧的“女超人”。

這場和努涅斯的比賽前,她三緘其口,說什麼都無益于她赢得比賽。她甯可上上艾倫秀、柯南秀和ESPN的訪談,都不會參加傳統比賽周的推廣宣傳與媒體活動。

她在走自己的路,而不是其他人期待的那樣。

幾周之前有男同僚說:“我聽說她打的越來越差了,都上不了紐約的台面,也不想着提升自己能力。”——“越來越差”這個詞很引人注目。

實際上,在她輸給霍爾姆之後,競技狀态逐漸變好,遠離曝光後她的心理與精神也得到了恢複。但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墜落神壇後也就失去了支援的動力。太多的情緒夾雜在其中,難以預料之後她會怎樣。與其去試圖了解她,還不如直接認定她心态已支離破碎。這就是魯西的問題,面對人們的質疑與失望,她很難釋懷。她從來都沒有真正接受與霍爾姆對決的失敗,而是不斷的區隔開來。

在與努涅斯比賽中,她的表現就好像還沒有從一年前的陰影中走出來。面對努涅斯,她鮮有頭部移動與防守,并被對手連續擊中頭部,48秒的閃電戰後,比賽結束。

依靠在籠邊的魯西臉上挂着難過的表情,努涅斯走過來抓着她的肩膀緻以敬意,對手說“你為這項運動做出了太多的貢獻”,但現場的魯西支援者陷入了震驚與傷心之中。

懷特說:“我走出賽場後看到人們哭成一片,她是一位無與倫比的偶像、搭檔和朋友。成百上千的人喜愛她,而她也真的值得這些喜愛。我遇到過許多當紅明星,他們有的不值得被你們喜愛。但龍達·魯西與他們不同,她非常棒。”但是,懷特也無法回避魯西未來的退役計劃,這或許是她職業生涯的最後一場比賽,但懷特和她的團隊認為,一切還需要時間來做最終決定。

這次失敗可能标志着魯西職業生涯的結束,但真正的強者,其實需要面對失敗,處理好失敗。

NBA的頭牌球星勒布朗·詹姆斯可能可以給魯西一些建議,他也是她的支援者之一。勒布朗·詹姆斯在采訪中表示,相似的經驗使他能夠了解魯西。“在體育競技中,人們會把你捧到天上去,然後再毀了你,這正是她所經曆的事情。作為運動員我也曾經曆這樣的事情,能夠與她感同身受。人們不知道她的心理狀态,也不知道她是否還有動力,隻是能夠分辨她在努力。可是人們更喜歡從高處墜落的故事,而不是如何攀登到頂峰。”

前湖人隊球星科比·布萊恩特與勒布朗也有相似的感受。科比認為魯西為MMA所做的一切值得稱贊與緻敬,而不是對她的指責。科比在推特上寫道“不要指責魯西的失利,她讓這項運動聞名于世所做出的努力,值得最大的褒獎。”

勒布朗與科比都經曆過職業生涯的低谷,但也通過堅持與專注重獲成功。這一切會同樣發生于魯西身上麼?這得由她自己說了算。

但如果這是她的最後一戰,懷特希望龍達·魯西知道自己留給UFC的一切彌足珍貴,“所有的一切都是因龍達·魯西而産生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