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聯播黑龍江綏芬河11月7日訊(記者李學坤 通訊員李引章 尹金婵)有人說,愛心是一瓢紛灑在春天的小雨,使落寞孤寂的人享受心靈的滋潤;愛心是一塊銜含在嘴裡的奶糖,使久飲黃蓮的人嘗到生活的甘甜...
在綏芬河市社會福利院裡,大家一提起副院長李莉都豎起大拇指,稱贊她是“老人們的貼心人,院裡的好管家。”
“貼心服務展現在細微之處”

李莉,這位1997年7護理專畢業,1999年7月加入中國共産黨成為一名年輕的黨員,先後在綏芬河市中醫院和市人民醫院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醫療護理經驗。2020年1月服從組織安排,來到了綏芬河市社會福利院工作,當時也正趕上孩子高二,但是,由于受疫情影響,不能回家照顧孩子和夫妻。可她想到的是,顧大家舍小家,毅然決然的奮鬥在一線崗位上,錯過了孩子的高二,高三學習期間照顧,就連孩子聯考報道她都沒有去送送孩子,為這事,她内疚地不知偷偷流了多少淚。
社會福利院的工作看似簡單,其實即紛繁複雜,又十分操心費力。全院有員工27人,老人60個老人失去自理能力的24人,半自理26人,自理老人10人,其中五保戶20人,三無人員3人。面對這樣一個群體,李莉每天的每一刻都要把自己的身心放在老人們的身上。小到生活起居,大到生病治病以及每天的查體,還有老人職工的說服,解決沖突等等。她始終把工作照顧好每一位老人當做頭等大事來抓。她始終認為,體貼服務,要展現在每個細節之中。
“老人也需要儀式感,滿滿的關愛,才能讓老人心有所依。”近日五保戶老人張大叔56歲生日,一大早,李莉就叮囑食堂為他準備了長壽面、荷包蛋、豬爪,為老人一起慶祝。李莉有個小本子,院裡職工的生日和老人的生日她都熟記于心。
不止生日熟記于心,老人的身體健康情況更是讓李莉時時牽挂,陳大爺有腦梗,不能多吃油膩的;任大媽有高血壓,需要服降壓藥;彭大媽有糖尿病,不能吃涉糖過多的水果……談及老人們的身體,李莉都是如數家珍娓娓道來。
由于李莉雖是副院長,但是她負責全面工作。是以,她的休息時間也都放在了工作之中。她除了每天要為老人測血壓、血糖、體溫,還要處理院裡的所有的事務,每天早晚各查一遍房,經常是晚上忙到22點之後才能回到寝室休息,每天在院内要走兩萬多步。“心中有苦也有累,但是看到這些老人們能夠健康、開心快樂地活好每一天,再苦再累也值得。”李莉對記者說。
“舍小家,為的是黨的事業和大家”
李莉的夫妻在公路客運站工作,也是一名共産黨員,每天工作也十分繁忙。由于疫情反複,福利院兩年來前後封閉了五次,李莉為了照顧老人先後在福利院被隔離了一年半時間。家裡的一切都靠夫妻照顧。由于在防疫期間福利院被封閉,有的職工相繼辭職,最難的時候剩18名職工,人員嚴重不足,李莉和同僚們就變成了一人多崗,一崗多能。她帶頭給自己加大了工作量,一幹就是八個多月,胳膊都累腫了也不吭一聲,每天晚上一回到宿舍時,就像一攤泥一樣倒在床上,稍做休息,就又要考慮明天的工作……
院裡有一位 79歲半自理的老人,患有阿爾茲海默症,俗稱老年癡呆症,李莉每天定時定點給老人喂飯,老人有時候還會對李莉撒嬌:“你叫媽媽我就吃飯”,李莉就一口一個“媽吃飯”,“媽喝水”地悉心伺候老人,由此,這位老人每每都把李莉當做自己的女兒稱呼。每到那時,李莉的心裡更加難受,因為李莉也很長時間沒有見到自己的父母了。
“媽媽,您是我的英雄,是我的榜樣。雖然聯考您沒有在我身邊,但您這份偉大的愛、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時刻感染着我。”每一次讀女兒寫給自己的信,李莉都會熱淚盈眶,為有這樣能了解自己的女兒而驕傲自豪。女兒在高三和聯考的關鍵時期,她卻因隔離在福利院不能陪伴左右,她把福利院老人當成自己的父母,卻忘了自己也是一位孩子的媽媽。女兒聯考以590分的優異成績考入中國西南政法大學,也讓李莉感到欣慰。
“貼心要在行動中去體驗”
福利院五保戶老人較多,他們缺少親人的關愛,李莉把他們當做自己的父母一樣關愛,誰有一點不舒服,就及時給予診治。五保戶老人陳天成因焦慮導緻皮膚病,李莉連線醫生為其視訊問診,心理疏導;叢麗華老人闌尾炎手術,李莉忙前忙後,幫忙聯系醫院,轉診;84歲的費學雲阿姨視力日漸下降,細心的李莉第一時間發現老人的眼疾,幫老人預約醫院,聯系手術,讓老人重見光明……,一件件一樁樁,李莉成了老人們的貼心人。夏日裡,為了讓老人們開心,又有生活情趣,李莉就帶領身體健壯的老人在小菜園裡種上各種蔬菜,秋收時,帶領大家把蔬菜分門别類,儲存好,一起腌制酸菜、自制小菜,也豐富了餐桌。每當做完這些事情後,老人們都豎起大拇指稱贊李莉一番。
後記:“我是黨的人,黨叫我幹啥就幹啥,幹了就要幹好。再苦再累,我也無怨無悔。”這是李莉的口頭禅。聽黨話,念黨恩,跟黨走,也是她有生以來矢志不渝的信念。時光不負有心人。李莉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诠釋了一名年輕黨員的初心與使命。“共産黨員要以人民之快樂為快樂,為民謀利中追求和實作自己的人生價值.”
樂觀向上、淡泊名利,感恩奉獻、忠誠擔當。李莉心裡始終裝着社會福利院的事業,奮鬥前行。她應該是我們年輕人學習的好榜樣。
李莉,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矯揉造作的言語,在樸實無華中,以責任和擔當诠釋一個年輕共産黨員的家國情懷。
李莉,記者早就期曾采訪過。由于受疫情影響,記者不得不用電話再次采訪了她。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