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一篇從清華大學“樹洞”裡流出的帖文感動了許多網友,作者用簡單、樸實的語言自述其在清華大學讀書期間的“艱苦生活”。
這篇文章被網友稱之為“現實版的《送東陽馬生序》”,讓許多網友讀完之後“兩眼泛淚光”,作者以其特有的真誠、堅韌和善良,獲得了廣大網友的極力稱贊。
這篇文章被作者“貼進樹洞”,引發了極大的關注,即便是作者并未留下姓名,也未征得作者同意,網友們還是紛紛轉發了此文,因為它實在是太勵志了。
11月9日,澎湃新聞官方賬号公開釋出了《從受助到助人,出自清華“樹洞”的溫暖獨白》的文章,讓網友們再次拜讀了這個感人的故事!
作者是誰?目前我們還不清楚。在貼文中,他沒有留下任何姓名,我們姑且稱他為“無名洞主”吧。
在這個“無名洞主”的帖文當中,網友們特别關注到了作者在清華大學讀書期間的“超低生活費”。
這個“超低生活費”到底有多低?每個月400元的生活費,每天算下來隻有10元,作為在清華大學讀書和生活,這個生活費算不算“特别低”呢?
根據作者的自述,他是屬于清華“特困生”,來自安徽的一個單親家庭,家裡特别貧困,上大學時就拿不出一分錢。
那麼他是如何上大學的呢?由于學生的成績十分優秀,學校給了他三份獎學金:一份新生二等獎學金5000元,一份助學金5000元,還有一份企業類獎學金3000元。
這就是他的全部經費。總計13000元,減去學費6500元,還剩6500元用作生活費。在這6500元裡,他還留了一半的錢購買電腦,這個學習必須要用到的。
所有的費用減除,剩餘3200元生活費,分到8個月當中,每個月400元。在這400元中,他還存下了100元的“巨款”,每個月生活費控制在300元左右。
天哪,每個月300元生活費,每天就10元左右,這難道是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生活水準?我特意去查詢了一下作者的讀書時間,他是從2014年讀大一,2018年大學畢業的。
2014年的生活水準跟現在也相差無幾,而且這是在北京,該生是在上大學。我記得,當時我們高中階段,一個學生每周都生活費大約在200元左右,一個月的生活費平均在800元左右。
由于每天隻有大約10元的生活費,這位學生不得不省吃儉用。他究竟怎麼個“省吃儉用”法?
我們來看看他的“一日三餐”:
早餐:搭配①,0.4元的豆漿+2個0.25元的小包子+1個雞蛋
搭配②,1個0.4元的油條+1個雞蛋
午飯:4兩米飯(0.9元)+1份排骨洋芋(3.5元)
晚飯:4兩米飯(0.9元)+素菜(白菜,豆腐,白蘿蔔絲,豆芽菜,總結0.5—1元)
看見沒有?每天吃“8兩米飯”,這可是一般人都達不到的食量。也許有人說,這說明學生的飯量“很大”,真的如此嗎?
實際情況卻是:由于沒有多餘的生活費,學生不得不吃這麼多米飯啊,一是米飯便宜,二是它能撐肚子!
這就是每天吃“8兩米飯”背後的故事,這位學生從來不喝飲料,他每天拿着兩個空瓶子去圖書館、教學樓接水喝,因為那裡的水是“免費”的。
貧困的生活,讓這位學生學會了精打細算。在300元生活費之外,他還保留了100元“巨款”。
而這100元,他主要用于理發、洗澡、充話費,一共40元,剩餘60元可以自由支配。在大學的前兩年,“無名洞主”就是這樣堅持過來的。
有人猜測,這個“無名洞主”應該是男生,能夠吃那麼多米飯的隻有男生了;也有人說,“無名洞主”可能是女生,因為她的生活過得如此精打細算,如此勤奮能幹,一個是女生吧?
到目前為止,“無名洞主”究竟是誰?他究竟是男生,還是女生?現在我們也無法得知。
但是,從作者的生活費開支當中,我們的确看到了他的精打細算;然而,這個“無名洞主”所展現出來的積極精神,還不止于此!
1.從精打細算中,見出“堅強和樂觀”。
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作者仍然能夠省吃儉用,認真讀書,而且還經常鍛煉身體,足見其堅強和樂觀。雖然是為生活所迫,但在精打細算中,我們仍能夠看到作者在生活方面的某些高貴品質。
2.從兼職家教中,見出“真誠和善良”。
從大三開始,作者就開始尋着“自己養活自己”。他跑到離學校非常遙遠的地方去找了一份家教的兼職工作,收入很低,每小時100元,不但要為學生講課,而且還有幫助家長“接送學生”,其真誠和善良感動了家長。在第二年的家教中,雖然他決定不再幫助家長接送學生,但是仍然收取100元的家教費用,并主動不漲價。
3.從愛心傳遞中,見出“熱忱和感恩”。
作者“無名洞主”依靠各種獎學金、助學金讀完了大學大學。研究所學生畢業後,他自力更生,找各種兼職,賺到了更多的錢,他決定不再申請助學金了,将助學金留給那些更需要的人吧。不但如此,他還每學期省出3200元,資助4名孩子一學期的生活費和學雜費等。将學校的愛心傳遞到社會中去,懂得感恩,回饋社會,這種精神更是當代青年學習的榜樣!
這篇貼文釋出到網上之後,讓很多人不但感動了,而且沉默了。
當今社會,物欲橫流,很多學生都過着“舒适”甚至“奢華”的生活。其中一些孩子,互相攀比,奢侈浪費;還有一些孩子,則整天沉淪遊戲,不知春秋。
絕大多數學生,一頓飯的生活費都遠遠超過了10元;還有不少學生,每個月的生活費遠遠超過1000元。他們拿着這麼多生活費,吃喝玩樂樣樣做,就是不學習!
有人說,現在物質生活的确有這麼豐富了,那種艱苦奮鬥的精神已經“過時”了!現在每天不需要吃“8兩米飯”,他們不需要“吃得多”,而是需要“吃得豐富”。
也許,這的确是時代的變幻吧!但是,物質豐富的時代,我們就不需要“艱苦奮鬥”的精神了嗎?
明代文學家宋濂在《送東陽馬生序》裡面寫道:
“今諸生學于太學,縣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如今的學生們在太學中學習,朝廷每天供給膳食,父母每年都贈給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沒有凍餓的憂慮了;坐在高大的屋子裡面誦讀經書,沒有奔走的勞苦了;有司業和博士當他們的老師,在學習上反而無所收獲了!
著名的唐代大詩人王勃在《滕王閣序》裡面又說:“老當益壯,甯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這種“窮且益堅”的精神,能磨砺一個人的堅強意志,更能塑造一個人的偉大人格!
我想,這樣的“窮且益堅”精神,在物欲橫流的時代,更是不可缺少!沒有艱苦奮鬥,沒有堅強意志,就不可能創造美好未來!
【圖檔來源于網絡,非本文主人公,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