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未來"雲計算"碳足迹将超過整個航空業

本文講的是<b>未來"雲計算"碳足迹将超過整個航空業</b>,【IT168 資訊】在計算領域,目前最時髦的就是雲計算。雲計算代表了一個真正的趨勢:計算越來越多的被作為通過網際網路供應的服務(這種情況在很多圖表中被描述成“雲”)。

  然而,“雲計算”的“雲”貌似并沒有準确表達其中的真谛。

雲計算需超強資料中心支撐

  在通常的概念中,“雲計算”似乎意味着通過以太網,計算就變成輕量級,而不需要和資源受限的現實世界聯系。實際上,這正好相反。天上的“雲計算”越多,地上就需要更多更強大的資料中心。那些資料中心就是擠滿電子裝置的大倉庫,尤其是數以千計的進行資料處理的伺服器和超強計算機。最大的資料中心有六個足球場那麼大,裝滿了多達8萬台伺服器。他們是巨大的能源消耗者,僅在美國,根據該國環境保護署(EPA)的統計資料,資料中心消耗的能源已經占到全國能源消耗的1.5%。

  更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數字還在持續增加。2000年,資料中心消耗的電力能源占全球總消耗的0.6%,2005年是1%。根據最近的麥肯錫顧問公司和國際正常運作時間協會(Uptime Institute)的一份研究報告,就全球而言,因資料中心消耗能源的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超過阿根廷或荷蘭全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按目前的這個趨勢,到2020年,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增長4倍,達670萬噸。有人估計,屆時“雲計算”的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将大于整個航空業的碳足迹。

  然而,業界對“雲計算”日益增長的環境影響的态度卻相當不尋常:實際上,電腦制造商們似乎樂意看到業界重視“雲計算”帶來的環境問題。不像航空公司樂于說道的防禦做法(航空公司總是強調飛行帶來的經濟利益,強調其排放量占總排放量的比例之小,并承諾将采用一些高科技來減少排放),相反,電腦制造商們更願意強調該問題的規模程度——因為那樣自然會給他們所發明的各項能減輕環境負面影響的高技術帶來賣點。

  運作資料中心的企業并不是很樂于合作。據這周環境保護署(EPA)的聲明,該署一項關于資料中心如何最佳運作的研究方案,僅有54家企業簽署了意向參與合作,也就是說,很多公司不願意透露他們的資料中心是如何低能耗運作的。據麥肯錫和國際正常運作時間協會資料,平均而言,有三分之一的伺服器是在空跑。在大多數資料中心,管理者甚至不知道哪些程式運作在哪個伺服器。“讓我們把插座拔下來,看看誰會給我們打來電話報告故障”,這不僅僅是一個笑話,這似乎也告訴業内評論家們,說要給資料中心強加管理法規是不太可行的。

  那些包括多核處理器晶片、更高效的電源供應器和智能冷卻系統的各項技術已經推出。另外,還有由軟體來更高效配置設定計算資源。那些曾經吹噓性能的電腦制造商們,現在則在談論每瓦性能,并強調他們的各個節能證書。“節約能源消耗高達45%”,這是戴爾為其産品打上環保标簽的廣告。“虛拟伺服器将幫助發揮最大的性能并減少能源消耗。應用合理的運作模式将提高能效降低冷卻成本。”根據環保署的說法,配置最新的裝置将降低資料中心一半的能源消耗。

為善者諸事順

  消費者可能對商家的做法不屑一顧。然而,高能效的電腦還是做了一些事情。當然最好辦法是用一種技術讓發電不排放二氧化碳,這是市場力量和環境保護論的一種結合。當然,一個總量管制與排放交易系統或者碳稅(carbon tax)将使這種結合更貼切。即使沒有将碳排放計入成本價格,已經有很多例子,就像在計算領域,那些采用更高效技術的地方将不僅節省金錢也有助于環境。

  當環保不再僅僅是利他的時候,其效果看起來更好。當然,如果這些技術能幫着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那麼利己的環保和利他的環保一樣好。地球是不會分别利己、利他的。

原文釋出時間為:2009-05-20

本文作者:IT168.com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IT168,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IT168。

原文标題:未來"雲計算"碳足迹将超過整個航空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