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綜合

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生命禁區”過冬是什麼感覺?也許你會說“冷”,可首次在這裡野戰過冬的西藏軍區某旅官兵卻說他們很溫暖!請關注今日《解放軍報》的報道——
西藏軍區某旅首次在高海拔地區野戰過冬—
海拔4657米,駐訓營地暖流湧
■解放軍報記者 馬三成
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生命禁區”過冬是什麼感覺?也許你會說“冷”,可首次在這裡野戰過冬的西藏軍區某旅官兵卻說他們很溫暖!
2月1日淩晨1時50分,記者來到海拔4657米的西藏軍區某旅合成一營駐訓地。正在營門執勤的兩名哨兵,分别是裝步一連三班下士程勁和七班副班長屠大彪。
“夜裡站崗冷不冷?”記者關心地問道。
“不冷,不冷!”程勁搶着說,哨樓裡有火爐,站哨時穿的都是特制的防寒服,再裹上羊皮大衣,風雪再大也不冷。
“在野外駐訓,大夥吃得咋樣?”“吃得很好!”屠大彪介紹道,中午晚上六菜一湯,早餐也很豐盛。因為海拔高、氣壓低,饅頭包子很難蒸熟,教導員王延超就和炊事班一起研究用高壓鍋蒸包子的竅門,幾經周折,終于讓官兵吃上了色香味俱佳的包子。
提起王延超,屠大彪一直心存感激。去年7月,屠大彪在一次夜間訓練中不小心受傷,門牙斷了半截。王延超知道後,專門交代炊事班換着花樣給他做些易嚼好咽的病号飯,并叮囑他多用鹽水漱口。
“長時間在高原駐訓會不會很寂寞?”聽了記者的問題,下士程勁直搖頭,掰着指頭列舉了一堆“暖心事”:每個宿舍都有電視,天天可以看新聞;上級給駐訓地安裝了通信裝置,保證手機有信号,友善大家給家裡打電話;營區裡有健身房、野戰文化帳篷,可以看電影、唱卡拉OK;餐廳帳篷有火爐和音響,吃飯時也能聽音樂……
“上級為我們辦的實事不隻這些。”同行的王延超接過話茬說,“雖然我們營單獨駐訓,但隻要戰士們需要的,上級基本都想到了。”
“西藏軍區給首次在高海拔地區野戰過冬的部隊全部采購安裝了集裝箱闆房,每個宿舍都配發了火爐和充足的煤,夜裡溫度能達到20℃以上。天再冷,戰士們沒有凍感冒的。”王延超說。
第二天,記者從旅政委朱峽餘口中得知,王延超在正營職崗位已經幹了8年,當教導員6年來,年年和戰士們一起過春節。
記者感到,正是一名名像王延超這樣的黨員幹部,像一盆盆熊熊燃燒的“炭火”,溫暖着練兵備戰的“生命禁區”,溫暖着雪域高原!
