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弗洛伊德之死”蝴蝶效應:長期飽受争議的電影《亂世佳人》下架然而美國對這部70多年前的電影的争議,從來都沒有停止過,争議内容一如繼往,每當美國人開始咀嚼“種族”這塊口香糖時,對這部電影中種族主義的美化就會再一次被人們記起。

作者:後世紀雜貨鋪

“亂世佳人”這部電影這些年來一直保持着票房的最高紀錄,并獲得了10項奧斯卡獎,而非裔美國人哈蒂麥克丹尼爾(Hattie McDaniel),出生于堪薩斯州,憑借這部電影,成為第一位黑人演員奧斯卡得主。

“弗洛伊德之死”蝴蝶效應:長期飽受争議的電影《亂世佳人》下架然而美國對這部70多年前的電影的争議,從來都沒有停止過,争議内容一如繼往,每當美國人開始咀嚼“種族”這塊口香糖時,對這部電影中種族主義的美化就會再一次被人們記起。

1939年的這部電影——根據南北戰争時期瑪格麗特米切爾最暢銷的小說《飄》改編,電影裡不乏一些有争議的場景,随着時間的流逝,并沒有被人們淡忘。比如對非裔美國人熒幕形象的刻畫、瑞德和思嘉樓梯上的場景是不是涉嫌婚内強奸……

“弗洛伊德之死”蝴蝶效應:長期飽受争議的電影《亂世佳人》下架然而美國對這部70多年前的電影的争議,從來都沒有停止過,争議内容一如繼往,每當美國人開始咀嚼“種族”這塊口香糖時,對這部電影中種族主義的美化就會再一次被人們記起。

《亂世佳人》是進入21世紀以來被人們廣泛關注的一部老電影,然而在被人們重新關注後,2020年,6月,随着弗洛伊德之死引發的美國反對種族主義的大遊行發生,這部電影也飽受争議,華納旗下HBO MaxC 以“美化種族主義”為由,将經典電影《亂世佳人》下架。

“弗洛伊德之死”蝴蝶效應:長期飽受争議的電影《亂世佳人》下架然而美國對這部70多年前的電影的争議,從來都沒有停止過,争議内容一如繼往,每當美國人開始咀嚼“種族”這塊口香糖時,對這部電影中種族主義的美化就會再一次被人們記起。

早在電影《亂世佳人》的上映之前,小說《飄》在1936年出版之後,就飽受争議,小說以美國南北戰争為背景,講述了主人公白瑞德和思嘉麗間的愛情故事,讓讀者産生了對種植園經濟的懷舊之情,而小說中大量“幸福奴隸們”的形象描寫和拒絕自由的奴隸以及對南方種植園的同情,無不讓大量的美國非裔人士不滿。從小說發表到改編成電影上映後,這種“美化種族主義”的争議從來沒有停止過。

“弗洛伊德之死”蝴蝶效應:長期飽受争議的電影《亂世佳人》下架然而美國對這部70多年前的電影的争議,從來都沒有停止過,争議内容一如繼往,每當美國人開始咀嚼“種族”這塊口香糖時,對這部電影中種族主義的美化就會再一次被人們記起。

《華盛頓郵報》Alyssa Rosenberg說:盡管電影上映後,影片中非裔美國人哈蒂麥克丹尼爾與女主角一同獲得了奧斯卡獎,但仍然不能轉移人們對電影中“忠心的奴隸”“拒絕自由的奴隸”和一些“甘願伺候前主人的奴隸們”這些歧視黑人、美化種族主義做法的憤怒。

“弗洛伊德之死”蝴蝶效應:長期飽受争議的電影《亂世佳人》下架然而美國對這部70多年前的電影的争議,從來都沒有停止過,争議内容一如繼往,每當美國人開始咀嚼“種族”這塊口香糖時,對這部電影中種族主義的美化就會再一次被人們記起。

2017年,美國掀起針對像《亂世佳人》這類美化種族主義電影應該如何處置的大讨論,田納西孟菲斯一劇院當時将電影《亂世佳人》下架。

然而,電影下架了,美國人就真的可以實作無種族主義嗎?值得懷疑與思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