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冼冠生和冠生園:一個企業王國橫空出世的故事(上)

作者:上海故事周末茶座

撰稿/柯兆銀

冼冠生和冠生園:一個企業王國橫空出世的故事(上)

冼冠生少年時從廣東來到上海謀生,僅僅是一個學徒,經過多年努力,他成為中國食品行業的領頭羊,創造了一個企業王國。

他是如何創造這個偉大奇迹的?

在老城廂九畝地創業

1902年,冼柄生15歲,遠親舒竹生從上海回廣東佛山探親,冼柄生的母親央求他帶兒子去上海謀生,遠親答應了。那年秋天,冼柄生坐船來到上海,在遠親舒竹生開設的竹生居宵夜館當學徒。冼柄生後來改名為冼冠生,為了行文友善,我們就稱他為冼冠生。

冼冠生手腳勤快,每次幹完跑堂活就主動去廚房幫忙,廚師都喜歡他,教他烹調和糕點制作。冼冠生悟性好,又用心學習,很快入行。

學徒期間,冼冠生每天有空就看報紙,這使他不僅認識了很多字,也豐富了各方面的知識。

3年學徒期滿,他回鄉娶了同鄉譚姓女子,然後把妻子、母親接來上海。

他教她們如何制作糕點小吃,借錢開了一家“陶陶居”小吃店,自做自賣廣式糕點。不料生意不好,僅僅半年就關門了。他不服輸,以後多次開宵夜館,就是如今的大排檔,開了關,關了再開,最後總是以失敗告終。

冼冠生改變經營思路,到上海老城廂九畝地的地方擺攤兒,那裡有家新舞台戲院,人流如嘲。冼冠生一家住在亭子間,他白天同母親、妻子制作牛肉幹、話梅等零食,夜晚則挑着食品到新舞台戲院門口擺攤,生意一般。他闖蕩上海灘十幾年,都快30歲了,可是事業并沒有大的起色。

冼冠生和冠生園:一個企業王國橫空出世的故事(上)

九畝地新舞台

冼冠生和冠生園:一個企業王國橫空出世的故事(上)

新舞台演出《華倫夫人之職業》

一天,他撿起一張路人丢棄的報紙,一則短新聞引起他的注意:香港老牌子冠生園的食品店因為經營不善而歇業了。

冼冠生眼睛一亮,他在戲院門前擺攤,那些來看戲的太太小姐對零食都感興趣,許多人嫌棄不衛生而不買,如果用包裝紙包上零食,并且在包裝紙上印上商标,不就顯得衛生和正宗了嗎?還有,顧客一邊看戲一邊吃零食,如果将牛肉幹切成小塊,包上潔白的包裝紙,話梅也包上包裝紙,這樣不是既友善又衛生了嗎?

冼冠生制作了“香港上海冠生園”包裝紙,拿來包裝他零食,他成為中國第一個在食品包裝紙上印制商标的攤販。

果然,牛肉幹和話梅等零食有了帶商标的包裝紙,面貌煥然一新,太太小姐紛紛買幾包進戲院,一些先生也來購買,樂得冼冠生笑不攏嘴。

冼冠生一天偶然在報上看到,梅子具有性平斂肺、生津止渴、清涼潤喉的藥用。他靈機一動,可以用梅子做蜜餞啊。他把梅子烘幹,加入蔗糖、薄荷等配料,給梅子蜜餞取名“陳皮梅”。他挑着陳皮梅到新舞台試銷,大受歡迎;他還拿着“陳皮梅”在演出中間休息時高聲吆喝:“小廣東自制的陳皮梅,清涼潤喉,生津止渴,味道嗲來!各位快來嘗嘗!”結果買者踴躍。

冼冠生和冠生園:一個企業王國橫空出世的故事(上)

