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諾獎得主邀請你的孩子,共赴一場關于科學的奇妙旅程

作者:白馬時光圖書

白馬時光

孩子的科學啟蒙從何時開始最好?

對此,身價450億的富豪奶爸紮克伯格有自己的做法。

他在女兒還沒滿月時,就給女兒讀量子力學繪本,澆灌女兒的好奇心。

諾獎得主邀請你的孩子,共赴一場關于科學的奇妙旅程

他還邀請悉尼大學任教的著名實體學家Chris Ferrie(克裡斯·費裡)博士擔任女兒的科學啟蒙老師,後者甚至專門為小朋友設計了系列科普短片《紮克伯格給女兒的科學啟蒙課》。

紮克伯格非常推崇給孩子培養科學興趣,在他看來,世界上很多東西都不是顯而易見的,而是需要去探索和學習才能明白。

是啊,科學啟蒙從來不怕早,選擇合适的科普讀物,早早開啟科學啟蒙,既能增長知識、開闊視野,也能幫助孩子學會科學的思維方式,養成收益終身的思考習慣。

今天為大家介紹一本在歐美人氣頗高的科普讀物:《如何獲得諾貝爾獎》,這本書在

歐美家庭幾乎人手一本,以講故事的獨特方式,将各類知識深入淺出介紹給孩子,是父母在給孩子進行科普啟蒙時的首選。
諾獎得主邀請你的孩子,共赴一場關于科學的奇妙旅程

聚集專家權威,超強主創保證内容品質

給孩子看的科普讀物,

最重要的就是内容的真實、權威性,作者要足夠專業,才可以保證内容精準,不會誤導小讀者。

作為風靡歐洲、被多位中外科學家一緻推薦的科學啟蒙讀物,《如何獲得諾貝爾獎》由諾貝爾獲獎者巴裡·馬歇爾親自執筆,為書籍内容的準确性、專業性保駕護航。

諾獎得主邀請你的孩子,共赴一場關于科學的奇妙旅程
巴裡•馬歇爾,2005年與羅賓•沃倫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他們發現了幽門螺杆菌以及胃潰瘍可由病菌導緻,可以用抗生素治療。為了推進研究進度,巴裡在自己身上試驗,驗證了他們的理論。

這個充滿冒險和探索精神的科學家,将他的淵博學識和科學思維全部融入到《如何獲得諾貝爾獎》之中,以科學家的視角講述諾貝爾獎得主的故事、生動解析一個個科學知識點,讓孩子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學習科學知識、培養科學思維。

文字是抽象的,高品質的插畫則可以讓抽象的内容“活起來”,當讀到的内容有了具體且好玩的畫面,孩子也更願意接受、并且容易記住所讀的内容。

《如何獲得諾貝爾獎》的插畫由

澳洲漫畫傳奇人物伯納德•卡萊奧主筆,畫風簡明傳神,對整本書的内容表達起到了非常好的輔助作用。
諾獎得主邀請你的孩子,共赴一場關于科學的奇妙旅程

比如書中塑造的愛因斯坦形象,親切可愛,深受孩子們喜愛,這樣的科學家形象,就像一位頑皮博學的老朋友,瞬間就能拉近小朋友與科學研究的心理距離。

讓孩子感到有趣、親切的插畫可以增進兒童閱讀興趣,也能更具體地展現出各個知識點,讓孩子更加輕松地了解書中介紹的科學知識。

諾獎得主邀請你的孩子,共赴一場關于科學的奇妙旅程

拒絕傳統說教,奇幻之旅引發閱讀興趣

幹巴巴的科普說教,誰都不會喜歡,但充滿未知、穿越時空的冒險之旅,幾乎沒有孩子會拒絕。

《如何獲得諾貝爾獎》就颠覆了傳統刻闆說教的模式,作者巴裡化身“最佳導遊”,與小女孩瑪麗一起,帶着小讀者經曆11場奇妙的時空之旅,拜訪11位諾貝爾得主,向他們提出人們最感興趣的問題,在旅途中收集不同的科學知識。

