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結果揭曉!(内附各省榜單及遺址猜名小遊戲)

作者:博物館看展覽

有考古界“奧斯卡”之稱的“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今日在北京舉行,在26項入圍的考古項目中,共有十項最終突出重圍,最終入選!

它們分别是:

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遺址

山東章丘焦家遺址

陝西高陵楊官寨遺址

甯夏彭陽姚河塬商周遺址

河南新鄭鄭韓故城遺址

陝西西安秦漢栎陽城遺址

河南洛陽東漢帝陵考古調查與發掘

江西鷹潭龍虎山大上清宮遺址

吉林安圖寶馬城金代長白山神廟遺址

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戰場遺址

配合此次盛會

館兒君特意開發了一個小遊戲

考古遺址猜名大作戰

讓十幅極具“靈魂”的畫作

帶你開啟一段富有趣味的挑戰

看看誰才是真正的“考古達人”?

長按識别下圖二維碼

或點選文末“閱讀原文”均可參與

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詳細介紹

(資料由中國文物報社提供)

1

發掘機關: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

項目負責人:于建軍

「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結果揭曉!(内附各省榜單及遺址猜名小遊戲)

通天洞遺址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地區吉木乃縣托斯特鄉闊依塔斯村東北的一處花崗岩洞穴中,所在的新疆阿勒泰地區,是中國西北部通向中亞、歐洲的要道。遺址正處在其中格外開闊、暢達的一條路線上。

作為新疆境内發現的第一個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它完整儲存着從舊石器時代到3500年前古人類生活、居住的遺存。4.5萬年以降的舊石器時代中晚期,是智人逐漸擴張的階段。

「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結果揭曉!(内附各省榜單及遺址猜名小遊戲)

該遺址對于研究中國乃至東亞地區舊石器時代文化的豐富性、多樣性、與歐亞大陸西部遠古文化的相關性等,以及探讨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群的遷徙擴散,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

遺址堆積較厚,發掘區最深處距地表約3米,發現了舊石器—銅石并用—青銅—早鐵時代的連續地層剖面。堆積序列清楚,年代跨度大,不僅填補了新疆史前洞穴考古的空白,也是中國舊石器考古的重大發現,對了解新疆地區四萬多年以來古人類演化發展過程、确立區域文化發展的編年架構有非常重要意義。

「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結果揭曉!(内附各省榜單及遺址猜名小遊戲)

早期鐵器和青銅時代地層中發現的遺物包括陶器、銅器、鐵器、石磨盤等,陶片顯示出歐亞草原青銅時代類似于阿凡納謝沃文化和切木爾切克文化以及阿勒泰地區早期鐵器時代文化。在T0505探方内還發現有圍繞洞口、可能是石圍牆的遺迹。

舊石器文化層中出土的石制品種類十分豐富,顯示出較明顯的舊大陸西側舊石器時代中期文化特征,在國内同時期遺址中十分獨特,填補了中國缺少典型舊石器時代中期莫斯特文化類型的空白。動物骨骼破碎程度較高,有明顯的切割、灼燒、敲擊等痕迹,可鑒定種屬包括食肉類、兔類、羊、驢、犀牛、棕熊以及鳥類等大量小動物骨骼,為探讨這一時期人類對動物資源的利用方式和遺址環境變遷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遺址中發現了國内較早的小麥,但确切的相關問題,如種屬等方面還需要做進一步詳細的考古發掘研究來印證,即便如此,也至少說明這裡很早就出現了小麥,極有可能存在一條小麥傳播的通道。

「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結果揭曉!(内附各省榜單及遺址猜名小遊戲)

總體來看,通天洞遺址不但是舊石器考古的重要收獲,也是新疆北部史前考古文化序列建構的重大突破,阿爾泰山與塔爾巴哈台山之間相對平坦的山谷從舊石器時代開始,一直就是重要的文化傳播與交流通道,這種特點在青銅時代、早期鐵器時代的遺存中也有所表現,為阿勒泰地區史前考古打上了一以貫之的底色。

2

發掘機關:山東大學考古學與博物館學系

項目負責人:王芬

濟南章丘區焦家遺址位于泰沂山系北側的山前平原地帶,主要時代為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階段。2016-2017年山東大學兩次發掘該遺址,發現極為豐富的大汶口文化遺存,有夯土牆、壕溝、215座墓葬、116座房址等。

「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結果揭曉!(内附各省榜單及遺址猜名小遊戲)

北區晚期居住期房址分布圖

「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結果揭曉!(内附各省榜單及遺址猜名小遊戲)

