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透過“虛火”洞悉物聯網的價值

物聯網将從根本上改變我們與周圍環境互動的方式。通過采用電子化方式對物體進行監控及管理,物聯網為資料驅動型決策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優化系統

與流程、為個體和企業節省時間以及提高生活品質。從監控工廠的機器運作到跟蹤海上船舶去向,傳感器可以幫助企業更好地利用其實體資産,包括改善機器性能、

延長機器壽命、探索如何重新設計機器以擴充其功能等。在可穿戴裝置和移動螢幕的幫助下,物聯網有望顯着提高人們的健康水準,特别是在治療那些奪去無數人

生命、造成巨大經濟損失的慢性病(如糖尿病)方面。

制造商、油氣公司以及其他一些企業已經看到,物聯網技術開始在其内部營運中初試鋒芒。

根據物聯網在市場中的滲透率、經濟和人口統計變化趨勢以及未來十年間技術的演變趨勢,麥肯錫公司估算到2025年,物聯網有望實作每年3.9萬

億~11.1萬億美元的經濟效益,最高(包括消費者盈餘)可達到2025年全球經濟總量的11%。麥肯錫全球研究院認為,物聯網所蘊含的全部潛力實際可能

被低估了。然而,要擷取物聯網帶來的最大效益,還需要厘清真正的價值創造來源,并成功地解決一系列系統相關問題,包括系統間的互操作性等。

在哪些場景下物聯網可以創造價值

通過審視近300個物聯網的應用,麥肯錫發現,如果按傳統的方法,将物聯網的影響按垂直行業市場(如汽車、消費電子等)劃分,那麼想要分析創造價值

的所有途徑就會更加困難。例如,如果審視汽車行業中物聯網創造價值的方式,我們主要看到的是它可以提高制造效率和降低成本。但如果我們按照不同的場景細緻

觀察,就可以捕捉到更廣泛的效益,尤其是那些需要物聯網系統的互操作性的場景,通常能夠産生最大的效益。比如,如果審視城市這一場景,我們會發現,一方

面,每一輛車上安裝傳感器可以幫助車主預測何時需要維修,進而降低維修成本,而另一方面,所有車輛的傳感器可以連接配接到總系統中,進而有助于更有效地管理全

市交通,減少擁堵。

麥肯錫公司确定了八個場景,包括家庭、辦公室、工廠、工地(采礦、油氣、建築)、零售場所、城市、車輛與戶外。此外,還關注了“人”的場景,包括穿戴到人體、可以監控慢性病與運動量的系統,以及提高生産力的應用。

物聯網技術的産業發展趨勢

當物聯網系統之間彼此相連時,其價值就會呈幂數增長,是以,互操作性是實作收益最大化的關鍵要素。研發物聯網技術的産業在未來會有如下問題和發展趨勢:

物聯網系統之間必須實作互操作性,才能擷取40%的潛在價值。根據我們的分析,在物聯網應用可創造的潛在價值中,平均40%的價值需要物聯網系統之

間具備互操作性才能實作。在工地環境中,則有高達60%的潛在價值隻有在能夠整合和分析多個物聯網系統的資料後才可以實作。到2025年,如果将上述九種

場景都包括在内,物聯網每年可帶來的經濟收益總計将達到11.1萬億美元,其中通過互操作性可實作的潛在經濟收益大約為4萬億美元。在上述九種場景中,将

來從物聯網應用擷取最大價值的将是工廠——每年可高達3.7萬億美元。

現在所收集到的大多數物聯網資料都沒有得到使用,而已經使用的資料價值也沒有得到充分發揮。例如,某海上鑽井平台共有3萬多個傳感器,其所産生的大

量資料中隻有不到1%用于決策。而且大多數被使用的資料(如工地的生産自動化系統産生的資料)也多用于作業的實時監控和故障排除。通過增加資料的使用量,

以及部署更加複雜的物聯網應用(如根據裝置的性能資料進行預測性維護,或者進行工作流分析以優化營運效率),可以擷取大量的額外價值。是以,物聯網可以成

為大資料的重要來源,通過大資料分析來創造價值,也可以成為為多家機構所用的開放資料的重要來源。

在物聯網可以實作的價值的數量上,開發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并無明顯差距。

總體來說,未來十年裡,發達經濟體将從物聯網中擷取更多價值,因為每個項目的推行所實作的價值更高。但是,在物聯網的使用廣度上,開發中國家則更勝一籌。

發達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産生的價值水準還取決于環境、行業以及應用本身。在開發中國家,能夠産生最大價值的應用不同于發達國家,因為開發中國家不存在替