(解放軍報拉薩2月5日電)
近日,新疆阿勒泰地區氣溫驟降,最低溫度達到零下45攝氏度。駐守在中蒙邊境布爾根河畔的陸軍某邊防團塔克什肯邊防連官兵冒嚴寒、迎風雪,堅持巡邏到點到位,忠誠守衛在祖國的邊防線上。
阿勒泰軍分區吉木乃邊防連維護邊關群衆生命财産安全—
-29℃,雪野叢林驅群狼
■王子冰 解放軍報記者 李 蕾 中國國防報記者 佟欣雨
深冬的新疆吉木乃縣冰天雪地,受持續低溫寒潮影響,邊境沿線頻繁出現覓食的狼群蹤迹,牧民生命财産安全受到嚴重威脅。2月初,新疆阿勒泰軍分區吉木乃邊防連聯合駐地派出所、民兵和群衆開展驅狼行動。
“吉木乃邊防連駐守在阿克庫姆沙漠邊緣,駐地叢林與沙漠相連,生活着野豬、沙狐、狼等多種野生動物。”帶隊的團副參謀長、哈薩克族幹部海拉提介紹,目前已有5戶牧民的數十隻牲畜被咬死咬傷。
為應對遭遇狼群時可能出現的情況,官兵除了攜帶槍支外,還帶了鞭炮、火把和鐵棍等物品,在邊境生活多年的哈薩克族牧民加山别克還用鞭炮内的火藥加上牛糞制作了“驅狼煙”。
“狼怕火光和金屬撞擊聲,鞭炮不能多用,用過幾次它們就不怕了。”加山别克一邊帶路,一邊向官兵普及野外驅狼知識。-29℃的嚴寒中,官兵一路穿林涉沙,邊走邊燃放“驅狼煙”,還不時在灌木叢和雪地裡布置紮好的草人,威懾狼群。
“這裡有可疑腳印!”突然,四級軍士長王亮在雪地上發現幾串腳印。大家圍上來,隻見潔白的雪地上,一串淺淺的腳印向叢林深處延伸,海拉提仔細觀察後判斷是狼的腳印:“狼的腳印比狗的腳印要大,而且它們走路時很輕,不會有太深的痕迹,但爪尖比較明顯。”
沿着狼留下的腳印,官兵邊燃放“驅狼煙”邊向前搜尋。忽然,前方十幾米處的灌木叢中傳出窸窸窣窣的響聲。
“有狼!”加山别克低聲提醒,然而不等他點燃鞭炮,狼群已迅速消失在雪海深處。
“咱們人多,還帶着家夥什兒,狼聰明得很,躲得快!”加山别克說着,在四周堆放起“驅狼煙”并點燃。
“駐守在狼群出沒的地方,大家對狼的習性都有一定了解。”王亮說,此次驅狼行動前,連隊專門進行動員和教育訓練,針對野外遭遇獨狼、狼群的情況分别研究對策,總結出“冷靜對視、尋找火光、彎腰後退、制造聲響”的16字口訣,還印制了驅狼知識宣傳單發放到駐地群衆手中。
徒步10餘公裡,官兵繞着牧民冬季放牧的場地走了一大圈,攜帶的“驅狼煙”已經燃放殆盡。驅狼行動結束後,連隊官兵還幫助牧民加強羊圈,雖然不能根除狼害,但可以讓他們過一個安全祥和的春節。
“維護邊關安甯和群衆生命财産安全,子弟兵責無旁貸。”回連隊的路上海拉提說,官兵常年駐紮在這裡,既要嚴控盜獵,更要減少狼害發生,不負人民群衆的托付。
(解放軍報吉木乃2月5日電)
無錫聯勤保障中心某旅加速推進保障能力生成—
聯戰先聯訓 聯訓更聯心
■解放軍報記者 賴瑜鴻 特約記者 高 潔 黃曉華
數九寒天,雪壓枝頭,華東大地,多支應急保障力量聞令而動。
清晨6時許,某獨立汽車營專項運輸分隊接到緊急拉動指令,官兵全副武裝迅速到位,幾十台運輸車在規定時間内快速駛出營區;某綜合倉庫物資緊急前送分隊将規定基數的給養、油料、彈藥等物資前送至指定地域;第101醫院綜合手術隊攜帶戰備物資和藥品器械快速集結出發……
連日來,無錫聯勤保障中心某旅抽組運輸、醫療、油料、物資等機動保障子產品從遠隔千裡的營盤、洞庫和醫院緊急出動,檢驗任務部隊真打實備狀态和支援保障能力。
記者在該旅戰勤值班室看到,值班參謀于春輝運用聯勤保障綜合值班系統,實時監察記錄所屬應急保障分隊緊急拉動情況。“這樣的緊急拉動以後将常态化組織,讓真打實備觀念深入官兵。”于春輝對記者說。
