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夏日農家茶

作者:山城夜話
夏日農家茶

晨曦初露,村頭大槐樹上那隻蟬,搶先振翅高歌,喚起萬蟬齊鳴。田野上,成群的紅蜻蜓在飛舞,像是集會。悶熱的晨夏,一絲風也沒有。一會兒,初升的太陽,把廣袤大地上覆寫的霧染成了金色。

  夏霧熱,炎熱又一天。父親剩着早涼,割回來一大網包新鮮的牛草,衣裳全被汗水濕透。放下裝滿鮮草的網包,接過母親從那竈前水缸裡舀來的一瓢清水,一飲而盡。看那感覺,比痛飲一碗老酒還心醉。

  消去夏日的熱,還飲清涼茶。暑伏天,農家粗茶更甘甜。

  早年的夏日農家茶,是門前小河或村頭水井裡提上來的清泉水。夏插時節,藍天上飄着幾朵白雲,熾熱的太陽烤着大地,父親用汗水澆綠田園一片。田埂上,男人們從遠處秧池田裡,挑來一擔擔清晨就起好的秧苗,均勻地撒在水田裡,姑姑和嬸嬸們下到田岸邊,一字兒排開,争先恐後搶插秧苗。父親額頭流着汗水,來到農田旁的小河邊,洗洗手上的毛巾,擦把臉,操一捧河水口中飲,爽在了心田。那時家鄉的河水清澈,是純天然飲用水,無需加熱煮沸就可直接飲用。這清清的河水,滋養了萬物和生靈。

夏日農家茶

  待我從學校回鄉務農時,少有人再直接飲用小河裡的水。夏日的天,仍舊火樣熱,我跟着父親勞作在棉田裡,翻土、打枝,噴農藥。水鄉的農田,不再是種植清一色水稻,水漚的農田,已改成夏種水稻秋種麥子。夏季裡,田地上還種植少量棉花等經濟作物。父親告訴我,農業科技發展,實行棉花與水稻田種植輪作,能改良土壤,利于莊稼生長,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增加了農産品産量。可種植棉花,病蟲害多,農藥、化肥用量大,給潔淨的河水産生了新的壓力。那些天,太陽升高時,奶奶送來用蘆葦嫩葉煮出的清茶水,小息乘涼在田頭柳樹下,喝着夏日農家茶,清涼回蕩笑聲裡。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水既可補充水分,又能增加随汗水流失的人體必需礦物質,防暑降溫,增加營養。在我的家鄉,水土不宜種植茶樹,不産茶葉。智慧的人們充分利用當地資源,飲用本地草本植物茶。家鄉大地上,生長着鮮荷葉、茅草根、野菊花、丹竹葉等,這些都是具有水鄉特色的茶品,煮出來的茶水清又香。農彥說得好,夏日裡的草,冬日裡是寶。農人們在夏日裡,将采回來的茶草植物,直接煮茶飲用。母親還将茶草曬幹收藏,慢慢享用到來年。

  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夏收夏種那些天,搶農時季節,村子的人家顧不上煮茶水,多以水代茶。夏插過後,進入夏管,農事相對清閑,品茶成了村頭一景。夏日的晌午,熱日當空,村上的人聚到大槐樹下納涼拉家常。樹陰下,放有一張小方桌,擺上一壺荷葉、菊花涼茶水,農人們輕輕舞動芭蕉扇,呷一口粗茶細品味,一直甜到心底裡。夏日農家茶的香,溢滿小村莊,醉了全村的農家人。

夏日農家茶

  走出小村莊的我,曾飲過不少品牌的茶,可我總忘不了家鄉的粗茶。夏日農家茶,裹着正、清、和與雅,民風純正又古樸。用家鄉純樸的心态喝粗茶,充滿人與自然共生共榮的情誼。全村人共飲一壺清茶湯,所有的恩怨都化解到了甘美潔淨的茶水中,把盞相敬和氣正,鄰裡間更包容。品着家鄉夏日茶,似入“醉翁酡,醒來徐步杖藜拖。家童伴我池塘坐,歐鹭清波”詩裡的意境,醉在了農家人的清和雅。

  現如今,家鄉人早把那土生土長的茶草,開發出了知名品牌的茶品。家鄉的野菊花,經過培育出新,成為知名品牌菊花茶。尤其是那胎菊茶極品,享譽一方,為農家人所驕傲。夏日的一天,我回到了久别的家鄉,走到村頭那棵大槐樹下,方桌前大伯與三叔擺着龍門陣,圍觀的老哥們一圈子人。方桌旁,飲口農家茶,靜深思,小卒過河賽如車,跳馬飛炮将相和,悠哉悠哉醉茶裡。夏日農家茶,充滿家鄉的甘甜與泥土味,粗茶醉了我,醉了家鄉一方人。

作者簡介:

夏日農家茶

鄒鳳嶺,筆名群山、峰嶺。1952年4月生,鹽都鞍湖人。從上世紀80年代起已在《新觀察》《散文選刊》《海外文摘》《人民日報·海外版》《勞工日報》《新華每日電訊》《中國經濟時報》《中國建設報》《中國氣象報》《新華日報》《鹽阜大衆報》《鹽城晚報》等報刊發表作品1000多篇。現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海外文摘》簽約作家。1991年7月,出席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在泰國召開的學術交流會議并宣讀論文。作品《戈壁上的愛情》獲2014年度中國散文年會二等獎。著有綜合文學集《站在傳統與未來之間》;主編的《鹽城鄒氏家譜》,被上海圖書館永久收藏并入全國家譜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