冼冠生白天蹲在亭子間的洋風爐旁制作陳皮梅,晚上在新舞台提籃叫賣。他制作的陳皮梅每天做多少賣多少,人們紛紛贊譽:“大塊頭的陳皮梅,價廉物美,好吃來!”冼冠生長得胖,顧客都歡喜用上海話叫他“大塊頭”。

“大塊頭”的陳皮梅、牛肉幹在新舞台出名了。

一天,冼冠生正在家中忙碌,妻子說有客來找,來人是新舞台檢票員薛壽齡。

“這就是你做的?”他指着一盆剛出鍋的牛肉幹問。

冼冠生點頭稱是。

“哈哈,我當你是從香港進的貨!不過,味道倒不錯。”薛壽齡說,“今天來看看,就是想和你合夥。本钿不要你愁,你隻管把生意弄好就行!”

冼冠生開心地笑了。薛壽齡的父親薛瑤卿是京戲紅角,大大的有錢。

一天,冼冠生和名伶薛瑤卿、演武生的夏月珊和演花臉的夏月潤見面了,他們要求合夥經營“陳皮梅”。

冼冠生受寵若驚。

夏月珊遞上了一張五百元銀票,說,“這就算是咱們三人入夥的第一筆資金吧!今後生意做大了,還可以增加。”

冼冠生為難了,他拿不出錢啊。

“咱三人是唱戲的,都忙于演出,合夥店的經營由你全權負責。”薛瑤卿說。

“咱三人這五百元資金,就算百分之五十的股份吧。”夏月珊說。

三位演員同意洗冠生以技術和管理占股50%。

“承蒙三位梨園朋友提挈,我冼某一定把店經營好。”冼冠生感激地說。

1915 年春天,在九畝地人口稠密處新開了一家食品店,冼冠生任經理。該店除賣自制食品外,還經銷外廠罐頭、餅幹和糖果。

誰也沒有料到,這家小店發展神速,一二十年就遍布全國,成為食品行業的龍頭企業。

以産品和品質制勝

讓我們來看看冼冠生是如何經營的。

冼冠生對于開發新産品傾其全力。

冼冠生和冠生園:一個企業王國橫空出世的故事(上)

美國沙利文餅幹和日本糖果在中國很受歡迎,冼冠生一直想如何和它們競争,最後想出用做月餅的方法生産餅幹。他在兩層薄薄的面粉皮子中間,夾進碾碎的花生、芝麻、核桃仁和葡萄幹等,然後把它烘幹,就這樣,“夾心餅幹”做成了。産品拿到門市部試銷,一搶而空。

冼冠生聘請外籍技師制作“果醬夾心糖”。經過多次實驗,終于把饴糖調整到适當的比例,不僅解決了糖稀化的問題,而且做出來的“果醬夾心糖”不粘紙,同樣受到了消費者的搶購。

“夾心餅幹”和“果醬夾心糖”供不應求,這讓美國沙利文和日本糖果商大為驚愕,他們想盡辦法了解其生産工藝,結果一無所得,最後各自買了一批“夾心餅幹”和“果醬夾心糖”送回國研究。

冼冠生不滿足于用手工生産餅幹和糖果,向英國和德國定制了兩套制作“夾心餅幹”和“果醬夾心糖”的機器,并且在漕河泾建起了廠房。1935年7月25日,兩套洋裝置正式投産,“夾心餅幹”和“果醬夾心糖”産量大增,源源不斷地流向市場。

1933年,冼冠生率領公司代表團通路日本森永糖果株式會社,獲得贈品28箱糖果。他回到上海,對日本的糖果做口感分析和化學檢驗,以吸取有益的東西,最後研制成新品“杏花軟糖”和“魚皮花生”,上市銷路奇好。

冼冠生和冠生園:一個企業王國橫空出世的故事(上)

冼冠生為了確定和提升産品品質,提出“三項注意”。

一是注意配料。當時,制作糖果,饴糖和白糖的比例一般為四六開,制成的水果糖容易稀化,粘紙粘手,冼冠生經過實驗将比例改為饴糖和白糖二八開,既增加了甜度,又防止了稀化。

