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個師平均年齡隻有18歲,師政委年僅17歲!| 紅色文物裡的福建印記(73)

這個師平均年齡隻有18歲,師政委年僅17歲!| 紅色文物裡的福建印記(73)
這個師平均年齡隻有18歲,師政委年僅17歲!| 紅色文物裡的福建印記(73)

三明建甯縣中央蘇區反“圍剿”紀念館裡陳列着一張1933年6月11号出版的少共中央局機關報《青年實話》的副刊——少共國際師畫報。這張畫報出自少共國際師進駐建甯時期,長58厘米,寬37厘米,由十二幅畫和一首歌曲組成,記錄了在建甯這片紅土地上,工農紅軍少共國際師的紅小鬼們舍身忘我、浴血奮戰的英雄事迹,為國家一級文物。

這個師平均年齡隻有18歲,師政委年僅17歲!| 紅色文物裡的福建印記(73)

小小少年,投身革命

少共國際師1933年8月5号成立于江西甯都縣,由周恩來親自授旗。全師共一萬多人,平均年齡18歲,70%以上的年輕人都是共青團員。曆任師長都隻有20多歲,師政委肖華上任時年僅17歲,在世界軍事史上都極為罕見。兩個月的軍事訓練和政治教育剛結束,少共國際師便投入了第五次反“圍剿”作戰。

這個師平均年齡隻有18歲,師政委年僅17歲!| 紅色文物裡的福建印記(73)

影視資料圖

虎爪初露,痛殲敵人

第一仗是在閩北拿口與國民黨軍周志群部的遭遇戰,由于是首次參加戰鬥,師部很謹慎,派出一個營布成口袋陣,圍困住敵人一個連。當時條件很艱苦,每個戰士隻有10顆子彈,戰鬥打響後,子彈很快打光。戰士們初生牛犢不怕虎,勇敢地沖入敵陣,展開肉搏。

由于小戰士體質比較弱,再加上沒有實戰經驗,上級下達的作戰任務就是兩個人對付一個敵人。這些小戰士在搏鬥中一個牽制敵人,一個負責刺殺。17歲的戰士鐘石華面對高大敵人的刺殺,靈機一動把敵人引向懸崖,然後突然倒地,把敵人拌下了懸崖;18歲的戰士朱根林在被敵人的刺刀刺中胸部後,不顧一切地死死抱住敵人,為戰友創造戰機……不到兩個鐘頭,一個連敵人被全部殲滅。

這個師平均年齡隻有18歲,師政委年僅17歲!| 紅色文物裡的福建印記(73)

部隊趁勝揮師渡過閩江,又擊潰敵軍200多人,還在蓮花山殲敵一個排,前後共殲敵300多人,繳獲了不少槍支彈藥。初次參戰就取得如此戰果,部隊士氣高昂。朱德、周恩來和楊尚昆特意發電祝賀,稱贊他們這次戰鬥是“鐵拳初試”。

熱血生命,鑄就忠誠

此後,少共國際師又進行過大小數十次戰鬥,其中石城保衛戰一役傷亡過半,一萬多人的部隊隻剩下5000多人。1934年春,他們改稱第15師,由在第四次反“圍剿”中丢掉左臂、日後被稱為“獨臂将軍”的彭紹輝出任師長,但人們仍習慣地稱之為少共國際師。7個月後,紅15師開始長征,擔負掩護和殿後任務。

這個師平均年齡隻有18歲,師政委年僅17歲!| 紅色文物裡的福建印記(73)

湘江戰役中,紅15師奉命在湘西延壽圩一帶抗擊敵人4個團的追擊,掩護主力渡過湘江。面對敵人飛機和重炮的狂轟濫炸,紅15師拼死實作了戰略意圖,但官兵傷亡慘重,僅剩2700多人。

1935年遵義會議後不久,為了提高部隊戰鬥力,軍委決定對全軍進行整編。少共國際師和紅一軍團主力合并,分别編入紅1師和紅2師。至此,存在不到一年半的少共國際師走完了短暫而光輝的戰鬥曆程,全師先後有70%的将士熱血灑沃土。經過戰争的洗禮,這支部隊共培養出開國上将蕭華、彭紹輝,中将曹裡懷、陳正湘以及江擁輝等13名少将。

這個師平均年齡隻有18歲,師政委年僅17歲!| 紅色文物裡的福建印記(73)

彭紹輝

今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

福建新聞廣播•福建之聲聯合

中共福建省委黨史研究和地方志編纂辦公室

共同推出百集曆史印象志

《紅色文物裡的福建印記》

它們,寂靜無聲

卻記錄着忠誠和信仰

它們,滄桑斑駁

卻烙刻着初心與使命

傾聽紅色文物故事

重溫先烈奮鬥足迹

文物無言 曆史有聲

1 end

1

監制 :趙林 阮怡

顧問: 鐘健英

編輯 :孫世慶

播音 :李昂

微信制作:範曉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