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冼冠生和冠生园:一个企业王国横空出世的故事(上)

作者:上海故事周末茶座

撰稿/柯兆银

冼冠生和冠生园:一个企业王国横空出世的故事(上)

冼冠生少年时从广东来到上海谋生,仅仅是一个学徒,经过多年努力,他成为中国食品行业的领头羊,创造了一个企业王国。

他是如何创造这个伟大奇迹的?

在老城厢九亩地创业

1902年,冼柄生15岁,远亲舒竹生从上海回广东佛山探亲,冼柄生的母亲央求他带儿子去上海谋生,远亲答应了。那年秋天,冼柄生坐船来到上海,在远亲舒竹生开设的竹生居宵夜馆当学徒。冼柄生后来改名为冼冠生,为了行文方便,我们就称他为冼冠生。

冼冠生手脚勤快,每次干完跑堂活就主动去厨房帮忙,厨师都喜欢他,教他烹调和糕点制作。冼冠生悟性好,又用心学习,很快入行。

学徒期间,冼冠生每天有空就看报纸,这使他不仅认识了很多字,也丰富了各方面的知识。

3年学徒期满,他回乡娶了同乡谭姓女子,然后把妻子、母亲接来上海。

他教她们如何制作糕点小吃,借钱开了一家“陶陶居”小吃店,自做自卖广式糕点。不料生意不好,仅仅半年就关门了。他不服输,以后多次开宵夜馆,就是如今的大排档,开了关,关了再开,最后总是以失败告终。

冼冠生改变经营思路,到上海老城厢九亩地的地方摆摊儿,那里有家新舞台戏院,人流如嘲。冼冠生一家住在亭子间,他白天同母亲、妻子制作牛肉干、话梅等零食,夜晚则挑着食品到新舞台戏院门口摆摊,生意一般般。他闯荡上海滩十几年,都快30岁了,可是事业并没有大的起色。

冼冠生和冠生园:一个企业王国横空出世的故事(上)

九亩地新舞台

冼冠生和冠生园:一个企业王国横空出世的故事(上)

新舞台演出《华伦夫人之职业》

一天,他捡起一张路人丢弃的报纸,一则短新闻引起他的注意:香港老牌子冠生园的食品店因为经营不善而歇业了。

冼冠生眼睛一亮,他在戏院门前摆摊,那些来看戏的太太小姐对零食都感兴趣,许多人嫌弃不卫生而不买,如果用包装纸包上零食,并且在包装纸上印上商标,不就显得卫生和正宗了吗?还有,顾客一边看戏一边吃零食,如果将牛肉干切成小块,包上洁白的包装纸,话梅也包上包装纸,这样不是既方便又卫生了吗?

冼冠生制作了“香港上海冠生园”包装纸,拿来包装他零食,他成为中国第一个在食品包装纸上印制商标的摊贩。

果然,牛肉干和话梅等零食有了带商标的包装纸,面貌焕然一新,太太小姐纷纷买几包进戏院,一些先生也来购买,乐得冼冠生笑不拢嘴。

冼冠生一天偶然在报上看到,梅子具有性平敛肺、生津止渴、清凉润喉的药用。他灵机一动,可以用梅子做蜜饯啊。他把梅子烘干,加入蔗糖、薄荷等配料,给梅子蜜饯取名“陈皮梅”。他挑着陈皮梅到新舞台试销,大受欢迎;他还拿着“陈皮梅”在演出中间休息时高声吆喝:“小广东自制的陈皮梅,清凉润喉,生津止渴,味道嗲来!各位快来尝尝!”结果买者踊跃。

冼冠生和冠生园:一个企业王国横空出世的故事(上)

冼冠生白天蹲在亭子间的洋风炉旁制作陈皮梅,晚上在新舞台提篮叫卖。他制作的陈皮梅每天做多少卖多少,人们纷纷赞誉:“大块头的陈皮梅,价廉物美,好吃来!”冼冠生长得胖,顾客都欢喜用上海话叫他“大块头”。

“大块头”的陈皮梅、牛肉干在新舞台出名了。

一天,冼冠生正在家中忙碌,妻子说有客来找,来人是新舞台检票员薛寿龄。

“这就是你做的?”他指着一盆刚出锅的牛肉干问。

冼冠生点头称是。

“哈哈,我当你是从香港进的货!不过,味道倒不错。”薛寿龄说,“今天来看看,就是想和你合伙。本钿不要你愁,你只管把生意弄好就行!”

冼冠生开心地笑了。薛寿龄的父亲薛瑶卿是京戏红角,大大的有钱。

一天,冼冠生和名伶薛瑶卿、演武生的夏月珊和演花脸的夏月润见面了,他们要求合伙经营“陈皮梅”。

冼冠生受宠若惊。

夏月珊递上了一张五百元银票,说,“这就算是咱们三人入伙的第一笔资金吧!今后生意做大了,还可以增加。”

冼冠生为难了,他拿不出钱啊。

“咱三人是唱戏的,都忙于演出,合伙店的经营由你全权负责。”薛瑶卿说。

“咱三人这五百元资金,就算百分之五十的股份吧。”夏月珊说。

三位演员同意洗冠生以技术和管理占股50%。

“承蒙三位梨园朋友提挈,我冼某一定把店经营好。”冼冠生感激地说。

1915 年春天,在九亩地人口稠密处新开了一家食品店,冼冠生任经理。该店除卖自制食品外,还经销外厂罐头、饼干和糖果。

谁也没有料到,这家小店发展神速,一二十年就遍布全国,成为食品行业的龙头企业。

以产品和质量制胜

让我们来看看冼冠生是如何经营的。

冼冠生对于开发新产品倾其全力。

冼冠生和冠生园:一个企业王国横空出世的故事(上)

