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揚州非遺丨張宇:漆藝人生,髹成大器

漆器是揚州工藝美術的傑出代表,它的絢麗光彩和獨特風姿讓很多收藏愛好者為之傾倒、為之歎服。2006年,揚州漆器髹飾技藝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走近非遺,傳承文化,今天(11月16日),一起來領略揚州漆器的魅力。

非遺人物:

張宇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揚州漆器髹飾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76歲張宇,正和學生們潛心制作一件大型紅雕漆作品。張宇介紹,這件作品一套屏風分五片,名叫《岱宗覽勝》。為了這件《岱宗覽勝》,張宇花了近半年的時間精心設計、繪制畫稿。之是以選擇泰山作為主題,是因為張宇認為泰山是中華民族的一個象征,屹立在世界東方,畫稿上綜合了泰山上的主要景點。

揚州非遺丨張宇:漆藝人生,髹成大器

中天門、雲步橋、南天門、玉皇頂……張宇的畫稿濃縮了泰山景色的精華,宛若一幅細緻、素雅的工筆山水畫。根據畫稿制作的紅雕漆作品,雖然還沒有完工,但已經初顯了泰山獨有的雄壯氣勢。張宇介紹,揚州漆器髹飾技藝在戰國時期就已出現,之後興于漢唐,盛于明清。張宇說,“髹”是動詞,是刷漆的意思,在次基礎上進行加工再裝飾,就變成“髹飾”。

在曆代能工巧匠的不斷鑽研和創新下,揚州漆器髹飾技藝日漸成熟、精湛,到今天已經有雕漆、雕漆嵌玉、彩繪、骨石鑲嵌、平磨螺钿等十大工藝種類。

揚州非遺丨張宇:漆藝人生,髹成大器

曆經兩千多年的發展,揚州漆器形成了自己的工藝特色,兼有北方之雄和南方之秀,包括各類屏風、挂屏、櫥櫃、桌椅幾凳、文房四寶等等産品類型,具有觀賞性和藝術性,也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對于古稀之年的張宇來說,漆器就像是一位感情深厚的摯友。1958年,15歲的張宇進入揚州漆器玉石工藝廠學徒,開始學習繪畫和各類漆器的制作技藝。上世紀八十年代,張宇前往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進修,提升了美術理論水準和繪畫設計能力。60多年來,張宇主要從事漆器的創作設計。張宇說,畫稿出來後,他會進工廠中的房間跟蹤到整個作品完成,無論哪個步驟都要自己把關。

張宇認為,要做好漆器作品的設計,除了深厚的繪畫功底,還要具備多方面的綜合素養,要熟悉、掌握漆器裝飾的全過程,因為揚州漆器廠有十大品種,各個品種的設計的要求不同,比方像刻漆主要以線條為主,鑲嵌則不同,鑲嵌就要一塊塊分割下來,在畫的時候就要懂得材料,選擇合适的工藝處理。

揚州非遺丨張宇:漆藝人生,髹成大器

張宇認為設計的功夫在畫外,需要有文學、曆史、地理、軍事等各方面的知識積澱為設計提供靈感,同時還要不斷創新。上世紀八十年代,張宇接到了設計一件平磨螺钿漆器作品去參賽的任務。所謂平磨螺钿,展現的是貝類材料在漆器中的巧妙運用。在一個雪天的夜晚,張宇在自家院子裡苦思冥想。突然看到孩子把紙燈籠挂在了樹上,看着眼前帶着些許夢幻感覺的場景,張宇突然想到了曾經看過的越劇電影《柳毅傳書》。他覺得,《柳毅傳書》中,海底龍宮流光溢彩的奇幻感覺和眼前的景象異曲同工,這個題材恰好又十分符合平磨螺钿的工藝特質。張宇介紹,“點螺”就是把貝類的材料磨得很薄,薄如蟬翼,然後切割成頭發絲那麼細的絲,他在作品中運用了這樣的手法。最終,在張宇和夥伴們的共同努力下,将平磨螺钿和點螺工藝巧妙結合的第一件揚州漆器産品《柳毅傳書》屏風制作完成,在全國首屆百花獎評比中一舉奪魁,還獲得了優秀創作設計獎。

揚州非遺丨張宇:漆藝人生,髹成大器

多年來,張宇創作設計了諸多漆器佳作:紅雕漆《江天一覽》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優秀新産品一等獎,被譽為“中華之最”;大型漆藝壁畫《華夏魂》是特地為香港回歸創作的漆藝精品,《石壁溪水》《雲壑松風》等多幅雕漆精品,連續獲得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評比特等獎和金獎。他還引領恢複了停産近30年的寶螺鑲嵌工藝和彩繪勾刀戗金工藝。所謂“寶螺鑲嵌”,就是将顔色打磨光亮,再現天然色彩;而彩繪勾刀戗金工藝,就是用刀勾出花紋,再進行彩繪和戗金。

揚州非遺丨張宇:漆藝人生,髹成大器

身為揚州漆器界的泰鬥,張宇将漆器的傳承看作是自己眼下最重要的任務。張宇說,有生之年,他會盡量多做點好産品、多培養點學生,把技藝傳承下去。

所謂“髹漆成器”,揚州漆器也髹飾了張宇的精彩人生。正是有了他這樣的漆藝人的堅守付出,揚州漆器才得以在曆史的長河中留下了不朽的篇章,代代相傳。

來源丨揚州廣電“揚帆”手機頻道

編輯丨王嘉楠、朱蔣慧

繼續閱讀