翻開書,小讀者的奇幻之旅從一次神秘的私人集會開始……

諾獎得主邀請你的孩子,共赴一場關于科學的奇妙旅程

馬可尼、屠呦呦、愛因斯坦等十幾位來自不同時代、不同國家的科學家齊聚一堂,他們中有的人已經過世、有的人得獎時此刻正與他争論的人甚至還未出生,可所有這些客觀因素都崩阻礙他們順暢交流。

這樣的奇幻場景,就是本書主人公,小女孩瑪麗在拜訪巴裡·馬歇爾教授時無意間發現的。

為了讓瑪麗幫他們保守這個跨時空集會的秘密,大科學家們給了小女孩一個特權:由巴裡陪伴,瑪麗可以去十一個人所在的年代拜訪他們,提出她的問題。

瑪麗充滿驚喜的酷炫科普之旅,正式開啟了。

旅行第一站,瑪麗和巴裡來到1905年的瑞士,在狹小擁擠的辦公室中,他們見到了年輕時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諾獎得主邀請你的孩子,共赴一場關于科學的奇妙旅程

在這裡,小讀者将和瑪麗一起,通過愛因斯坦“本人”的講解,初步了解狹義相對論的概念。

諾獎得主邀請你的孩子,共赴一場關于科學的奇妙旅程

愛因斯坦笑了:“你知道嗎?移動速度越快,時間速度越慢。你說你幾歲來着?十歲?”

瑪麗點點頭。

“想象一下,你今天離開地球,用最快的速度(假設是光速的99.5%)飛行五年。對你來說,這一點很重要。等你回到地球時,你多大了?”

“很簡單呀,我十五歲了。”

“完全正确。可由于你的運動,你感到的時間比你在地球上的朋友感到的時間要慢哦。對他們來說,時間已經過去了五十年。想象一下吧,他們都會長出皺紋,變老了。”

瑪麗皺皺眉頭:“那就是說,我向前穿越了時間。”

在這些有趣的對話中,小讀者可以對晦澀難懂的狹義相對論、時空履行等概念形成一個初步印象,一問一答的過程中,思維方式也能得到鍛煉。

諾獎得主邀請你的孩子,共赴一場關于科學的奇妙旅程

與愛因斯坦的見面就在關于時空旅行的讨論中結束了,在接下來的旅程中,瑪麗和小讀者們造訪居裡夫人的實驗室、在豪華遊艇上邂逅無線電發明者馬可尼……

通過11次奇幻旅行,小讀者們能認識并了解11位諾獎得主的故事,學習實體、化學、醫學等多個不同領域的科學知識,并且在科學家的帶領下,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諾獎得主邀請你的孩子,共赴一場關于科學的奇妙旅程

開發特色内容,趣味實驗保證學以緻用

實驗,是最重要的科研手段之一,培養一位“小小科學家”,一定要從培養他的實驗能力着手。

這本書在每站旅行的最後,都會介紹幾個容易操作、效果明顯的小實驗,既能培養動手能力,也在親自體驗的過程中提高學習趣味性、激發孩子對科學的熱愛、拉近孩子與科學的距離。

比如,DNA研究聽起來似乎很高端、複雜,但事實上,幾顆草莓就可以讓你開始對DNA的研究。

諾獎得主邀請你的孩子,共赴一場關于科學的奇妙旅程

材料都是日常生活中很輕松能拿到的,操作的步驟也非常簡單:

諾獎得主邀請你的孩子,共赴一場關于科學的奇妙旅程

那些白線一樣的雲朵,就是草莓DNA的分子了,簡簡單單一個實驗,就看到了草莓隐藏在外表之下的“秘密”,世界的多樣與神奇,就通過這些小實驗,展現在孩子面前。

牛頓曾經說過:“If I haveseen further, it is by standing on the shoulders of giants.”意思就是說,如果說我看得比别人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站在權威、專家這些巨人的肩膀上,汲取他們的學識和智慧,就能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事半功倍,取得最好的效果。

而這本諾獎得主悉心打造的《如何獲得諾貝爾獎》,就是孩子進行科普啟蒙時那個“巨人的肩膀,”可以幫助孩子在最有趣、最權威的引導下,打開科學的大門。
諾獎得主邀請你的孩子,共赴一場關于科學的奇妙旅程
諾獎得主邀請你的孩子,共赴一場關于科學的奇妙旅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