調整改革前,保障旅平時預編于原聯勤分部,由分散配置的彈藥、油料、物資、衛生等保障子產品組成,旅機關和各子產品官兵都是預任的,訓練往往難以全過程落實。
“現在不一樣了!”旅上司告訴記者,新的聯勤保障體制下,他們作為聯勤保障部隊的拳頭力量,為作戰部隊實施戰場伴随保障。為此,從調整組建之初,他們就着眼建構平戰一體快捷高效的保障力量,堅持專司主營、主業主抓,一切工作向戰鬥力聚焦、向保障力發力,邊籌備邊練兵,邊推進邊備戰。
聯戰先聯訓,聯訓更聯心。随後,他們又結合這次拉動檢查情況加緊備戰步伐,旅上司帶隊走訪對接戰區聯指和作戰部隊,初步建立定期聯系、态勢共享和聯演聯訓等制度機制;機關各部門堅持以聯為綱、體系融合,制訂完善年度訓練計劃和專項訓練計劃,采取先分後合的方式,組織各子產品進行融合訓練,確定任務分隊随時能夠拉得出、上得去、保得好。
去年,該旅調整組建不久,就抽組醫院野戰醫療隊和某綜合倉庫野戰油料隊參加戰區陸軍實兵演習,探索聯勤保障子產品融入聯合作戰方法路子,取得了保障子產品戰鬥力考評标準等一系列實用成果。
(解放軍報上海2月5日電)
第72集團軍某陸航旅緊盯戰場需求提升打赢本領—
“樹梢殺手”的新跨越
■解放軍報記者 代 烽 特約記者 曾 濤 通訊員 尹 虎
深冬的金陵,寒風刺骨。2月2日清晨,第72集團軍某陸航旅2架武裝直升機迅速升空,沿着起伏的地形貼着樹梢飛行,規避“敵”雷達探測,成功實施超低空隐蔽突防,對某新戰法進行了再次檢驗和完善。
“陸航部隊作為新型作戰力量,是未來資訊化條件下實施空中突擊和立體打擊的拳頭力量,必須搶占先機、乘勢而上。”旅長盛建忠說,多年來,旅隊堅持仗怎麼打兵就怎麼練,由支援保障向主戰主用轉型,由區域防衛向全域作戰拓展,由陸上作戰向海上作戰延伸,“樹梢殺手”不斷實作新跨越。
練兵備戰,時不我待。數年前,該旅率先列裝某新型武裝直升機,訓練一無教材可循、二無經驗可鑒。盡管困難重重,時任參謀長的盛建忠毫不猶豫地向黨委遞交了“第一飛”申請,立下了“一個月能飛、半年能打、一年能戰”的軍令狀。
憑着敢闖敢幹不服輸的勁頭,該旅官兵飛出了驕人戰績:列裝21天實作全軍陸航部隊“第一飛”,158天打出全軍陸航部隊“第一彈”,不到一年成建制打響聯合作戰演練“第一仗”。
有了直升機的參與,演練也似乎“上了層次”,但陸航飛行員對地面指揮員的作戰意圖、戰鬥背景不甚了解,直升機“高高地飛來,又高高地飛走”,導緻空地演練“貌合神離”的現象越來越凸顯。
該旅黨委一班人敏銳地意識到:必須轉變“你打你的、我飛我的”陳舊思想觀念,加速實作陸航部隊從支援保障向主戰主用轉型。
他們化被動為主動,每次聯合演練,都專門成立指揮所,從戰役籌劃到具體戰術細節,相關指揮員和飛行員全程介入,與兄弟部隊面對面協商交流。他們還主動與駐地軍隊院校和友鄰部隊建立長效合作機制,先後解決與海軍艦艇、空軍預警機、陸軍特戰分隊等多軍兵種資料聯通問題,實作态勢和資源共享。
鐵翼飛旋,硝煙彌漫。一次聯合演練中,該旅一名飛行員在執行戰場偵察時,發現藍方1個機動炮兵分隊和3輛裝步車正向紅方側翼迂回。情況緊急!這名飛行員迅速向紅方指揮所報告情況,用自身火力對裝甲目标進行精确打擊,同時引導地面火力分隊對機動炮兵分隊實施火力摧毀,并及時向指揮所報告毀傷效果。戰後,紅方指揮員對此給予高度評價:“陸航部隊主動融入體系,主戰主用,功不可沒。”
(解放軍報南京2月5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