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廣西利用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蟲

作者:劉福兵

編者按: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意見》,明确提出要建設生物天敵繁殖基地,擴大生物替代防治技術試點規模,天敵生物防治迎來發展新機遇。

近年來,廣西針對甘蔗螟蟲發生趨重、螟蟲世代重疊等發生情況複雜、抗藥性增強防治難度大,導緻農藥用量居高不下的生産上急需攻克的重大課題、技術難題,開展了螟黃赤眼蜂規模化繁育和放蜂治螟技術攻關與示範推廣。在廣西農墾國有金光農場5萬多畝示範園裡,甘蔗田完全實作了“一藥不打”。

本報記者缪翼實習生梁歡歡

“我家這塊地已經種了20多年甘蔗,螟蟲每年都有,近幾年尤其嚴重,噴灑農藥效果也不明顯,産量還是會大大減少。一隻、兩隻、三隻……你看這甘蔗怎麼正常生長呢。”時下正值甘蔗收獲的季節,甘蔗螟蟲造成的危害讓廣西南甯市吳圩鎮壇白村蔗農梁文達苦不堪言。

每年春天甘蔗剛長出幼苗,在我國的西南,2000多萬廣西蔗農就開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戰争,對抗一種頑固的害蟲——甘蔗螟蟲。因為這些害蟲生活在甘蔗的莖内,蛀掉了糖分,也蛀掉了農民的收入。

為保護植物而噴灑農藥,農民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不但危害人類,污染土壤和水,而且對其他動物和昆蟲傷害巨大。在噴灑農藥對抗螟蟲的戰争中,辛勤的蔗農們一次次敗下陣來。

探索

為落實國家農業綠色發展戰略,加快轉變農作物病蟲害防控方式,在農業部推動下,成立國家天敵昆蟲科技創新聯盟。

放蜂治螟,植保越來越綠色

“甘蔗苗期受害形成枯心苗,成長蔗受害造成蟲蛀節,遇大風常在蟲口處折斷,蟲傷部分易引起赤腐病病菌侵入。可以說,甘蔗螟蟲是甘蔗的‘宿敵’。”廣西農業廳植保總站相關負責人介紹,“而甘蔗螟蟲也有天然的‘宿敵’——赤眼蜂,是一種寄生性昆蟲,它本領高超,能殺死螟蟲。”

據了解,我國是世界上赤眼蜂、蚜繭蜂、蚜小蜂等天敵昆蟲應用面積最大、防治成效最顯著的國家之一。與世界各國相比,我國天敵昆蟲科技正由建國初期以跟蹤為主,轉向大部分技術并跑,少部分技術領跑的新階段,正處于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的重要時期。然而,資料顯示,我國實作産業化的天敵隻有20多種,商品化生産天敵的企業隻有十幾家,設施作物使用天敵産品的比例不足10%。

為了明顯加快天敵研發、擴繁、應用步伐,形成天敵昆蟲“産學研用”一條龍機制,國家天敵昆蟲科技創新聯盟于去年8月成立,從此肩負起了我國農業害蟲綠色防控單項技術科技支撐的重任,為天敵昆蟲産業化提供了科技支撐,建構起了天敵昆蟲多樣性周年生産模式與技術體系,并形成了合作緊密、利益共享、風險分擔的企業化集團,逐漸向市場機制并軌。

“這些赤眼蜂都是在廣西本地采集的,首先物種本身很安全。”聯盟理事長鄭禮告訴記者,“其次,使用的年數多了,以後自然界的赤眼蜂會越來越多,有利于種群增長。”

“起初,說服蔗農使用赤眼蜂的難度也是很大的。”而如今,讓鄭禮欣慰的是,“2011-2017年,廣西累計在約300萬畝次甘蔗地實施放蜂治螟,相比正常防治區,甘蔗畝産增加29%,每畝可增糖78.7公斤。”