南區大型墓葬分布圖

空間上排列有序的房址材料,填補了魯中北地區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階段居住形态研究的空白。墓葬材料極為豐富,大型墓葬棺椁俱全,随葬品常見玉钺、玉镯、陶高柄杯、白陶器和彩陶等。在大墓附近還發現近20多座陶器或動物祭祀坑。中型墓葬多為一棺,随葬陶鼎、陶罐、陶杯、小件的玉石類裝飾品。小型墓葬規模較小,多無葬具和随葬品。

「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結果揭曉!(内附各省榜單及遺址猜名小遊戲)

南區陶器祭祀坑

另外高達62.8%的葬具使用率在同時期其它墓地中極為少見。48.4%的墓葬随葬有玉器,玉器多見玉钺、玉镯、指環等,應是黃河流域一處重要的用玉中心。

「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結果揭曉!(内附各省榜單及遺址猜名小遊戲)

大型墓葬M91随葬玉器

發現夯土城牆和壕溝,壕溝總面積約12.25萬平方米,年代不會晚于大汶口晚期,是目前發現的海岱地區年代最早的城址

夯土城牆、壕溝、一大批高等級墓葬、大量玉器、白陶等的發現,昭示着該遺址是魯北古濟水流域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一處中心都邑性聚落。長期系統的聚落考古和多學科綜合研究,對探讨海岱地區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内涵、聚落結構、更大範圍的區域聯系以及文明化程序等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3

發掘機關:陝西省考古研究院 高陵區文體廣電旅遊局

項目負責人:楊利平

楊官寨遺址位于陝西省西安市高陵區姬家街道楊官寨村四組東側,地處泾、渭河交彙處西北約4公裡的泾河北岸一級階地上,是關中地區仰韶中晚期的一處中心聚落。

2015~2017年,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遺址東北部開展針對性考古發掘時,發現一處大型公共墓地。經初步探明,該墓地總面積超過8.5萬平方米,目前已發掘面積約3800平方米,共發現史前墓葬343座,墓葬分布十分密集。

「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結果揭曉!(内附各省榜單及遺址猜名小遊戲)

楊官寨遺址廟底溝文化墓地發掘區航拍

墓地内墓葬排列有序,無任何疊壓打破關系,方向均為東西向,應經過嚴格的規劃。墓葬形制主要有洞室墓和豎穴土坑墓兩類,其中偏洞室墓數量最多,占墓葬總數的80%以上。墓葬均為單人一次葬,人骨儲存完整,有少量非正常死亡、人骨移位現象。

「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結果揭曉!(内附各省榜單及遺址猜名小遊戲)

偏洞室墓M283

多數墓葬不出随葬品,僅在少量墓葬中發現有尖底瓶、彩陶盆、彩陶壺、夾砂罐、陶缽、陶杯等日用陶器,還有陶環、石環、石串珠骨簪、骨環、蚌殼等裝飾品。根據随葬陶器及碳十四測年資料,初步判斷該批墓葬的年代為廟底溝文化時期,是國内首次确認的廟底溝文化大型成人墓地。

「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結果揭曉!(内附各省榜單及遺址猜名小遊戲)

彩陶壺

這一發現填補了相關考古發現的空白,為楊官寨遺址聚落布局、廟底溝文化聚落形态、埋葬習俗、人種學、婚姻狀況、人群血緣關系、社會組織狀況等課題的研究積累了珍貴的實物材料,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

4

發掘機關:甯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彭陽縣文物管理所

項目負責人:馬強

姚河源遺址位于甯夏彭陽縣新集鄉,是甯夏南部泾水上遊地區首次發現的一處大型西周遺址,調查勘探确認遺址面積約62萬多平方米。

遺址分為晚商、西周、東周三個時期,以西周為主,遍布整個遺址;東周其次,集中在遺址東部;晚商遺存最少,僅在遺址東南部有零星發現。遺址分居址區、作坊區和墓葬區。居址區内發現有水網、路網、壕溝、牆體、灰坑等。墓葬區位于遺址東北部,面積約5萬平方米,共鑽探出墓葬、馬坑、車馬坑、祭祀坑50餘座。

「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結果揭曉!(内附各省榜單及遺址猜名小遊戲)

刀把形墓葬埋馬12匹

甲字形墓葬出土青銅車器有轭、衡末飾、軸、軎、毂、伏兔、泡飾等,另有玉璧、骨梳、蚌器、甲骨文等。中型墓葬有棺椁、腰坑殉狗,出土鼎、觯、泡等青銅器,瓿、豆罐等原始瓷器,柄形器、魚、蟬、螳螂等玉器。骨簪、骨梳、骨珠,費昂斯珠、綠松石、瑪瑙珠等。小型墓僅有一棺、腰坑殉狗,随葬陶器鬲、罐等。

