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鼓詞和小說都錯了!唐太宗東征,這位溫州人才是欽點的将軍

作者:溫州古道

原創 胡炳華 瑞安印記 昨天

瑞安人才輩出,曆史上不但有陳傅良,葉适、高明、卓敬、黃紹第等文曲群璨,且有葉一源、許松年、陳步雲等武将功勳赫赫。瑞安人民敬尊善德,既懷文曲,亦念武魁。現今,葉一源将軍紀念堂修箿一新,許松年故居“元戎第”的修繕正緊鑼密鼓進行,陳步雲故居的修複亦在規劃之中。

上幾個世紀,瑞安男女老少喜聽鼓詞,薛仁貴征東高麗的故事,便是廣大愛好者樂聞的鼓詞之一。《征東》這部小說大多屬于虛構,唐太宗李世民征東高麗時,薛仁貴隻不過是一個小将士,根本沒有當什麼大元帥。而瑞安的葉一源,卻實實在在是受李世民委任的一位東征高麗的大将軍。他威武勇猛,戰死疆場,為國捐軀,受到唐太宗李世民及武則天的褒獎,建堂以祀。清嘉慶、乾隆《瑞安縣志》都有載述,今城東的嶺下村還建有他的紀念堂,宋朝的葉适為其撰寫碑記。

下面就說說這位征東大将軍葉公一源的點滴事兒。

出身世家 少習文武

大将軍葉公一源,字九江,先祖是括蒼松陽人。他的祖父葉格心,南北朝時仕陳朝,為陳宣帝陳顼年間(約569-581)左丞相,娶宣帝第四個女兒為妻。581年,楊堅奪權建隋,改号開皇,史稱隋文帝。開皇八年(588),隋文帝派大軍南下讨伐陳朝。次年,陳朝滅亡,葉格心惟恐姻親關系受到株連,蒙受殺頭之辱,便棄官回家,徙居永嘉安固東郭,即今瑞安玉海街道東郊嶺下村。葉一源的父親名公圭,大業間(隋炀帝時)中舉明經第,官至參知政亊,進同中書門下三品,娶禮部侍郎蕭公之女為妻,生有四個兒子,葉一源為次子。

葉一源幼時聰明穎慧,頗有志操。長大後,既能詩書,又擅騎射,身材魁岸。父親非常喜歡這個兒子,總是将他帶在身邊。

聚兵千餘 投奔李淵

隋炀帝楊廣奢靡敗腐,葉一源的父親因屢谏忤旨,被貶谪廣南。葉一源随父從行。一路行來,見隋朝政綱日漸紊亂,天下處處起亊;百姓颠沛流離,苦不堪言,歎曰:“今四海靡沸,群盜蜂起,得一真主輔之,取天下如反掌耳!”

這時,李淵起事的部隊攻克長安,葉一源聞知消息,随即乘機招聚兵卒一千多人,從間道趨向太原,投奔李淵。李淵接待他,并與他談讨當務時局,很是投機。李淵非常高興,當即委任他為使典機密諸事。

隋朝滅亡,李淵當上了皇帝,号稱唐高祖,封授葉一源為福建道節度使。葉一源在福建任職間,任勞任怨,晝晝操勞,去除隋末長期積腐的頑疾弊端,鼓勵農耕,百姓得以安業。同時節儉政務支出,減輕百姓負擔,使福建境内很快得以大治。

東征高麗 以身殉國

清嘉慶《瑞安縣志》載:貞觀十三年(639)(宋葉适說是貞觀二十二年),唐太宗李世民東征高麗(今北韓),檄令副總管薛萬徹同往,調葉一源随征。征戰中,葉一源所向先登,饒勇無敵,屢立戰功。

鼓詞和小說都錯了!唐太宗東征,這位溫州人才是欽點的将軍

嶺下村忠烈武義侯文化禮堂

一日,葉一源單騎陷陣,奮不顧身,殺敵二十餘人,但不幸身中流箭而陣亡。皇帝李世民聽說後,為失去這樣一位骁勇善戰的将軍悲痛不已,茶飯不思,特意下诏在葉一源的老家(今嶺下村)立祠紀念。不久,在貞觀年間(627-649),又下昭追谥葉一源為武義侯。武則天執政時,又下昭加封葉一源将軍“忠烈”二字。是以,葉一源紀念堂至今榜名為忠烈武義侯紀念堂。

