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韓玉婷,複旦大學新聞學院 陳浩然,佳宇,高嘉玲,田曉麗,劉啟宇,鐘佳林
位于江西省景德鎮,富良縣東部,古鎮玉裡,距西漢建鎮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曆史。
古鎮建在水面上,沿江而建的清華白牆,明清古石闆路、深房蜿蜒的小巷、古老的木窗和斑駁的木門,都洋溢着舊氣息。望着遠處的群山,樹木陰沉沉,雲霧缭繞,綠海,古鎮在煙熏之中,深山霧涠潺,顯得格外甯靜詩意。

江西省景德鎮富良縣玉裡鎮,山川兩岸,風景秀麗。
古鎮的靈秀古韻,吸引了不少影視攝制組來到這一幕。
20世紀70年代初,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81電影制片廠第四攝制組拍攝的革命電影《閃紅星》主要在江西省景德鎮管轄的富良縣拍攝,許多鏡頭都是在古鎮玉裡拍攝的。
這是後來拍攝的《文革》國産第一部彩色劇情片,大獲成功,不僅讓無數觀衆記住了這部電影,也記住了小鎮的美景,而《閃紅星》這一內建為半個世紀唱出經典紅歌的插曲。
"尤裡古鎮不僅是景德鎮陶瓷的發源地,也是紅色革命的聖地。富良縣玉裡鄉人民政府一名幹部 www.thepaper.cn 說,今年是建黨一百周年,許多地方黨政機關和團體來到古鎮重溫革命傳統和紅色曆史。
紅色過去
景德鎮富良縣官方資料顯示,該鎮擁有美國"瓷源、茶葉之鄉、臨海之鄉",曾被譽為世界陶瓷聖地,也是世界高嶺土礦物命名遺址,遺迹127個古坑,67個古窯遺址,149次,古作坊600座,古碼頭100座。宋初,由于陶瓷工業的發展,瓷窯相當多,俗稱"窯爐",人們丁興盛、村融為一體。清末年,由于瓷器工業的衰落,雅稱"玉裡"。
這個風景秀麗的老城區也是紅色革命的聖地。
"陳毅同志在我們鎮上住了很久。榆裡鎮人民政府從業人員對消息說。
抗日戰争期間,1938年1月底,陳毅前往玉裡指導紅軍遊擊隊的适應。同年2月10日,他在英裡大廳召開了一次各界人士抗擊日本誓師的集會。随後,改編部隊告别浙江省邊防地區的群眾,前往新四軍集結的南縣延吉寺,前往抗日戰場。
陳毅的故居,原名景義堂,是鄧仁朗吳光榮在清朝嘉慶時期建造的。
1937年12月至1938年1月,陳毅兩次到玉裡指導紅軍遊擊隊改編,在"正義殿堂"生活工作。
玉裡古鎮至今仍保留着陳毅的故居(新四軍遺骸)、抗日動員會場、新的四軍舊址、改建後的玉裡紀念碑等諸多革命史迹。
在陳毅的舊居館陳列館中,以圖形形式記錄了早期遊擊隊和紅軍遊擊隊的改編,以及改編後新四軍的曆程。
這裡發生的紅色過去與"閃爍的紅星"的情節高度一緻。
《閃爍的紅星》是在古鎮尤裡拍攝的。
"閃爍的紅星"星星
東餘村距離玉裡谷鎮約7公裡,被命名為"江西省曆史文化村",而東餘古街的碼頭也是"閃紅星"槍擊案的現場。
"我在電影中有三個鏡頭。車心義榆裡鎮東夷村村民向新聞回憶說,在東義村拍攝《閃紅星》時,他充當了主角"潘東子"的臨時替身。
因為新戀愛和主角"潘東子"朱新雲的長相,身高和年齡相近,是以他在團裡,讓他臨時擔任替身演員。
車心義榆裡鎮東義村的村民是"潘東子"的臨時代名詞。
"我出生于1962年,與他同年。查心怡說,他隻有十幾歲,上五年級,很高興能參與電影制作。在所有電影中,都有幾十秒的替身鏡頭,穿過橋梁和繩索,包括爬上老樹和看着紅軍到達。
1974年國慶節,《閃紅星》正式上映,瞬間紅遍全國,引發全國青年少兒"學習潘東子"的熱情,而作為《潘東子》臨時替身,車車新感情也感受到了榮譽。
"我看過很多次了。"車鑫說。