「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結果揭曉!(内附各省榜單及遺址猜名小遊戲)

獸面紋象牙杯

「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結果揭曉!(内附各省榜單及遺址猜名小遊戲)

玉鳳

馬坑均為豎穴土坑,埋馬分兩層或多層,上層馬骨散亂,下層埋馬完整。埋馬2-16不等。

祭祀坑呈直筒井狀,直徑1米,深8.5米,從上到下分層埋葬有羊、牛、人三層犧牲。

另外,遺址灰坑及墓葬出土蔔骨和蔔甲計7塊,其中有文字的2塊,總計發現文字約50餘字。

「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結果揭曉!(内附各省榜單及遺址猜名小遊戲)

祭祀坑上層完整羊骨

這些重要的遺迹、遺物發現,進一步顯示了姚河塬遺址等級和地位不一般,屬于某一西周封國的都邑遺址。姚河塬遺址的發現彌補了文獻的不足,證明西周王朝對西部疆域的管理采用的也是“分封諸侯,藩屏王室”模式。姚河塬遺址為了解西周國家的政治格局、周王朝與西北邊陲地區的關系提供了珍貴的新資料。

5

發掘機關: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項目負責人:樊溫泉

2016-2017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對新鄭鄭韓故城進行了主動性考古發掘,面積約8000平方米。其中位于隔城牆一北一南分布的北城門遺址和鄭國三号車馬坑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

「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結果揭曉!(内附各省榜單及遺址猜名小遊戲)

北城門遺址航拍圖

鄭韓故城北城門遺址,是曆史上對鄭韓故城城門進行的第一次科學發掘,不僅全面揭露了春秋戰國時期城門的構造、16條春秋至明清時期道路的走向,而且還印證了史書中對鄭國“渠門”的記載,起到證史、校史作用。同時還發現了戰國時期帶有防禦體系的甕城城牆,這在中原地區東周時期王城遺址中也是首次發現。科學的選址和完整的都城形制,展現了鄭韓故城在中國都城形成過程中的重要地位與作用。

「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結果揭曉!(内附各省榜單及遺址猜名小遊戲)

北城門遺址清理的主要道路關系圖(西-東)

鄭國三号車馬坑,是繼鄭公大墓之後的又一驚世發現。坑内殘存4輛拆車葬式的木車,加之之前的發掘,鄭公大墓共有葬車48輛,馬124匹以上,出土的車輛和馬匹之多,在我國東周考古發現中實屬罕見。特别是飾有青銅和骨器構件的彩席頂棚、輿長約2.2米的大型安車,為研究我國周代車馬葬制、葬俗等内容提供了重要的學術依據。

「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結果揭曉!(内附各省榜單及遺址猜名小遊戲)

鄭國三号車馬坑全景

此次鄭韓故城遺址的發現,不僅為我們研究不同時期故城的結構布局、墓葬制度、防禦體系等提供了寶貴的資料,而且也為科學制定鄭韓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展示與利用奠定了堅實基礎,更為後世複原曆史場景、傳承曆史文明,賦予了新的職責與使命!

6

發掘機關: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

項目負責人:劉瑞

據文獻記載,栎陽城是秦獻公秦孝公時期、秦楚之際塞王司馬欣時期,漢初劉邦的都城所在。栎陽城遺址位于今陝西省西安市閻良區,200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

「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結果揭曉!(内附各省榜單及遺址猜名小遊戲)

2013年,為進一步确定栎陽城遺址保護範圍為保護規劃提供資料,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聯合組成的阿房宮與上林苑考古隊重新開機栎陽考古。在精确測量和考古地理資訊系統的支撐下,通過大範圍勘探和小規模發掘的方法,複探了1980-1981年考古勘探出城址的南牆、西牆、局部發現北牆(編号“一号古城”),并經勘探、發掘确定了“二号古城”、“三号古城”,在三号古城内發掘确定了多座大型宮殿建築。

「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結果揭曉!(内附各省榜單及遺址猜名小遊戲)

在三号古城試掘中出土大量筒瓦、弧形闆瓦、素面、動物紋、雲紋瓦當等建築材料,并出土拼對出槽型闆瓦、巨型筒瓦、巨型瓦當。據文獻記載及出土遺物,三号古城上限不早于戰國中期,與文獻所載秦獻公、孝公建都栎陽時間吻合,為戰國秦都栎陽,是商鞅變法發生之地。從城址延續到西漢前期判斷,其亦當為塞王司馬欣之都,為漢初劉邦所都栎陽。