美国沙利文饼干和日本糖果在中国很受欢迎,冼冠生一直想如何和它们竞争,最后想出用做月饼的方法生产饼干。他在两层薄薄的面粉皮子中间,夹进碾碎的花生、芝麻、核桃仁和葡萄干等,然后把它烘干,就这样,“夹心饼干”做成了。产品拿到门市部试销,一抢而空。

冼冠生聘请外籍技师制作“果酱夹心糖”。经过多次实验,终于把饴糖调整到适当的比例,不仅解决了糖稀化的问题,而且做出来的“果酱夹心糖”不粘纸,同样受到了消费者的抢购。

“夹心饼干”和“果酱夹心糖”供不应求,这让美国沙利文和日本糖果商大为惊愕,他们想尽办法了解其生产工艺,结果一无所得,最后各自买了一批“夹心饼干”和“果酱夹心糖”送回国研究。

冼冠生不满足于用手工生产饼干和糖果,向英国和德国定制了两套制作“夹心饼干”和“果酱夹心糖”的机器,并且在漕河泾建起了厂房。1935年7月25日,两套洋设备正式投产,“夹心饼干”和“果酱夹心糖”产量大增,源源不断地流向市场。

1933年,冼冠生率领公司代表团访问日本森永糖果株式会社,获得赠品28箱糖果。他回到上海,对日本的糖果做口感分析和化学检验,以吸取有益的东西,最后研制成新品“杏花软糖”和“鱼皮花生”,上市销路奇好。

冼冠生和冠生园:一个企业王国横空出世的故事(上)

冼冠生为了确保和提升产品质量,提出“三项注意”。

一是注意配料。当时,制作糖果,饴糖和白糖的比例一般为四六开,制成的水果糖容易稀化,粘纸粘手,冼冠生经过实验将比例改为饴糖和白糖二八开,既增加了甜度,又防止了稀化。

二是注意香味分明。市面上所售的水果糖味道混杂,冼冠生生产的糖果则加入了柠檬、香蕉、苹果和菠萝等配料,既甜又香,独具风味。

三是注意食品卫生。冼冠生提出了“产品质量,卫生第一”的口号,对车间环境、生产工具和生产工人制定了严格的卫生制度和实施措施。比如,对原料采购规定坚决不买劣质、变质的原料,并建立了严格的验收制度;对用料的使用讲究卫生,如鸡蛋外壳上的脏物必须洗净,花生剥壳以后发现霉坏的必须剔除等。

冼冠生跑遍了全国产梅子的地方,最后认定浙江超山默林的梅子核小肉厚,酸甜香醇,最适合制作“陈皮梅”。他正要签订购货合同,股东薛瑶卿介绍江苏邓尉默林的老板来了,他是薛的亲戚,洽谈中许诺给予种种优惠条件。冼冠生不为所动,向薛瑶卿解释了选用“超山梅”的理由,最终得到了薛瑶卿的认同。

冼冠生和冠生园:一个企业王国横空出世的故事(上)

冼冠生还十分重视名牌效应,他说 “树立名牌是建立商誉的另一途径。”

他同母亲和妻子创制的“陈皮梅”、“果汁牛肉"和“橘汁牛肉”都成为名牌产品。他还打造了广式月饼名牌产品。

为了保证质量,他也是够拼了。

有一次,公司生产果子酱因白砂糖断销,改用别样的糖代用。试验时没有出毛病,出货后却发现有发酵变质的果子酱。冼冠生知道后很难过,自请处分,亲自到各店号道歉,并宣布对顾客保退保赔。

公司总店搬到南京路,总有顾客反映面包火候不足。冼冠生下令必须解决问题,谁知又有顾客吵上门来。冼冠生拍着办公台子发脾气:“面包烘不好,厂长搬到厂里住!再烘不好,搬到炉子间睡!最后还烘不好,只好自己爬进炉膛里!”厂长只得亲自跟班,问题很快解决了。

冼冠生在公司高层开会时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三本三上”。三本是“本心、本领、本钱”。他认为最要紧的是“本心”,就是本着一颗对顾客的良心和对公司的事业心,本领是指技术,本钱是指资金能力。三上是“信誉、质量、顾客至上”。

冼冠生每天上午都要去厂里和商店门市部走一圈,检查产品质量,了解销售情况,下午才回公司办公:这个习惯保持了几十年。

他常教育职工:“人无笑脸不开店,决不做一锤子买卖”。他把售货员向顾客陪笑脸,视为做生意最起码的条件。有一次,他到河南中路冠生园第一支店,看见有位刚满师的店员接待顾客时没有笑容,就立刻责问那人的师傅:“为什么给他满师?”他当即命令那个店员下柜台,“学会笑脸相迎再上柜台”。

每当有店员工作发生差错,冼冠生就哇啦哇啦地大喊:“老弟,我们做生意的人,没有这种心,这家店早晚要关门!”

冼冠生和冠生园:一个企业王国横空出世的故事(上)

冼冠生特别重视合适的岗位要有合适的人。有一次,静安寺门店经理报告,一名姓冉的学徒待客不热情,准备将其开除。冼冠生没有马上批示,而是亲自到门店了解情况。他发现该学徒做事勤奋,只是性格内向孤僻才见了人绷眘脸。他将冉姓学徒调到了糕点工场学做糕点,这样就不必面对顾客。后来,这个学徒成为著名的糕点师。

冼冠生还制定了“四不”员工守则,即“不吹烟(鸦片)”、“不酗酒”、“不赌博”、“不讨小老婆”。

冼冠生全身心地投入,换来了公司的蓬勃发展。

(待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