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陳麗華以“匠心”守護紫檀文化

陳麗華以“匠心”守護紫檀文化

中新社北京11月3日電 題:陳麗華以“匠心”守護紫檀文化

作者 李翔

“未來我希望建一座老北京文化園,并将紫檀制的城門作品放在裡面給群眾展示,打造北京的文化新名片。”中國僑商聯合會榮譽會長、富華國際集團董事局主席陳麗華對紫檀的喜愛,在與記者的對話中展露無遺。

陳麗華1980年離開北京去香港發展,1986年回到内地後,在北京成立了中國紫檀博物館。“1986年,我受到了時任全國政協主席鄧穎超的親切接見,當時她握着我的手,讓我回來。”

陳麗華回憶,“鄧大姐的雙手很熱,這次會面讓我感受到家的溫暖,因為我的根依舊在内地。”陳麗華和家人商量後決定全家都回到内地,投身新北京建設,她也成了20世紀80年代回内地投資發展的僑商典範。

在商業上成功的陳麗華,随後又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要将自己的工作重心放在紫檀文化傳承上。

陳麗華說,“從香港回到北京,我辦了紫檀家具廠,當時北京要舉辦亞運會,我很想為亞運做點事,于是就向北京市政府提出做一個紫檀木的雕龍屏風,給亞運會官方用于接待外賓使用。”

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單士元和王世襄、朱家溍三位國家級文物鑒定專家于是去陳麗華的倉庫中做鑒定。“打開庫房門的一瞬間,幾位專家被庫房中紫檀木存量給驚到了,他們看了我要捐的紫檀屏風,非常激動,并支援我用紫檀複制故宮文物。”

三位老先生的肯定,對于陳麗華來說是莫大的鼓勵,同時更加堅定了她要從事紫檀文化的研究和傳承。随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陳麗華親自去故宮把每一個庫房和文物的尺寸都仔細研究和測量了一遍。

“有時候沒有尺子,我就拿着頭發絲來量,目的就是為了用紫檀複制這些文物的時候,能做到絲毫不差,百分百還原。”陳麗華說到這裡,目光執着而堅定。

據陳麗華介紹,截至2021年,她和她的團隊已經做了2萬餘件紫檀作品,在北京的中國紫檀博物館中展出了990餘件。2019年,她還在珠海開了中國紫檀博物館橫琴分館。

2008年至2016年,陳麗華團隊在這8年的時間裡,用紫檀木以10:1的比例打造複制了老北京“裡九外七”共16座老城門和10座角樓。

陳麗華坦言,對老北京城門的兒時印象,讓她決定做這件事。故宮的專家趙崇茂、樸學林、王仲傑還協助找圖紙、文獻資料等。

“當時趙老(趙崇茂)對我說,你要做這件事情比造一座城門所花費的還要高啊!”但陳麗華依舊堅持,親自研究圖紙和材料,帶着勞工沒日沒夜地制作,最終才生動還原了這老北京城門和角樓。

陳麗華說:“我總覺得要留下一些東西,與其留錢給後人,不如把這些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文化瑰寶留給後人,因為這是一種傳承。”她很欣慰,家人也都認為這很有意義,非常支援她。

陳麗華回到内地發展已經曆35個春秋,而這35年也正是中國經濟騰飛快速發展的階段。“中國就是我的家,我的兒女們無論未來幾代,都将堅守中國的根和魂。我們的國家從一窮二白發展至今,這是非常偉大的成就,希望一代又一代人都能胸懷家國天下。”(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