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永浩在某期訪談節目中談到他競聘新東方英語老師的過程,提到了這樣一件事。
那段時間經常閉門不出,一天都在學習。偶爾也會感覺煩躁,也萌生過放棄的想法。
這時候他就會去書攤上面淘書,尤其是那種勵志讀物、心靈雞湯這些,他整整搞了兩麻袋。
有用嗎?當然有,看完之後立馬精神為之一振,動力更強了,然後接着再埋頭苦讀了起來。

那現在我們很多人想要提高行動力,往往都會本能地選擇打雞血的方式,觀看勵志電影啊,看成功學演講這些。
好像打雞血和行動力之間存在着某種聯系一樣。
有聯系嗎?好像有,這個聯系就是動力,打雞血可以提高動力,而動力又能提高行動力。
其實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也是這樣認為的,知道我看到了一本書,保羅史托茲寫的《逆商》。
這本書有多牛批,光推薦序就十幾頁,我都差點不想看了。
那在這本書中,作者對打雞血這種行為,發出了不一樣的聲音。
原話是這樣的:
“很多人把這(打雞血)看作是一條捷徑,但這其實是死路一條。”
每次看完勵志電影之後,我們往往會精神澎湃、摩拳擦掌,似要幹出一番大事出來。
結果沒多久,可能一天兩天,甚至有些人半小時都不到,就又開始躺平了,為啥?
因為打雞血所帶來的激勵以及激勵後的期望會逐漸消退,而且是迅速消退。
是以打雞血不能帶來持續性的動力,他帶來的隻是暫時性的情緒高漲。
就像我,之前看短視訊刷到了一條。
“早上起來照鏡子,喊一聲奧利給,一整天都會元氣滿滿。”
結果一上班,看到我們經理那張惡心到極緻的嘴臉,氣就不打一處來,元氣值瞬間轉化成怒氣值。
其實動力來自于正回報,比如學習的動力,就來自于好成績,看書的動力就來自于吹牛批。
不相關的事情很難給你帶來底層且持續的動力。
假如有些人真的通過打雞血獲得了比較長時間的動力怎麼辦?
有人會說。
我是玩搏擊的,通過《激戰》擷取了無限動力,好長一段時間都努力訓練。并且獲得了非常好的進步,你怎麼說?
那我隻能這樣說。
你今天能依靠動力獲得成功或者進步,那你明天也可能因為缺乏動力而放棄或者停滞不前。
你不信?你要知道大多數拳擊運動員收入不高,但是他每天需要大量的營養支出和訓練支出。
而聲名鵲起、生活滋潤的國内也就李景亮、張偉麗等寥寥幾人而已,你還練嗎?
是以動力這玩意兒,本身就會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天氣、心情、身體狀态等等。
真正穩定的,其實是意志力,而意志力才是愈來愈強的。
我在健身的時候,對一款補劑産生了依賴性和耐受性,這就是氮泵。
我那時候嚴重到什麼程度,不喝一杯氮泵的話,我根本不敢去健身房。
耐受性也随之增加,一開始一勺,後來兩勺才管用。
那打雞血也是這樣的,你要是去看有些懶癌患者、拖延症晚期患者的電影清單的話,你會發現清一色的勵志電影。
《重振球風》《洛奇》《阿甘正傳》《當幸福來敲門》這些。
不要問我怎麼知道的。
說明什麼,打雞血有時候也會變成自我滿足的形式,就跟過山車的刺激、搶蘋果的滿足一樣,變成了一種娛樂。
人确實需要打雞血來提供振奮的狀态,但就跟喝酒補身體一樣。
打雞血并不能提高我們的行動力,相反,這其實是提高行動力的歧路。
真正能提高行動力的,其實是反思和意志。
這個我們有機會再講。
全10冊思維逆商精進會說話的人運氣都不會太差 ¥89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