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法國學者認為:網絡空間或成“冷戰2.0”競争核心

作者:女紳士明星的話題

法國《世界報》網站11月3日發表一篇文章稱,網絡空間或成“冷戰2.0”競争核心。作者為法國經濟戰學院講師、研究員居伊-菲利普·戈德斯坦。全文摘編如下:

資訊技術革命是“冷戰2.0”的關鍵。早在20世紀90年代末,小布什政府中一些有影響力的成員就預測到了中國的崛起,認為中國未來将成為一個能夠利用變革性資訊技術的強大競争對手。

中國如今确實是一個技術超級大國,在網際網路使用者基礎、電信裝置、工業機器人數量等方面發展優于美國。

這種技術競争是根本性的。19世紀,美國曆史學家艾爾弗雷德·塞耶·馬漢以英國為例提出了“成為海上強國是世界霸權之争的關鍵所在”這一理論。在21世紀,關鍵則在于網絡空間。最豐厚的财富是在這裡被創造出來的——全球十大公司中有八家是數字企業出身。随着機器人技術加速發展,網絡空間将成為所有服務的誕生之地和發展方向,從自動駕駛汽車到工業或家庭機器人都是如此。機器人是靠代碼控制的,借用地緣政治學家哈爾福德·麥金德的觀點,今後20年,誰主導代碼,誰就能主導世界。

網絡空間“軍備競賽”

這場對抗會是什麼樣子?也許會像歐洲大國在1914年之前的嚴重緊張關系。1910年,經濟學家諾曼·安傑爾寫道,經濟一體化會阻止戰争。但每個國家的安全困境都表明了這種思考的局限性。一個世紀後,網絡空間的鬥争可能會加劇這些困境,将我們帶進一個更加不穩定和危險的世界。

自蘇聯解體以來,數字化轉型節奏加快。美國最近的500億美元半導體投資計劃就是一個先兆,這種加速可能會被對手解讀為另一種形式的軍備競賽。

網絡空間鬥争也将是認知鬥争。臉書已經被俄羅斯在反美宣傳中冠以“有用的白癡”之名,該平台的操縱表明了網絡空間的一種用途:放大使用者情緒的不穩定性,這是恐懼或憤怒反應的前兆。元宇宙(虛拟世界)、增強現實或深僞技術将加劇這類風險。

美國未必赢得競争

誰會赢?除了核對抗之外,這場“冷戰2.0”可能會像第一次冷戰那樣結束。然而,如果對抗持續時間長,那麼能夠從網絡經濟和網絡空間創新中獲得最大價值的一方将占上風。用哲學家卡爾·波普爾的話來說,這是在賦予最開放的社會優勢,這樣的社會能夠在最好地吸收來自其他地方的新思想、人才和資本的同時,保持激烈的内部競争。

然而,美國未必會赢。新人才和自動化經濟的利潤沒有再投資于讓更多人适應數字時代,而是流向了第一儲蓄——房地産。結果就是,在西方世界,在數字收益向房地産投資的轉化導緻投機和住房成本爆炸式增長之際,低學曆者發現沒有機會了。這些新的不平等給美國帶來了嚴重的混亂。

我們正在進入一個緊張局勢比過去30年危險得多的時代。戰争的陰影又回來了。網絡空間的霸權、機器人控制和人類思想的影響将成為本世紀霸權之争的核心。

來源:參考消息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