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雲領未來、智慧龍崗,遇見數字經濟裡的幸福生活

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正逐漸改變着我們的生活方式,也正在改變整個城市的運作機制。雲計算、物聯網等技術實作了人與物、物與物的互聯,更多的資訊交流也在這樣的聯接中産生。通過合理發掘與運用資訊與資料,城市不僅将在數字化的程序中創造新增長空間,更重要的是能持續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在2016 巴塞羅那全球智慧城市博覽會上,聯合國人居署世界城市運動的創始人和榮譽主席nicolas you表示:“通過 ict 技術,政策性地使用資料,能打破訊息孤島,實作人、資訊 、資源、服務等要素之間的全聯接,使得城市自我感覺、自我優化,促進群眾生活便利、經濟發展與提升政府效率,實作可持續發展。

5年前,中國住建部釋出了首批智慧城市試點名單,由此掀起了我國智慧城市的浪潮。從一個真實的小故事,來看一看作為全國46個智慧社群試點機關之一的廣東深圳市龍崗區,那裡的社群居民都感受到了哪些小幸福?

龍崗的幸福生活

何女士,一名幼教工作者,在辦理“民辦幼稚園申辦許可證”時,不需要再像過去那樣在各個審批部門“多頭跑”,而隻要先從網上下載下傳資料,再與教育局通過電話、微信等互動方式做好前期預審工作,最後在龍崗政務大廳的一窗式服務視窗現場辦理,短短一周就拿到了辦園流程審批?。

如今,像這樣的便民服務在龍崗已經無處不在。為了讓群衆享受到更加便利、高效的政務服務,龍崗區建立了“一窗式政務服務平台”,對多個部門的業務進行了整合和流程優化,打破以條塊為主的部門專項視窗辦理業務的傳統模式,改為由綜合視窗統一受理,實作“前台一口受理,背景分工協辦”的智慧政務轉型。

除了現場受理,市民還能夠通過網上辦事大廳、移動app、微信等多種辦事通道進行業務事項申報,實作線上線下審批服務一體化。例如,智慧社群平台“悅家園“app正在為龍崗居民提供智能化的便利服務,包括“社群民生大盆菜”智慧政務、智慧醫療、智慧便民、智慧物業、智慧家居、智慧購物等功能,為小區居民提供3大類近20個小類的服務,将小區業務、繳費服務、物業查詢、家政、換鎖、快遞等一個app全搞掂。

無線網絡覆寫是推動數字化民生服務的必要條件。在龍崗各級行政服務大廳、公園、文體場館、公立醫院、交通樞紐等公共場所,都已經有了免費的wlan覆寫,市民能夠随時随地免費上網,利用社群或行政app進行服務查詢、行政業務辦理等活動,通過高速無線網絡體驗豐富的智慧城市生活。

城市裡一個個小小的建構正在塑造着城市的未來和希望,将社會推向更美好的全聯接未來。

幸福生活背後的大智慧

通過智能技術提升老百姓幸福感,依靠的正是城市在數字化轉型中運用到的大智慧。龍崗區流動人口比例大、年輕人多、區域範圍廣,具備新型城市化發展特征。是以龍崗與華為合作,本着“需求導向、急用先行”的原則,确定了圍繞 “5+架構”、“6化”願景和“11項”重點工程的總體規劃,通過“彙數、繪圖”基礎工程和“慧治、惠民”深入應用,建設新型智慧城市。

首先是彙聚資料資源的“彙數”“繪圖”工程。龍崗在确立“5+ 架構”(端+網+庫+圖+雲)下,彙聚資料資源,建構龍崗區統一的基礎資料庫,對接深圳市、龍崗區政府部門存量資料資源,建立人口、法人、房屋、宏觀經濟、地理資訊等基礎資料庫,推動實作公共資訊資源的共建共享。而“繪圖”則是搭建二維、三維及實景一體化時空資訊共享平台,實作48類專題、共計421個資料圖層,通過統一的服務接口向各部門提供地圖服務,開放圖層訂閱,并收納、積累各部門的開發成果,還實作了“一屏視全城”。

其次是“慧治、惠民”應用。“7+1示範應用”,是指在七個委辦局和一個試點街道開展的智慧化示範應用,包括智慧政務、智慧綜治維穩、智慧城管、智慧應急、智慧安監、智慧警務、智慧消防和智慧南灣。在智慧政務建設中的“一窗式”政務服務平台、“多規合一”協同規劃平台成效突出,已成為智慧應用的典範。資訊惠民工程則包括智慧教育、智慧醫療、無線城市、智慧社群等建設項目,通過整合全區政務及社會服務資源,建構一賬号、跨部門、跨平台、全流程便民app服務平台,為市民提供手機端的“貼身”服務,足不出戶辦理業務。

智慧龍崗是一個“巨系統”,涉及多個不同行業、領域,必須調動各方力量參與,實作“衆籌智建、共建共享”。龍崗區通過與華為戰略合作,由華為任“總設計師”,聚合不同領域最優秀的合作夥伴資源,提供高效的綜合平台和豐富智慧應用,力推龍崗成為智慧城市建設的最佳實踐。

大智慧背後的神經網絡

華為在2016 巴塞羅那全球智慧城市博覽會上,提出以新ict構築開放平台,讓智慧城市成為有機生命體以實作持續生長。

正如華為企業 bg 總裁閻力大所說:“智慧城市應當是一個有機的生命體,通過大腦、神經系統與體内各個器官的協同,不斷認知并改善實體世界。智慧城市要不斷生長,需要有生命力的平台像土壤一樣去培育它。”

對于智慧城市的神經網絡來說,首先需要“資料營養”,其次需要“神經管道”。在提供“資料營養”方面,龍崗區針對部門資訊資料的條塊分割、缺乏統籌和品質參差不齊等問題,通過整合全區資訊化(智慧城區)建設、電子政務、切資訊化等相關職能和機構,設立深圳市首個資料統籌機構——龍崗區資料統籌辦公室,為“一窗式”政務服務統一平台建設等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而在“神經管道”方面,華為協同超寬帶網絡、雲計算、大資料、物聯網等設施和技術,實作萬物感覺、萬物互聯、萬物智能。同時,華為在智慧城市領域擁有2700多個合作夥伴和全球傳遞能力,将成熟的全球最佳實踐與本地合作夥伴的專業知識結合在一起,促進本地化生态系統的發展。

深圳政府在2014年全市8個行政區采用了華為雲平台,2015年龍崗政務雲平台上線營運,運作平穩。通過開放合作為政務行業提供全面的政務資訊化服務和安全服務保障,相比傳統建網,優勢包括:集約建設,高效運維;it資源共享,使用率從10%提升至65%,實作政務資料共享交換;安全可信,快速服務;服務種類豐富,資源彈性适配,業務上線效率提升50%;實作了資料共享,業務協同等。

華為智慧城市解決方案目前已服務全球 40 多個國家、100 多個城市。華為在全球建立了 13 個open lab,設有驗證中心、isv支援中心、創新中心和體驗中心四大能力中心,依托于開放、共生共榮、有機生長的平台和生态系統,與全球優秀的合作夥伴共享“智慧城市的神經系統”,共同創造感覺連接配接、協同響應的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建設隻有起點,沒有終點。” 随着公衆對數字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城市的數字化轉型也顯得至關重要。華為通過領先的ict硬體和軟體基礎設施,打造開放、靈活的智慧平台,實作人與城市的互聯互通,幫助城市加速數字化轉型,進而推動城市數字經濟發展,不斷提升百姓的幸福感。

原文釋出時間為: 2017年8月25日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至頂網,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至頂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