二是注意香味分明。市面上所售的水果糖味道混雜,冼冠生生産的糖果則加入了檸檬、香蕉、蘋果和鳳梨等配料,既甜又香,獨具風味。

三是注意食品衛生。冼冠生提出了“産品品質,衛生第一”的口号,對工廠中的房間環境、生産工具和生産勞工制定了嚴格的衛生制度和實施措施。比如,對原料采購規定堅決不買劣質、變質的原料,并建立了嚴格的驗收制度;對用料的使用講究衛生,如雞蛋外殼上的髒物必須洗淨,花生剝殼以後發現黴壞的必須剔除等。

冼冠生跑遍了全國産梅子的地方,最後認定浙江超山默林的梅子核小肉厚,酸甜香醇,最适合制作“陳皮梅”。他正要簽訂購貨合同,股東薛瑤卿介紹江蘇鄧尉默林的老闆來了,他是薛的親戚,洽談中許諾給予種種優惠條件。冼冠生不為所動,向薛瑤卿解釋了選用“超山梅”的理由,最終得到了薛瑤卿的認同。

冼冠生和冠生園:一個企業王國橫空出世的故事(上)

冼冠生還十分重視名牌效應,他說 “樹立名牌是建立商譽的另一途徑。”

他同母親和妻子創制的“陳皮梅”、“果汁牛肉"和“橘汁牛肉”都成為名牌産品。他還打造了廣式月餅名牌産品。

為了保證品質,他也是夠拼了。

有一次,公司生産果子醬因白砂糖斷銷,改用别樣的糖代用。試驗時沒有出毛病,出貨後卻發現有發酵變質的果子醬。冼冠生知道後很難過,自請處分,親自到各店号道歉,并宣布對顧客保退保賠。

公司總店搬到南京路,總有顧客反映面包火候不足。冼冠生下令必須解決問題,誰知又有顧客吵上門來。冼冠生拍着辦公台子發脾氣:“面包烘不好,廠長搬到廠裡住!再烘不好,搬到爐子間睡!最後還烘不好,隻好自己爬進爐膛裡!”廠長隻得親自跟班,問題很快解決了。

冼冠生在公司高層開會時說的最多的話就是“三本三上”。三本是“本心、本領、本錢”。他認為最要緊的是“本心”,就是本着一顆對顧客的良心和對公司的事業心,本領是指技術,本錢是指資金能力。三上是“信譽、品質、顧客至上”。

冼冠生每天上午都要去廠裡和商店門市部走一圈,檢查産品品質,了解銷售情況,下午才回公司辦公:這個習慣保持了幾十年。

他常教育職工:“人無笑臉不開店,決不做一錘子買賣”。他把售貨員向顧客陪笑臉,視為做生意最起碼的條件。有一次,他到河南中路冠生園第一支店,看見有位剛滿師的店員接待顧客時沒有笑容,就立刻責問那人的師傅:“為什麼給他滿師?”他當即指令那個店員下櫃台,“學會笑臉相迎再上櫃台”。

每當有店員工作發生差錯,冼冠生就哇啦哇啦地大喊:“老弟,我們做生意的人,沒有這種心,這家店早晚要關門!”

冼冠生和冠生園:一個企業王國橫空出世的故事(上)

冼冠生特别重視合适的崗位要有合适的人。有一次,靜安寺門店經理報告,一名姓冉的學徒待客不熱情,準備将其開除。冼冠生沒有馬上批示,而是親自到門店了解情況。他發現該學徒做事勤奮,隻是性格内向孤僻才見了人繃眘臉。他将冉姓學徒調到了糕點工場學做糕點,這樣就不必面對顧客。後來,這個學徒成為著名的糕點師。

冼冠生還制定了“四不”員工守則,即“不吹煙(鴉片)”、“不酗酒”、“不賭博”、“不讨小老婆”。

冼冠生全身心地投入,換來了公司的蓬勃發展。

(待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