模式

在自然界裡,某個區域的天敵數量可能處于“敵衆我寡”的态勢,是以需要進行工廠化繁育,然後再進行人工投放。

批量投放,全程服務到田頭

“在自然界裡,某個區域的天敵數量可能處于‘敵衆我寡’的态勢,是以我們需要進行工廠化繁育,然後再進行人工投放。”在廣西南甯合一生物防治技術有限公司天敵擴繁基地,總經理宋一林指着自動化飼養(收集)米蛾及米蛾卵生産線告訴記者,“赤眼蜂是甘蔗最優勢的天敵,而其寄主米蛾很難收集和飼養。我們創新性的米蛾卵工廠化生産技術打破了這個瓶頸,米蛾擴繁平均倍數大于100倍,米蛾卵日采收量最高達3.2萬毫升。”

“一個接一個的雌性赤眼蜂通過尾部将卵寄生在米蛾卵中,每天每隻雌性赤眼蜂可寄生多達10個蛾卵。被寄生的蛾卵逐漸變成黑色,就這樣,數百萬個小赤眼蜂在黑色蛾卵中成長,接着這些蛾卵被放在蜂卡中。”合一公司技術總監師翺翔手中拿着的3厘米見方的卡片便是蜂卡,“這個每張價值3.3元的蜂卡,包含了全程技術服務,使用起來既安全又簡便。每張卡有大約1000頭赤眼蜂,每個生長季節,每畝放5次,每次放5張就足夠了。”

“最外面放一張,然後每走20步再放一張,100畝也就是走1萬步。”廣西扶綏縣中東鎮仍豐村蔗農韋東亮邊示範邊感慨,“以前打藥防蟲一個壯勞力一天最多能防10畝,而現在一個人一天防150畝不是問題。”

“我們開展天敵治蟲試點已經有5年時間了,如今5萬多畝甘蔗田全部一藥不打。”廣西農墾國有金光農場生産經營部副部長梁家嶽介紹,因為是技術內建,由植保站進行蟲情預報預測,合一公司當天把蜂卡送到田頭,并提供技術服務。“我們簽了合作協定,每年至少放6次,每畝80元。”

展望

利用天敵生物防治害蟲降低了對農藥的依賴,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工作,所産生的生态和社會效益遠大于經濟價值。

開發資源,天敵昆蟲實作産業化

溫暖的陽光照射下,赤眼蜂從蜂卡裡爬出來,開始行動。黑色的蟲卵表明,它已經悄無聲息成功完成任務……

在綠色已成為農業發展主旋律的今天,我國在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和蔗螟,麗蚜小蜂防治溫室白粉虱,以及捕食螨防治柑橘紅蜘蛛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

“按廣西超過1000萬畝的甘蔗田計算,可減少500萬公斤有效成分含量的化學農藥使用。”宋一林介紹,“是以說,赤眼蜂的使用,有利于經濟、環境,更是人們安全使用的選擇。”

“利用天敵生物防治害蟲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工作。”然而,鄭禮擔憂的是,“目前,受公衆觀念、技術瓶頸、政策扶持等因素的制約,天敵昆蟲的大面積推廣進展緩慢,應用面積尚不足1%。”

所幸的是,聯盟成立一年多來,成員機關共收集120多份天敵昆蟲和2000多份捕食螨資源;提升了瓢蟲、草蛉、蠋蝽、蚜繭蜂等天敵的繁育工藝;優化了麗蚜小蜂的工廠化繁育技術;篩選出東亞小花蝽和瓢蟲的繁育方法,設計和改進了東亞小花蝽擴繁和收集裝置;開展了捕食螨高效周年繁育技術與裝置、捕食螨帶菌多靶标控制害蟲的産品與技術研發,實作了智利小植綏螨、加州鈍綏螨、孟氏鈍綏螨等的工廠化繁育。天敵生産能力極大提高,捕食螨年生産能力達8000億頭,赤眼蜂年生産3000億頭、麗蚜小蜂年生産1000萬頭、瓢蟲年生産500萬頭、東亞小花蝽年生産50萬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