換陳舊技術的問題,可以在物聯網應用中實作“跨越式”發展。到2025年,物聯網應用每年所産生的潛在經濟價值中,發達經濟體将占62%,發展中經濟體則

占38%。發達經濟體更高的價值也展現在其更高的工資和成本,是以通過效率提升所獲得的經濟價值也更大,而随着發展中經濟體市場價值的上升,與物聯網相關

的經濟效益也将随之增長。

中國将成為物聯網系統在工廠以及其他場景中最大的使用者之一。在最早使用物聯網技術的國家中,油氣營運為主導的國家也将成為物聯網應用主要的地域市場。

和消費者應用相比,物聯網在B2B上的應用具有更高的經濟潛力。由于媒體對健康監測儀和家居自動化的廣泛報道,消費者對物聯網技術的使用得到了極大

的關注。雖然這些應用在價值創造上潛力無窮,但分析表明,物聯網在B2B 應用上将産生更大的價值。很多情況下,

比如工地應用(采礦、油氣和建築)對消費者是沒有直接影響的。相當多的額外價值隻有在消費者物聯網系統(如聯網的消費者保健産品)聯結到諸如醫療服務提供

方和支付方的B2B系統時才能夠得以實作。

物聯網技術的使用者将逐漸獲得更多的潛在價值。正如在其他技術市場一樣,

終端使用者最後将獲得更多價值。我們估算,在物聯網應用所産生的價值機遇中,有90%以上将為消費者(例如機器采用了物聯網技術的工廠主,交通運輸隊的操作

員以及消費者)所獲得。在很多場景中,客戶是通過直接和間接兩種方式擷取價值,例如可以購買更高效的機械裝置,其設計則參考了來自老裝置的物聯網資料。一

般來說,在物聯網所創造的可以被技術提供商所獲得的價值機遇中,主要的份額屬于服務商和軟體商,而非硬體廠商。

物聯網将改變競争基礎,為使用者和供應商帶來新的業務模式。物聯網能夠帶來

(有時是強力推動)新的業務模式。例如,通過監測用戶端裝置的使用情況,工業裝置制造商可以從商品銷售向服務銷售轉型。傳感器資料可以告訴廠家裝置的使用

率,使廠家可以按用量來收費。售後服務和維修成本可以捆綁在一起按小時收費,或者所有的服務按年租合約收費。服務也許還可以包括定期更新(如軟體下載下傳

等)。裝置性能可以為新型産品的設計提供資訊,并幫助廠商交叉銷售額外的産品和服務。這種“以服務為本”的方式将幫助供應商與客戶建立更加密切的關系,使

競争對手無機可乘,無法攻破。

透過“虛火”洞悉物聯網的價值
透過“虛火”洞悉物聯網的價值

對于物聯網技術的供應商來說,業務模式的選擇是非常複雜的。該行業尚處于發展初期,是以打造競争優勢和成功業務模式的要素也在不斷變化中。

正如其他技術市場(如個人電腦和網際網路本身)一樣,其發展大緻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武器提供商”,靠提供裡程碑式的基礎設施獲得成功,如微處