「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結果揭曉!(内附各省榜單及遺址猜名小遊戲)

巨型筒瓦

「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結果揭曉!(内附各省榜單及遺址猜名小遊戲)

“栎陽”、“宮”陶文

從栎陽考古發現看,不僅三号古城發現的半地下建築、浴室、壁爐等等設施,空心磚踏步、巨型筒瓦、瓦當等等遺物是迄今為止在秦考古發掘中的最早發現,且相當多的秦漢建築制度均應始于栎陽城。

7

發掘機關: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鄭州大學曆史學院

項目負責人:嚴輝 張鴻亮

東漢王朝共有12座帝陵,其中11座帝陵均位于河南洛陽境内,分布于邙山和洛南兩個陵區。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結合“邙山陵墓群考古調查與勘測”項目,對東漢帝陵及其陵園遺址進行了大規模的調查勘探,勘探總面積256萬平方米。已經對七座帝陵進行考古勘探工作,并對朱倉722#、白草坡村東漢帝陵陵園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累計發掘面積共計約14000平方米。

「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結果揭曉!(内附各省榜單及遺址猜名小遊戲)

朱倉M722陵園遺址1号台基東部及内陵園東門址(由東向西)

通過十餘年的考古工作,明确了東漢帝陵墓冢的基本特征。東漢帝陵封土平面為圓形,墓葬為長斜坡墓道“甲”字形明券墓,墓道為南向。

「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結果揭曉!(内附各省榜單及遺址猜名小遊戲)

朱倉M722陵園遺址1号台基全景(由南向北)

東漢陵園遺址布局也逐漸明晰。東漢陵園采用内外陵園制度。内陵園是以帝後合葬墓為中心,周邊有周垣或道路環繞。外陵園以大面積夯土建築基址為主,集中分布在内陵園的東北側。文獻中記載“石殿”、“鐘虡”、“寝殿”、“園省”、“園寺吏舍”等陵園諸要素與考古發現初步對應。

「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結果揭曉!(内附各省榜單及遺址猜名小遊戲)

朱倉M722陵園遺址1号台基西階道(由西向東)

通過以上對東漢帝陵的一系列調查與發掘工作,為今後研究東漢時期陵寝制度的内涵與演變,以及進一步探讨各陵陵主歸屬等問題,都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為今後洛陽東漢帝陵的保護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撐。

8

發掘機關: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江西省鷹潭市博物館

項目負責人:胡勝

「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結果揭曉!(内附各省榜單及遺址猜名小遊戲)

大上清宮遺址總平面圖

大上清宮遺址位于江西省鷹潭市龍虎山上清鎮東,2014年6月該遺址被發現,随後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對其展開了近四年的考古發掘工作。

目前,已揭露出大上清宮核心區域上清宮中軸線以東的範圍5000平方米,建築基址有龍虎門、玉皇殿、後土殿、三清閣、三官殿、五嶽殿、天皇殿、文昌殿、明清碑亭、東廂房等,周邊環繞磚砌院牆。

「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結果揭曉!(内附各省榜單及遺址猜名小遊戲)

龍虎門

「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結果揭曉!(内附各省榜單及遺址猜名小遊戲)

三清閣

通過與文獻記載的互相考證,推斷主體殿宇基址的建築年代為明代。在上清宮院牆東側又揭露出兩處清代基址——崇元院、提點司以及其他遺存——排水溝、取水槽等,并發現宋、元時期遺迹包括磚砌地面、灰坑等。

「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結果揭曉!(内附各省榜單及遺址猜名小遊戲)

提點司

大上清宮遺址出土大量宋至清的瓦當、滴水、脊獸、石欄杆等建築材料和貨币、陶瓷器等生活用具,為探究大上清宮的曆史沿革、建造藝術提供了具有重要價值的資料,同時也為研究道教發展史和道教考古提供了珍貴的第一手實物資料。

9

發掘機關: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

項目負責人:趙俊傑

寶馬城遺址位于吉林省安圖縣二道白河鎮,以往學術界認為該遺址始建于渤海,遼金沿用。為把握寶馬城遺址的年代、性質、建築形制與布局,經國家文物局準許,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于2014-2017年連續對其進行了勘探與發掘,基本掌握了寶馬城建築組群的布局、主要單體建築的形制與功能,對城内外排水系統的走向也有了初步了解,共出土各類遺物逾五千件,其中2016年出土的“癸醜”(1193)紀年玉冊确證其為金代皇家修建的長白山神廟故址。

「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結果揭曉!(内附各省榜單及遺址猜名小遊戲)

