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漢柏”遇到“江聲”,兩位藝術家以這樣的方式進行“南北對話”

作為第三屆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上海首屆美術季中的活動之一,11月4日,“漢柏·江聲——趙大鈞、王劼音雙個展”在上海油畫雕塑院美術館面向公衆開放。

該展由上海油畫雕塑院主辦、勢象藝術中心協辦。藝術家周長江擔任學術顧問,上海油畫雕塑院副院長、院美術館負責人江梅擔任策展人。

當“漢柏”遇到“江聲”,兩位藝術家以這樣的方式進行“南北對話”

趙大鈞作品202105(漢柏系列)

趙大鈞、王劼音從事繪畫創作時間跨度超過半個多世紀,又都有着長期從事藝術教育工作的經曆,培養和引導了衆多學生,其中不少已成為目前國内美術界的中堅力量。

本次展覽展出兩位藝術家100餘件畫作,涵蓋油畫、版畫、水墨、水彩、水粉、素描等多種繪畫類型,從1960年代的早期作品到2021年的新作,展出了兩位藝術家創作生涯中不同時期的代表性作品。

當“漢柏”遇到“江聲”,兩位藝術家以這樣的方式進行“南北對話”

王劼音作品 山水之間

“對造型的偏愛,對油畫的迷戀,融入我的人生,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趙大鈞說。他創作“神山”系列是60歲之後的事。從2000年到2008年,長達八年的時間裡,趙大鈞中斷了油畫創作。“這之後,我開始更多、更深地與大自然交朋友。後來與朋友們遠行,川西、滇北、藏東南……我一次次尋找神山的蹤迹。”趙大鈞說,“這是一個‘打破自己’‘打碎自己’的過程,主要是在詢問:藝術是幹什麼的?生命與藝術是什麼關系?畫了一大堆的作品後,才發現這一大堆對之後的‘覺醒’起到了重要作用。”

當“漢柏”遇到“江聲”,兩位藝術家以這樣的方式進行“南北對話”

趙大鈞作品 老美專

再次回到油畫創作領域的趙大鈞說:“回到生活和情感的本身,是一個很自然的過程,歸根結底是‘人’的問題。這段經曆使自己變得單純了、簡單了。随心而作漸漸主導着我的創作實踐。”

“畫畫可以釋放創造力,這對我太有吸引力了。我甚至晚上做夢都在想一張畫要怎麼來畫。”王劼音說。

當“漢柏”遇到“江聲”,兩位藝術家以這樣的方式進行“南北對話”

王劼音作品《富貴花》

王劼音畫作有着東西方的共同元素。“東西方對我的影響是雙向的。我出國以後,近距離觀看了國外的現當代藝術,對西方有了比較直覺的認識;同時又遠距離地看了中國文化,我覺得中國的文化太可貴了,反而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王劼音直言:“作為一個中國藝術家,創作出很‘西洋’的畫,無可非議。當然,他也可以十分‘中國’,一任自己骨子裡的民族基因自由流淌出來。”

當“漢柏”遇到“江聲”,兩位藝術家以這樣的方式進行“南北對話”

王劼音作品 渦流

值得一提的是,趙大鈞長期生活、創作于東北沈陽,王劼音則一直生活、創作于江南上海。南北方的水土與人文,漫長藝術人生所經曆的複雜時代背景的變換,為他們的繪畫藝術奠定了濃重而蒼茫的底色,也形成了彼此迥異的繪畫氣質。

此次雙個展,以回溯的角度,在同一場館中展開他們的藝術創作之旅,展出他們藝術生涯中不同時期的代表性繪畫作品,既達兩相對照、相映生輝之意,也為研究他們的繪畫實踐乃至由此研究中國現當代繪畫發展與本土價值建構提供參照。

當“漢柏”遇到“江聲”,兩位藝術家以這樣的方式進行“南北對話”

趙大鈞作品 神山仙乃日

“展覽主題詞‘漢柏’與‘江聲’,取自趙大鈞、王劼音兩位藝術家近期作品的名字。”策展人江梅介紹,“漢柏”與“江聲”,分别付諸視覺和聽覺,具有中國古典美學的豐富内涵,是指向中國人的感官經驗和審美情感的詞語。

本次雙個展特别邀請滬上知名設計師沈浩鵬擔任視覺設計,在空間上進行了巧妙設計和布局,使展覽中既保有獨立鮮明的個人線索,又展現出兩位藝術家創作上的互相映照和對話。

展覽将持續展出至2021年11月25日。

欄目主編:李君娜 文字編輯:李君娜 圖檔編輯:項建英

來源:作者:李君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