德行鄉裡 千秋緬懷

時至南宋,忠烈武義侯紀念堂仍在城東清泉鄉原址(今萬松東路嶺下村),但因幾經風雨,年久失修,斜傾毀壞。後,裡人酬資重建,宋葉适為之作《忠烈武義侯廟記》。

如今,忠烈武義侯紀念堂稱嶺下村文化禮堂。因萬松路拓闊,向後移至山趾擴建。文化禮堂經修箿擴建後,甚是宏偉,周邊亭廊、園地、綠化,亦極完美。長廊首建“懷源亭”,意為緬懷葉一源将軍。

鼓詞和小說都錯了!唐太宗東征,這位溫州人才是欽點的将軍

懷源亭

鼓詞和小說都錯了!唐太宗東征,這位溫州人才是欽點的将軍
鼓詞和小說都錯了!唐太宗東征,這位溫州人才是欽點的将軍

懷源亭聯雲:

懷遠志堅好兒女情寄異域,

源深意摯展宏圖心系家邦。

紀念堂大殿聯雲:

忠臣出征平叛逆,衛國救民千秋頌德;

烈士捐軀全節義,豐功偉績百世流芳。

鼓詞和小說都錯了!唐太宗東征,這位溫州人才是欽點的将軍

嶺下村文化禮堂周邊亭園一角

葉适在《忠烈武義侯廟記》這樣評價先賢葉一源大将軍:“生能緻其身以報國,死能以利澤于鄉黨”。

附:

鼓詞和小說都錯了!唐太宗東征,這位溫州人才是欽點的将軍
鼓詞和小說都錯了!唐太宗東征,這位溫州人才是欽點的将軍

《忠烈武義侯廟記》

宋·葉适

忠烈武義侯葉公一源,字九江,其先括之松陽人也。大父格心,仕陳,為宣帝左丞相,尚帝季女。及隋平海内,師次江左。以姻連故,恐蒙首辱,即棄官歸鄉裡。無何,徙永嘉之安陽東郭,因家焉。父公圭,大業中舉明經第,官至參知政事,進同中書門下三品。以谏忤旨,左遷廣南。娶禮部侍郎蕭公女,生子四,侯次之。惟侯幼有志操,能詩書,習騎射,不為子弟華靡遨放事。侍父宦廣南,見隋政日紊,嘗從容曰:“今四海靡沸,群盜蜂起,得一真主而輔之,取天下如反掌耳!”時,唐公李淵已克長安,遂募兵千餘赴太原。唐公悅之,使與機密事,及即帝位,授以福建道節度使。至則除去煩弊,儉出薄入,境内大治。貞觀二十二年,太宗征高麗,檄令副總管薛萬徹同往,所向先登,單騎陷虜陣,斬首二十餘級,身中流矢,馳歸卒。狀奏,帝憫之為辍食,特诏下其所居之裡建祠,追谥“武義”。天後朝,加封“忠烈”。故榜其廟曰:忠烈武義侯。嗚呼,自唐迄今五百餘載,告虔不絕,讵偶然乎!每旱潦禱辄應,疵疠罔作,歲獲屢登。邑人以為皆侯之賜,相與率錢治其廟,屬餘記其事。餘惟侯生能緻其身以報國,死能以利澤及于鄉黨,何德之盛欤!遂書之,镵于石。

鼓詞和小說都錯了!唐太宗東征,這位溫州人才是欽點的将軍
鼓詞和小說都錯了!唐太宗東征,這位溫州人才是欽點的将軍

參考資料:

1.宋·葉适《忠烈武義侯廟記》

2.清嘉慶、乾隆《瑞安縣志》

3.嶺下村文化禮堂諸多記述

4.《隋唐史》有關章節

美編:小葉

審讀:何光明

稽核:歐興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