JZ1、回廊西南轉角、與亭式建築JZ6(上北下南)

「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結果揭曉!(内附各省榜單及遺址猜名小遊戲)

漢白玉玉冊殘塊(癸醜)

史載金世宗于大定十二年(1172)冊封長白山為“興國靈應王”,并在山北建廟奉安,金章宗明昌四年(1193)又冊封其為“開天宏聖帝”。遺址建築軸線的南向延長線正對長白山主峰,建築組群的布局及規制與以中嶽廟、西嶽廟等為代表的宋金時期皇家山嶽祠廟非常相似,地望與規模也與文獻記載相合。

「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結果揭曉!(内附各省榜單及遺址猜名小遊戲)

JZ4(下北上南)

寶馬城遺址是近年來遼金考古的重要發現,也是邊疆考古與北方民族考古的重大突破,為研究宋金時期物質文化與金代官式建築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結果揭曉!(内附各省榜單及遺址猜名小遊戲)

JZ1鸱吻一側龍紋

該遺址的發掘,是中原以外首次發現的國家山祭遺存,對了解宋金時期嶽鎮海渎祠廟的格局,以及探索金代禮儀制度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對研究金王朝的邊疆經略、探索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與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對充實長白山悠久曆史文化的内涵亦将産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10

發掘機關: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産保護中心

眉山市彭山區文物保護管理所

項目負責人:劉志岩 周春水

「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結果揭曉!(内附各省榜單及遺址猜名小遊戲)

發掘區場景

江口明末戰場遺址位于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岷江河道内,南距成都約60公裡,遺址面積約100萬平方米。2017年1-4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産保護中心、眉山市彭山區文物保護管理所對江口沉銀遺址進行了首次考古發掘,共出水各類文物三萬餘件,實證了張獻忠江口沉銀的傳說,取得重大突破。

「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結果揭曉!(内附各省榜單及遺址猜名小遊戲)

文物出水現場

本次發掘出水文物包括屬于屬于張獻忠大西政權的金封冊,“西王賞功”金币、銀币和“大順通寶”銅币,銘刻“大西”國号和年号的銀錠等。此外還有屬于明代藩王府的金銀封冊、金銀印章以及戒指、耳環、發簪等各類金銀首飾,鐵刀、鐵劍、鐵矛和鐵箭镞等兵器。

「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結果揭曉!(内附各省榜單及遺址猜名小遊戲)

明冊封吉王金冊

「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結果揭曉!(内附各省榜單及遺址猜名小遊戲)

西王賞功金币

從時代上看,從明代中期延續至明代晚期;從地域上看,這些文物的來源北至河南,南至兩廣,西到四川,東到江西,涵蓋了明代的大半個中國。江口明末戰場遺址的發掘及出水數量衆多的珍貴文物,對研究明代的政治制度、社會經濟和物質文化乃至明末清初的社會曆史走向都具有重要意義。

本次考古發掘是目前國内規模最大的内水考古項目。發掘過程中創新工作理念,運用了大量的新方法和新技術。針對遺址處于岷江河道内的實際情況,通過圍堰解決發掘平台,為今後灘塗考古、淺水埋藏遺址的發掘提供了工作範式和經驗借鑒。此外,本次工作中面向全國公開招募志願者,并且全程參與考古發掘,在公衆與考古之間搭建了橋梁,讓公衆真正了解考古、走進考古,享受考古成果。

「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結果揭曉!(内附各省榜單及遺址猜名小遊戲)

彩蛋

「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結果揭曉!(内附各省榜單及遺址猜名小遊戲)

或點選文末“閱讀原文”參與

考古遺址猜名大作戰!

文中十大考古新發現資料由中國文物報社提供

考古遺址猜名大作戰中的所有圖檔資料為李子一(新浪微網誌:阿三副司機)繪制,并取得授權

往期珍賞 · 珍品目錄

(點選标題 即可閱讀)

「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結果揭曉!(内附各省榜單及遺址猜名小遊戲)

一個不喜歡瓷器的書法家不是好皇帝

「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結果揭曉!(内附各省榜單及遺址猜名小遊戲)

幸福沒有那麼容易,不配擁有太多情緒~

「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結果揭曉!(内附各省榜單及遺址猜名小遊戲)
「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結果揭曉!(内附各省榜單及遺址猜名小遊戲)

文 博 / 曆 史 / 文 化 / 展 訊 / 館 舍 推 薦

微信ID:atmuseum

微網誌:@博物館的那些事兒

475225203

(該碼為小編個人微信号,添加後拉入交流群)

「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結果揭曉!(内附各省榜單及遺址猜名小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