改革開放後,查新銀曾外出打工,到沿海城市謀生。他做了很多生意,學習中醫知識,為人咨詢脈搏,賣中藥,還拿到了"會計證",在企業當會計,但最終他回到了東峪村,成為了一名知名的泥工。
"我回來主要是因為我的孩子還小,我的父母年紀大了。查新英表示,雖然他參與拍攝《閃紅星》并沒有影響他人生的方向,但短暫的經曆卻給他留下了難忘的回憶。
"以前參與制作電影是一件大事。"榆裡鎮東義村支部原書記吳精華說。
在1970年代早期,與電影《閃爍的紅星》合作是一項崇高的"政治任務"。
為確定影片順利拍攝,江西省委辦、省軍區上司多次通知景德鎮市革命委、市人民武裝力量部作為一項政治任務完成。
江西省委辦公室、省軍區抽車使用劇組、景德鎮市委、人民武裝力量部研究部還從各機關抽調駐片組幹部,負責聯絡、協助工作,包括放行招待所和禮堂合拍部隊。
由于攝制組長期駐紮在這裡,許多當地村民作為群衆演員參與其中。
東嶼村老分店的長樂也曾在"閃紅星"時群展。
吳彥祖在《閃紅星》中也當過群衆演員,但因為劇中戴着草帽,擋住了臉,但現在回想起拍攝時間,還是覺得很親切。
"我們不知道這部電影是如何制作的,在那之後,我們終于知道它是如何制作的。"吳說。
20世紀70年代初,中國彩色電影才剛剛起步,于是《閃紅星》讓全國觀衆領略了當地的風光和文化景觀,影片的橋梁、古樹、古建築和古村落給很多觀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閃紅星》影響很大,此後又有一批影視攝制組到當地現場,《綠花》、《全都獻給黨》和《說長江》等主旋律影視劇都在這裡拍攝,讓曾經隐藏在山間的古鎮和村莊成為知名旅遊目的地。
被改變的老城區
近日,富良縣玉裡鄉居民吳立峰在遊客服務中心附近正式開了家餐廳,他給餐廳起了個響亮的名字——"閃光紅星",一顆紅星,四個紅字,挂在黑瓦白牆上顯得格外醒目,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駐足拍照。
玉裡鎮居民吳立峰,已正式開啟自己的"閃紅星"農舍。
吳立峰的意圖很簡單——《閃紅星》代表着一個特殊的紅色記憶時代。
"老一輩人還記得。吳立峰說,影片在古鎮拍攝時,他隻有七八歲,沒有機會參與拍攝,但他經常在電視上看《閃紅星》。
"電影中有很多我熟悉的鏡頭。"吳立峰說。
盡管榆裡古鎮有山水秀,但改革開放初期當地的經濟環境并不好。20世紀90年代,他在甯波的一家市政公司當了十多年的路燈修理工,但随着家鄉經濟環境的變化,他決定回到老城區,從事旅遊,在家門口賺錢。
從2019年開始,他決定在"閃閃發光的紅星"上投入巨資,這是一座紅色主題的農舍,結合了餐飲和住宿。
"閃爍的紅星"給老城區帶來了變化。
早年,在"閃紅星"的影響下,玉裡憑借其優越的自然禀賦和曆史文化吸引了無數遊客,當地政府熱衷于将旅遊業視為生态保護和改善經濟民生的重要手段。
玉裡鎮的紅色文化廣場。
近年來,随着國家大力弘揚紅色文化和革命傳統,榆裡古鎮也把紅色文化作為社群建設和旅遊生态的重要組成部分,離古鎮入口不遠的地方是"紅色文化廣場",黨的誓言、紅軍雕像和宣傳看闆圍繞着廣場布置, 而"紅色旅遊研究營"旁邊的廣場正在整修,即将完工,将接受黨政機關和機關在這裡接受紅色教育。
"我們想把它作為遊學的紅色旅遊基地。景德鎮玉利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金文軒告訴記者。
負責編輯:鐘偉浩
校對: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