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後來居上,共享單車為什麼選擇NB-IoT物聯技術?

ofo與摩拜單車在近期是一個比較熱門的話題,小黃車前腳剛傳出搭上“滴滴”,小紅車則宣布了與微信的聯姻。這些商業合作聽起來挺熱鬧,但普通使用者其實更關心如何才能更友善地找到好騎的車。

如何讓使用者更友善地找到共享單車?如何更好地對共享單車進行維護和管理?這就要求共享單車能進行精準定位。我們可以看到,ofo與摩拜單車都在積極主動地對其共享單車進行更新,這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在物聯網技術領域方面的更新。可以預見,包括使用者騎行軌迹,騎行速度、綜合海拔、經緯度等等諸多資訊在不久後都可以定期或是實時地傳送至服務提供方,使其可以更進一步了解使用者的需求以及車輛自身狀态,為其車輛投放與維護提供更為詳細的參考,最終使得共享單車的使用者能更安全、更友善地用上好騎的自行車。

後來居上,共享單車為什麼選擇NB-IoT物聯技術?

翻看兩家在物聯網領域的技術選擇,無論是摩拜與愛立信和中國移動的合作,還是ofo與華為和中國電信的合作,其關鍵詞都是“NB-IoT”(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IoT)。NB-IoT旨在解決大量物與物之間的低功耗、低帶寬、遠距離傳輸的網絡連接配接,屬于LPWAN(Low Power Wide Area Network)這一範疇。而在NB-IoT誕生前,LoRa則是該領域更為人耳熟能詳的。

LoRa是由美國Semtech公司提出的一種私有低速物聯網技術,Semtech同時也發起組建了LoRa聯盟,該聯盟自2015年3月成立,目前已經有包括IBM、思科、微芯等超過400家企業加入了該聯盟。衆多企業在該聯盟中有着一定的分工,這其中包括系統方案商、軟體廠商、晶片廠商、子產品廠商、終端裝置廠商以及小部分營運商。

NB-IoT則是由3GPP組織推動的開放技術标準,基于成熟的蜂窩技術,增加了跳頻和抗幹擾技術,及更先進的無線資源利用技術,以适配免授權頻譜的法規和傳播環境。其聯盟成員中同樣有着包括華為、英特爾、高通、愛立信等企業以及包括中國移動、電信、聯通、沃達豐、德國電信、西班牙電信等營運商在内的多種角色組成。

在LPWA領域中,LoRa與NB-IoT存在着明顯的競争關系。而随着基于NB-IoT标準的商業化解決方案在市場上開始嶄露頭角後,面對巨大潛在市場的競争才算是拉開序幕。而作為後來者,NB-IoT有着一些“與生俱來”的優勢。

三優勢或将決定發展上限

其一,在技術标準的制定與演進上兩者存在着很大差別。正如上文所言,LoRa技術由Semtech公司提出,其在聯盟中扮演着晶片供應商這一重要角色,包括Chirp調制、同步、糾檢錯、幀結構,組網,晶片架構在内的幾乎所有技術細節都有相應的專利保護,并采用類似ARM公司的晶片授權方式授予更多公司制造LoRa相應晶片。這一現狀對于巨量的潛在客戶而言是不願看到的,尤其在LPWA這樣的新興市場中。反觀NB-IoT,諸如華為、英特爾、高通等公司均有着相應的晶片設計能力,并已經先後釋出了數款NB-IoT晶片。這使得在NB-IoT領域中存在着足夠的内部競争與篩選,由此可以在發展過程中博取衆家之長。

其二,關鍵性能NB-IoT占優。從現有産品上來看,基于營運商蜂窩網絡的NB-IoT産品在鍊路傳輸性能與安全性上有着更好的表現。尤其是在高負載狀态下,性能優勢将展現的更為明顯。而針對不同行業應用,有着衆多晶片設計商的NB-IoT在業務模型展開後也更易滿足複雜的行業需求。

其三,生态鍊中的優勢。LoRa聯盟采用晶片授權的方式以供不同層廠商來共建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這種看似靈活的解決方案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正如在傳統ICT市場曾大量出現的情況一樣,一旦這樣的內建方案出現故障時,如何快速定位?這無疑增加了維保時的成本與難度,也有悖于行業專網的快速部署維護。而NB-IoT吸引了更多大型電信營運商以及主流的行業解決方案供應商。這其中不乏富有經驗的廠商可以提供端到端的行業解決方案。據悉,目前已經有NB-IoT解決方案廠商可以提供網絡側的統一傳遞,以規避出現不同廠家帶來的網絡側互聯互通測試以及多方維護等難題。

後來居上,共享單車為什麼選擇NB-IoT物聯技術?

當然,紙面分析是一回事,成色最終還是要在市場上見真章。目前來看,NB-IoT初期将面臨的問題很可能是缺乏相對大的場景來讓其大展拳腳。如何在這一時期排兵布陣,以為未來巨量的市場打開通路,這是擺在NB-IoT陣營前最為緊要的事情。

在講究“應用為王”的網際網路時代,我們見證了許多應用軟體公司的崛起。而在即将騰飛的物聯網時代,應用依然是不可或缺的,智能抄表、智能停車、自動化資料采集、智慧城市應用等領域都有着無比巨大的潛在市場。

“一時瑜亮,可終有先後。”回過頭來再看看NB-IoT身後的支援者,先占個坑可好?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7年4月11日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至頂網,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至頂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