理器或個人電腦的作業系統。第二階段,公司建立大規模的應用,如網際網路上的線上搜尋。第三階段,公司發展相鄰業務,如電子商務。目前物聯網行業所處的階

段,物聯網系統的複雜性,大多數使用者能力的局限性,以及互操作性和定制化的需求,都為硬體、軟體和服務提供商(安裝方、系統內建商等)提供了滿足“端到

端”物聯網解決方案需求的機會。未來可能會出現更多的“水準”平台。對于物聯網技術的提供商來說,競争基礎将包括獨特的技術、獨特的資料、軟體平台以及提

供完整解決方案的能力。基于不同的技術層級(在“技術堆棧”内部),我們認為,不同參與者獲得的價值份額将會随着時間的推移逐漸改變,并且會有更多的價值

流向軟體和資料分析提供商。

驅動因素和壁壘

要讓物聯網實作經濟效益的最大化,需要滿足一定的條件,并克服一些阻礙。這其中一部分是技術方面的,一部分則屬于結構和行為層面。比如,消費者需要

信賴基于物聯網的系統,公司需要采用物聯網支援的資料驅動型決策方法。此外,

我們還需要解決監管問題。比如,确定無人駕駛車輛如何在公共道路上行駛,以及如何對其監管和投保。

技術。為了廣泛應用物聯網,必須持續降低基礎硬體的成本。低成本和低能耗的傳感器是必不可少的,在過去五年,用于智能手機的MEMS(微電子機械系

統)傳感器的價格已經降低了30%~70%。射頻識别(RFID)标簽和其他硬體也需遵循相似的軌迹,使物聯網追蹤能夠為價低量大的包裹快遞和零售行業所

應用。此外,我們還需要開發便宜的低成本蓄電池,以保證分布式傳感器和有源标簽的運作。在幾乎所有的應用中,低成本的資料通信鍊路(包括短距離和長距離)

都是必不可少的。為了保證物聯網使用者最大限度地利用其資料以及使用更多的資料,必須持續降低計算和存儲的成本,并進一步開發分析軟體和可視化軟體。

互操作性。衆所周知,裝置和系統共同協作的能力對于充分挖掘物聯網應用的價值至關重要。如果無法實作互操作性,至少有40%的潛在效益将難以實作。采用開放的标準是實作互操作性的途徑之一。此外,也可以建立使不同的物聯網系統之間互相通信的體系或平台,進而實作這一功能。

隐私和保密。數以億計的裝置所生成的資料的類型、數量和特性會讓個人對隐私産生擔憂,而組織則會關注資料的保密性和完整性。物聯網産品和服務的提供者需要為其收集和使用的資料提供令人信服的價值主張,公開所使用資料的内容及其使用方法,并確定資料得到妥善保護。

安全。借助數以億計的裝置收集資料的機構不僅需要防止資料被非法使用,

還需要應對物聯網可能帶來的新風險。将資訊技術系統拓展到新的裝置使得潛在的不當行為有了更多可乘之機,這一現象必須得到管控。而且,當使用物聯網管理有

形資産時,無論是水處理廠還是汽車,攻破安全漏洞所帶來的後果遠不止于非法的資訊洩露,還可能導緻有形的傷害。

知識産權。為了完全釋放物聯網的潛力,需要人們對于各種聯網裝置所生成資料的所有權達成共識。當一家企業制造傳感器,另一家公司提供部分解決方案,

而第三方提供應用環境時,這一過程中産生的資料的所有權歸屬應當予以明确。比如,植入患者體内的醫療裝置所生成的資料所有權歸誰?是患者,還是裝置生産

商,抑或是将裝置植入患者體内并對其健康負責的醫療機構?

組織和人才。物聯網将實體世界和數字世界結合起來,對傳統的組織責任觀念構成了挑戰。傳統意義上,IT組織是獨立存在的,并獨立于負責管理實體環境

的營運組織。比如在過去的零售店中,IT職能主要管理銷售點的機器,除此之外很少有用武之地。而在物聯網的世界中,IT會嵌入到有形資産和庫存中,

直接影響評估營運的業務名額。這意味着這些功能必須保持高度一緻。此外,公司不僅需要了解物聯網系統如何發揮作用(對于員工或通過合作夥伴/

供應商關系),也應當具備相應的能力和思維方式,學會使用物聯網進行資料驅動的決策,并且使組織能夠适應新的流程和業務模式。

公共政策。某些物聯網應用必須得到監管機構的準許。無人駕駛汽車便是最典型的例子。盡管該項技術發展迅猛,且衆多汽車廠商和科技公司都在大力投資,

但無人駕駛汽車在何時、何地能夠上路仍然是一個未知數。此外,監管機構必須出台相關的責任規定。政策制定者通常也會在促成影響物聯網應用的市場規則中發揮

一定作用,例如為醫療保健提供适當的激勵政策。最後,政府可以為資料的收集、分享、使用等具體操作制定規則,進而參與進來。

通過審視特定場景中物聯網應用的激增,我們已經能夠預測未來十年裡物聯網應用對經濟發展所帶來的潛在影響将有多大。為了發揮這種潛能,我們必須不斷

創新物聯網的技術和業務模式,并為建設新能力、培養新人才進行投資。随着相關政策激發物聯網的互操作性,保障資料安全,保護隐私和知識産權,物聯網的潛力

将得到充分的發揮。

原文釋出時間為: 2016年01月31日

本文作者:麥肯錫全球研究院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至頂網,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至頂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